典型煤灰與混合灰熔融特性及粘溫特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10 01:27
高溫灰熔融特性與粘溫特性對不同氣化技術適用煤種的選取、氣化爐操作參數(shù)的確定、解決氣化過程的結渣掛渣問題以及穩(wěn)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利用灰熔融儀、高溫粘度計、高溫熱臺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及熱力學軟件FactSage等技術手段對我國典型煤灰及混合灰的高溫熔融特性、粘溫特性和礦物組成進行系統(tǒng)研究:系統(tǒng)考察不同氧化物對典型高鈣煤灰熔融特性及粘溫特性的影響,并分析了不同溫度下礦物質(zhì)的轉(zhuǎn)化;研究了典型煤種高溫灰與低溫灰加熱過程中的流動行為差別,揭示了體積收縮的原因及灰渣形成過程;探討了生物質(zhì)與煤混合灰熔融特性、粘溫特性及滯后性等隨生物質(zhì)含量的變化特性;研究了還原性氣氛下煤灰渣的流變特性,基于實驗數(shù)據(jù)并結合熱力學軟件FactSage建立粘度模型。具體內(nèi)容包括:1.采用灰熔點儀和高溫粘度計對高鈣煤灰熔融特性和粘溫特性進行了詳細研究,表明Al2O3、SiO2、Na2O、K2O和Ti02對高鈣山鑫煤均有一定的助熔作用,Si02的助熔效果最為明顯。當硅鋁比為7.36、酸堿比為1.23,灰熔融溫度降低192℃。利用熱力學軟件Factsage計算了添加上述氧化物后煤灰樣品的液相溫度和不同溫度下的礦物組成,繪...
【文章來源】: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榆林煤高溫灰與低溫灰體積隨溫度的變化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山西典型無煙煤灰流動性的調(diào)控[J]. 白進,孔令學,李懷柱,郭振興,白宗慶,尉遲唯,李文. 燃料化學學報. 2013(07)
[2]高鈣山鑫煤灰熔融及黏溫特性分析[J]. 許潔,劉霞,張慶,趙鋒,郭慶華,于廣鎖,王輔臣.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3(20)
[3]煤灰流動溫度預測模型的研究[J]. 許潔,劉霞,李德俠,周志杰,王輔臣,于廣鎖. 燃料化學學報. 2012(12)
[4]煤灰熔融黏溫特性及對氣流床氣化的適應性[J]. 周志杰,李德俠,劉霞,于廣鎖. 化工學報. 2012(10)
[5]氣化條件下混煤灰熔融特性及礦物質(zhì)演變規(guī)律[J]. 烏曉江,張忠孝,周托,陳玉爽,陳國艷,陸成,黃鳳豹. 燃燒科學與技術. 2010(06)
[6]中國林業(yè)生物質(zhì)能源資源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與發(fā)展建議[J]. 侯堅,張培棟,張寶茸,袁憲正. 可再生能源. 2009(06)
[7]三元相圖在配煤結渣特性研究中的應用[J]. 劉文勝,趙虹,楊建國,翁善勇,周永剛,馮國華,凌柏林,鄭航. 熱力發(fā)電. 2009(10)
[8]煤灰成分與灰熔融性關系研究進展[J]. 戴愛軍,杜彥學,謝欣馨. 煤化工. 2009(04)
[9]鐵基助熔劑對皖北劉橋二礦煤的灰熔融特性影響研究[J]. 李繼炳,沈本賢,李寒旭,趙基鋼,王基銘. 燃料化學學報. 2009(03)
[10]熱力學模擬計算軟件FactSage及其應用[J]. 曹戰(zhàn)民,宋曉艷,喬芝郁. 稀有金屬. 2008(02)
碩士論文
[1]生物質(zhì)混煤的灰熔融特性研究[D]. 殷炳毅.山東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617998
【文章來源】: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榆林煤高溫灰與低溫灰體積隨溫度的變化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山西典型無煙煤灰流動性的調(diào)控[J]. 白進,孔令學,李懷柱,郭振興,白宗慶,尉遲唯,李文. 燃料化學學報. 2013(07)
[2]高鈣山鑫煤灰熔融及黏溫特性分析[J]. 許潔,劉霞,張慶,趙鋒,郭慶華,于廣鎖,王輔臣.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3(20)
[3]煤灰流動溫度預測模型的研究[J]. 許潔,劉霞,李德俠,周志杰,王輔臣,于廣鎖. 燃料化學學報. 2012(12)
[4]煤灰熔融黏溫特性及對氣流床氣化的適應性[J]. 周志杰,李德俠,劉霞,于廣鎖. 化工學報. 2012(10)
[5]氣化條件下混煤灰熔融特性及礦物質(zhì)演變規(guī)律[J]. 烏曉江,張忠孝,周托,陳玉爽,陳國艷,陸成,黃鳳豹. 燃燒科學與技術. 2010(06)
[6]中國林業(yè)生物質(zhì)能源資源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與發(fā)展建議[J]. 侯堅,張培棟,張寶茸,袁憲正. 可再生能源. 2009(06)
[7]三元相圖在配煤結渣特性研究中的應用[J]. 劉文勝,趙虹,楊建國,翁善勇,周永剛,馮國華,凌柏林,鄭航. 熱力發(fā)電. 2009(10)
[8]煤灰成分與灰熔融性關系研究進展[J]. 戴愛軍,杜彥學,謝欣馨. 煤化工. 2009(04)
[9]鐵基助熔劑對皖北劉橋二礦煤的灰熔融特性影響研究[J]. 李繼炳,沈本賢,李寒旭,趙基鋼,王基銘. 燃料化學學報. 2009(03)
[10]熱力學模擬計算軟件FactSage及其應用[J]. 曹戰(zhàn)民,宋曉艷,喬芝郁. 稀有金屬. 2008(02)
碩士論文
[1]生物質(zhì)混煤的灰熔融特性研究[D]. 殷炳毅.山東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6179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36179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