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型固體酸催化劑催化廢油脂制備燃料油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22 14:34
生物燃油因其可再生性和對環(huán)境的污染程度較低,被認為是一種優(yōu)良的化石燃料替代品。本論文經(jīng)過機械混合法和浸漬法制備了NiMo/γ-Al2O3/β-分子篩復合固體酸催化劑,并對其化學組成和物理化學性能進行表征;然后以硬脂酸為模型化合物,系統(tǒng)研究了自制催化劑的催化脫氧活性,并對催化劑各組分進行優(yōu)化;進一步使用優(yōu)化的催化劑,對硬脂酸和廢食用油進行了催化加氫脫氧研究,考察催化轉化硬脂酸和廢食用油為燃料油的最佳工藝(溫度、壓力、時間等)條件。具體研究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以商業(yè)p-分子篩(Si/Al=25)和γ-Al2O3為載體原料,將其按一定比例機械混合,經(jīng)過煅燒制備復合載體;然后采用浸漬法使復合載體負載一定比例的活性金屬氧化物NiO和M003,經(jīng)過壓片、煅燒等工序制得NiMo/γ-Al2O3/β-分子篩復合固體酸催化劑;采用XRD、FT-IR、NH3-TPD以及BET等分析儀器對自制催化劑化學組成和結構特征進行了分析。使用自制催化劑,在350℃、H2壓力5 MPa、2 h的條件下對硬脂酸進行了催化加氫脫氧研究,考察了催化劑性質(載體比例,活性組分含量、酸量,酸強度,比表面積等)對催化加氫脫氧活性的影...
【文章來源】:廣西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9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符號說明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國內(nèi)外廢食用油的資源狀況
1.3 國內(nèi)外生物柴油的研究現(xiàn)狀
1.3.1 第一代生物柴油技術
1.3.2 第二代生物柴油技術
1.3.3 第三代生物柴油技術
1.4 加氫脫氧催化劑
1.4.1 金屬單質催化劑
1.4.2 金屬硫化物催化劑
1.5 氫供體的研究進展
1.5.1 無機氫供體
1.5.2 有機氫供體
1.5.3 其他有機氫供體
1.6 本課題主要研究內(nèi)容
第二章 加氫脫氧催化劑的制備和表征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實驗藥品與儀器
2.2.2 催化劑的制備
2.2.3 表征方法
2.3 實驗結果與討論
2.3.1 X射線衍射分析
2.3.2 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分析(FT-IR)
3-TPD)"> 2.3.3 氨氣程序升溫脫附(NH3-TPD)
2.3.4 催化劑酸量滴定
2吸附-脫附等溫線"> 2.3.5 N2吸附-脫附等溫線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硬脂酸加氫脫氧研究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實驗藥品、儀器與實驗裝置
3.2.2 硬脂酸加氫脫氧實驗步驟
3.2.3 油產(chǎn)物分析
3.3 實驗結果與討論
3.3.1 復合載體對硬脂酸加氫脫氧的影響
3.3.2 金屬氧化物含量對硬脂酸加氫脫氧的影響
3.3.3 Ni/Mo摩爾比對硬脂酸加氫脫氧的影響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硬脂酸催化加氫工藝的研究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實驗藥品、儀器與實驗裝置
4.2.2 硬脂酸加氫脫氧實驗步驟
4.2.3 油產(chǎn)物分析
4.3 實驗結果與討論
4.3.1 反應時間對硬脂酸加氫脫氧的影響
4.3.2 催化劑用量對硬脂酸加氫脫氧的影響
4.3.3 反應溫度對硬脂酸加氫脫氧的影響
4.3.4 反應壓力對硬脂酸加氫脫氧的影響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廢油脂催化加氫脫氧工藝的研究
5.1 引言
5.2 實驗部分
5.2.1 實驗藥品、儀器與實驗裝置
5.2.2 廢油脂加氫脫氧實驗步驟
5.2.3 油產(chǎn)物分析
5.3 實驗結果與討論
5.3.1 廢油脂成分分析
5.3.2 反應溫度對廢油脂在不同溶劑中加氫脫氧的影響
5.3.3 反應時間對廢油脂在不同溶劑中加氫脫氧的影響
5.3.4 反應壓力對廢油脂在不同溶劑中加氫脫氧的影響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供氫劑對渣油加氫產(chǎn)品分布的影響[J]. 童鳳丫,楊清河,戴立順,李大東. 石油煉制與化工. 2015(03)
[2]2014年中國石油市場回顧與2015年展望[J]. 龔金雙. 中國石油和化工經(jīng)濟分析. 2015(02)
[3]Beta分子篩研究進展[J]. 牛樂朋,李洪,竇曉勇. 山東化工. 2014(05)
[4]植物油加氫脫氧催化劑的研究進展[J]. 耿國龍,劉林林,侯凱湖. 化工進展. 2014(05)
[5]我國的能源現(xiàn)狀及對未來發(fā)展的思考[J]. 李玉輝,韓浩. 內(nèi)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 2014(01)
[6]棉籽油加氫脫氧制備第二代生物柴油[J]. 董廣達,王玉軍,張衛(wèi)東,駱廣生. 石油化工. 2013(07)
[7]生物燃料加氫脫氧催化劑的研究進展[J]. 王東軍,劉紅巖,劉玉香,何昌洪,劉春貴,張寶軍. 石油化工. 2012(10)
[8]開發(fā)未來能源的思考[J]. 李俊軍,王大銳. 石油科技論壇. 2012(04)
[9]La-Ni-Mo-B非晶態(tài)催化劑的制備及其苯酚加氫脫氧催化性能[J]. 王威燕,張小哲,楊運泉,楊彥松,彭會左,羅和安. 物理化學學報. 2012(05)
[10]第三代生物柴油研究進展[J]. 李俊妮. 精細與專用化學品. 2012(01)
博士論文
[1]第三代生物柴油的開發(fā)研究[D]. 劉軍鋒.北京化工大學 2013
[2]氫轉移反應的基礎及應用研究[D]. 周少東.浙江大學 2013
[3]生物質催化轉化制備烯烴、苯和直接還原鐵的研究[D]. 鞏飛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2
[4]植物油脫氧制備柴油類烴的催化劑及反應機理研究[D]. 韓軍興.浙江大學 2012
本文編號:2993402
【文章來源】:廣西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9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符號說明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國內(nèi)外廢食用油的資源狀況
1.3 國內(nèi)外生物柴油的研究現(xiàn)狀
1.3.1 第一代生物柴油技術
1.3.2 第二代生物柴油技術
1.3.3 第三代生物柴油技術
1.4 加氫脫氧催化劑
1.4.1 金屬單質催化劑
1.4.2 金屬硫化物催化劑
1.5 氫供體的研究進展
1.5.1 無機氫供體
1.5.2 有機氫供體
1.5.3 其他有機氫供體
1.6 本課題主要研究內(nèi)容
第二章 加氫脫氧催化劑的制備和表征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實驗藥品與儀器
2.2.2 催化劑的制備
2.2.3 表征方法
2.3 實驗結果與討論
2.3.1 X射線衍射分析
2.3.2 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分析(FT-IR)
3-TPD)"> 2.3.3 氨氣程序升溫脫附(NH3-TPD)
2.3.4 催化劑酸量滴定
2吸附-脫附等溫線"> 2.3.5 N2吸附-脫附等溫線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硬脂酸加氫脫氧研究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實驗藥品、儀器與實驗裝置
3.2.2 硬脂酸加氫脫氧實驗步驟
3.2.3 油產(chǎn)物分析
3.3 實驗結果與討論
3.3.1 復合載體對硬脂酸加氫脫氧的影響
3.3.2 金屬氧化物含量對硬脂酸加氫脫氧的影響
3.3.3 Ni/Mo摩爾比對硬脂酸加氫脫氧的影響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硬脂酸催化加氫工藝的研究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實驗藥品、儀器與實驗裝置
4.2.2 硬脂酸加氫脫氧實驗步驟
4.2.3 油產(chǎn)物分析
4.3 實驗結果與討論
4.3.1 反應時間對硬脂酸加氫脫氧的影響
4.3.2 催化劑用量對硬脂酸加氫脫氧的影響
4.3.3 反應溫度對硬脂酸加氫脫氧的影響
4.3.4 反應壓力對硬脂酸加氫脫氧的影響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廢油脂催化加氫脫氧工藝的研究
5.1 引言
5.2 實驗部分
5.2.1 實驗藥品、儀器與實驗裝置
5.2.2 廢油脂加氫脫氧實驗步驟
5.2.3 油產(chǎn)物分析
5.3 實驗結果與討論
5.3.1 廢油脂成分分析
5.3.2 反應溫度對廢油脂在不同溶劑中加氫脫氧的影響
5.3.3 反應時間對廢油脂在不同溶劑中加氫脫氧的影響
5.3.4 反應壓力對廢油脂在不同溶劑中加氫脫氧的影響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供氫劑對渣油加氫產(chǎn)品分布的影響[J]. 童鳳丫,楊清河,戴立順,李大東. 石油煉制與化工. 2015(03)
[2]2014年中國石油市場回顧與2015年展望[J]. 龔金雙. 中國石油和化工經(jīng)濟分析. 2015(02)
[3]Beta分子篩研究進展[J]. 牛樂朋,李洪,竇曉勇. 山東化工. 2014(05)
[4]植物油加氫脫氧催化劑的研究進展[J]. 耿國龍,劉林林,侯凱湖. 化工進展. 2014(05)
[5]我國的能源現(xiàn)狀及對未來發(fā)展的思考[J]. 李玉輝,韓浩. 內(nèi)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 2014(01)
[6]棉籽油加氫脫氧制備第二代生物柴油[J]. 董廣達,王玉軍,張衛(wèi)東,駱廣生. 石油化工. 2013(07)
[7]生物燃料加氫脫氧催化劑的研究進展[J]. 王東軍,劉紅巖,劉玉香,何昌洪,劉春貴,張寶軍. 石油化工. 2012(10)
[8]開發(fā)未來能源的思考[J]. 李俊軍,王大銳. 石油科技論壇. 2012(04)
[9]La-Ni-Mo-B非晶態(tài)催化劑的制備及其苯酚加氫脫氧催化性能[J]. 王威燕,張小哲,楊運泉,楊彥松,彭會左,羅和安. 物理化學學報. 2012(05)
[10]第三代生物柴油研究進展[J]. 李俊妮. 精細與專用化學品. 2012(01)
博士論文
[1]第三代生物柴油的開發(fā)研究[D]. 劉軍鋒.北京化工大學 2013
[2]氫轉移反應的基礎及應用研究[D]. 周少東.浙江大學 2013
[3]生物質催化轉化制備烯烴、苯和直接還原鐵的研究[D]. 鞏飛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2
[4]植物油脫氧制備柴油類烴的催化劑及反應機理研究[D]. 韓軍興.浙江大學 2012
本文編號:29934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29934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