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顯微組分對生物產(chǎn)氣的控制機理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Q53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永霞,姚昭章;煤巖顯微組分富集物的特性研究[J];華東冶金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2 張代林,任世彪;圖像分析法測定煤的顯微組分[J];煤炭科學技術;2003年06期
3 夏筱紅;秦勇;凌開成;吳艷艷;王文峰;;煤中顯微組分液化反應性研究進展[J];煤炭轉化;2007年01期
4 余曉露;白帆;李志明;;衰減全反射—顯微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原位分析煤有機顯微組分[J];石油實驗地質(zhì);2012年06期
5 李國玲;秦志宏;倪中海;;煤巖顯微組分的性質(zhì)研究進展[J];遼寧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1期
6 張磊;劉文禮;門東坡;;煤巖顯微組分測定方法的研究現(xiàn)狀及幾點建議[J];煤炭工程;2013年04期
7 李文英;謝克昌;;煤巖顯微組分的分離及其表征[J];煤炭分析及利用;1991年03期
8 謝克昌,李文英;氧化鈣在煤巖顯微組分氣化中的作用研究[J];太原工業(yè)大學學報;1993年S1期
9 張軍,袁建偉,,馬毓義;顯微組分對粉煤燃燒的影響[J];燃料化學學報;1995年04期
10 徐振剛;煤的密度與顯微組分分布對其脫硫率的影響[J];煤質(zhì)技術;199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秦匡宗;郭紹輝;李麗云;;用~(13)C NMR波譜技術研究干酪根顯微組分的生烴特征[A];第八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1994年
2 陳建平;鄧春萍;王匯彤;韓德馨;;中國西北侏羅紀煤系顯微組分熱解油生物標志物特征[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3 黃擎宇;;全巖顯微組分定量統(tǒng)計與干酪根鏡檢分析方法之比較[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4 李佩珍;張林曄;李鉅源;李政;黎萍;;濟陽坳陷煤系烴源巖顯微組分特征[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林建英;煤及煤巖顯微組分熱解、氣化過程中氮的遷移機理[D];太原理工大學;2006年
2 谷天野;顯微組分對大同煤加工和轉化影響的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3 李文華;東勝—神府煤的煤質(zhì)特征與轉化特性[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陳山來;煤的顯微組分對生物產(chǎn)氣的控制機理[D];河南理工大學;2016年
2 丁華;煤及其顯微組分熱解氣化反應特性研究[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06年
3 宋強;低階煤顯微組分浮選分離試驗研究[D];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2015年
4 忻仕河;煤巖顯微組分與CO_2的氣化反應特性研究[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04年
5 孫振華;神東長焰煤煤巖顯微組分電選富集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6 周俊義;加載煤樣各向異性超聲響應特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6年
7 羅隕飛;煤的大分子結構研究——煤中惰質(zhì)組結構及煤中氧的賦存形態(tài)[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02年
8 孫佳楠;不同煤樣變壓解吸規(guī)律實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6339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2633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