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強束流傳輸線的設計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O571.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純亮,屈秀文;非線性束流傳輸系統(tǒng)五階傳輸映射[J];核科學與工程;1995年04期
2 劉嘉謨;粒子注入器束流傳輸系統(tǒng)的設計與初步調試[J];核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1983年03期
3 謝羲;夏佳文;;加速器束流傳輸?shù)娜A象差與人工智能[J];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年報;1990年00期
4 方錦清;動態(tài)束流傳輸網絡中的混沌同步[J];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年報;2004年00期
5 ;科學出版社新書訊[J];中國科學院院刊;1987年02期
6 夏佳文;謝羲;喬慶文;;加速器束流傳輸?shù)娜A象差與人工智能[J];核科學與工程;1992年03期
7 黃子平;陳楠;高峰;王敏鴻;戴文華;王利鳴;戴曼;;脈沖饋入方式改變對束流傳輸?shù)挠绊慬J];強激光與粒子束;2012年04期
8 王生,傅世年,加藤隆夫;日本質子加速器研究設施中的中能束流傳輸線及其升級設計(英文)[J];高能物理與核物理;2005年11期
9 祖秀蘭;周長庚;婁本超;李艷;李彥;雄日恒;;中子發(fā)生器束流傳輸光學系統(tǒng)研究及模擬計算[J];強激光與粒子束;2009年03期
10 徐同仁,席伯齡;周期系統(tǒng)束流傳輸理論在四極濾質器中的應用[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198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楊海亮;邱愛慈;張嘉生;黃建軍;;電子入射角對束流傳輸系數(shù)和能量沉積的影響[A];'2001全國荷電粒子源、粒子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劉強;方錦清;畢橋;李永;;束流傳輸網絡中多目標的分區(qū)耦合控制[A];第三屆全國復雜動態(tài)網絡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王榮文;崔保群;;螺線管透鏡傳輸系統(tǒng)設計研究[A];'2001全國荷電粒子源、粒子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4 蒙峻;楊曉天;張素平;;大流量、清潔差分系統(tǒng)的設計[A];中國真空學會2006年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方錦清;;核科技領域的復雜網絡研究概述與發(fā)展前景[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6冊)[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賈歡;中國ADS注入器樣機II束流傳輸線的設計與調試[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賈澤華;低能強束流傳輸線的設計[D];蘭州大學;2017年
2 雷翔;強流相對論性電子束加速及傳輸?shù)难芯縖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8011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kxlw/280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