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寬帶Ricker子波的期望目標頻譜整形
發(fā)布時間:2024-07-02 00:00
以地震子波整形為核心的譜白化方法是現今疊后地震數據高分辨率處理的常用方法,而期望的子波形態(tài)也一直倍受關注。與帶限子波、經典Ricker子波等常用整形子波相比,寬帶Ricker子波因其旁瓣能量弱、相同主瓣寬度下的分辨率較Ricker子波高等特點而在地震數據處理中得到廣泛應用。通過設計綜合衡量分辨率與保真度的參數(R)并搜尋其極值點,確定有限帶寬下寬帶Ricker子波的最佳形態(tài),進而提出基于寬帶Ricker子波的均衡子波,指導疊后數據的地震子波整形。理論模型和實際數據處理結果均表明,所提均衡子波為地震資料的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處理提供了新的參考途徑。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99384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圖2寬帶Ricker子波參數p和q對設計參數R的影響
曹思遠等[19]指出,高分辨率地震處理的本質是壓縮子波,增強弱信號。因此,拓展頻譜時需確定目標頻譜形態(tài),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時要兼顧信噪比和保真度,這就要求對目標頻譜的形態(tài)進行分析,以便找到能兼顧這三方面處理目標的頻譜形態(tài)。1.4處理過程分析
圖3模型所測試的四種子波的波形(左)及其振幅譜(右)
圖4和圖5分別是同極性和反極性反射系數合成的地震記錄,同極性地震記錄主要測試子波的分辨率,反極性地震記錄考察子波旁瓣的干涉作用,偏向于測試子波的保真度。圖4同極性反射系數合成地震記錄
圖4同極性反射系數合成地震記錄
圖3模型所測試的四種子波的波形(左)及其振幅譜(右)圖5反極性反射系數合成地震記錄
圖5反極性反射系數合成地震記錄
圖4同極性反射系數合成地震記錄為了進一步量化這兩個參數,本文使用“子波極值均方根誤差”參數,定義為:合成地震記錄極值處的位置和振幅序列與真實反射系數的均方根誤差。顯然,當子波主瓣較窄時,調諧現象較弱,與真實反射系數對應較好,參數值變小;同時,當子波旁瓣幅值較弱時,極值處的振....
本文編號:39993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999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