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互濟中的樂觀與審慎——道德法律化的權利維度反思
本文關鍵詞:德法互濟中的樂觀與審慎——道德法律化的權利維度反思
【摘要】:無論是基于社會道德秩序之再建構還是作為法治的應有內(nèi)涵,道德法律化都證成了其存立的正當性。伴隨著我國城市立法中道德立法的不斷深入,道德法律化存在的風險及其限度再次成為關注的問題。從"權利"視角探討道德法律化對法治建設以及道德秩序之構建可能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探索道德法律化的限度,期待為實現(xiàn)法律與道德兩種治理秩序的良性互動有所裨益。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
【關鍵詞】: 道德法律化 權利 限度
【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14ZDC005)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青年項目(2015EKS002)
【分類號】:B82-051
【正文快照】: 道德規(guī)則雖然具有自發(fā)性,但后天建構的法律卻可能是某些道德標準或某些道德傳統(tǒng)得以生長或衰敗的原因1,好的制度能夠引導人們向善。尤其伴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熟人社會格局的打破,社會彰顯出阿倫特所言的“偉大已讓位于魅力”的世俗,中國社會轉(zhuǎn)型經(jīng)歷著道德流失的陣痛。道德規(guī)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華;客觀真實是訴訟證明的終極目標——訴訟證明標準之理性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2 呂明;法的形式要素與罪刑法定原則的法哲學思考[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3 鄧娟;;行政合理性原則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制約[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4 張駿;;從經(jīng)濟法的本土性看經(jīng)濟法責任[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5 趙波;淺析“原心論罪”[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6期
6 毛國權;;英國法中先例原則的發(fā)展[J];北大法律評論;1998年01期
7 秦強;法治層次論與法治發(fā)展模式[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8 劉忠;關于法官的選任年齡[J];比較法研究;2003年03期
9 馬忠法;;《海洋自由論》與格老秀斯國際法思想的起源和發(fā)展[J];比較法研究;2006年04期
10 王新;;羅馬法遺產(chǎn)在今天——從羅馬法的發(fā)展進程探析其影響[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8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紅凜;;現(xiàn)代化、法治化與規(guī)范化——關于政黨建設與政黨治理的三點思考[A];變革世界中的政黨政治——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五輯)[C];2012年
2 范珍;;公民私有財產(chǎn)權保障的憲法審視[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1輯)[C];2010年
3 劉茂林;陳新;;論憲法秩序與社會和諧[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輯)[C];2006年
4 廉剛生;;農(nóng)民合作經(jīng)濟組織與農(nóng)民權益保護的關系研究[A];中華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第19次年會暨外國經(jīng)濟學說與國內(nèi)外經(jīng)濟發(fā)展新格局(會議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孟昊;非政府組織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漢大學;2010年
2 阮思宇;論知識產(chǎn)權的權利限制[D];吉林大學;2011年
3 楊曉暢;多元社會的正義事業(yè)[D];吉林大學;2011年
4 宋廣奇;當代中國反腐模式轉(zhuǎn)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趙新龍;農(nóng)民最低生活保障權制度化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6 吳彥;法、自由與強制力[D];吉林大學;2012年
7 劉波;治安社會化思想與模式[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8 陳永生;偵查程序原理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9 楊宇冠;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10 姚云;美國高等教育立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爽;尼克松總統(tǒng)的歲入分享改革[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顧頎;司法公正的倫理沖突及其調(diào)適[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項春暉;當代中國環(huán)境立法價值取向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0年
4 周佳;從破壞性競爭到協(xié)作性競爭:地方政府競爭模式的轉(zhuǎn)型[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1年
5 曲婧;基礎教育均等化實現(xiàn)路徑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6 張瑜;多中心自主治理理論中國化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7 趙坤領;代表理論的發(fā)展歷程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曾祥利;執(zhí)行權闡釋:認同的變遷[D];南京大學;2011年
9 張樂樂;論助人為樂行為的法律評價[D];南京大學;2011年
10 宋安智;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非政府組織參與城市社會治理之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娜仁圖雅;關于道德法律化現(xiàn)象的思考[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2 胡浩飛,肖向榮;有限的道德法律化初探[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3 劉云林;道德法律化的學理基礎及其限度[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4 徐彪;評道德法律化[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5 陳秀萍;試論道德法律化[J];當代法學;2001年03期
6 張會^H;道德的法律化與道德的自律[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7 劉春兵;論法律對道德的支持及其限度[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8 寇紹輝,裴玉林;道德法律化的限度分析[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01期
9 楊潔;淺談道德法律化問題[J];湖湘論壇;2002年06期
10 陶林;道德法律化:當前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J];濟寧師范?茖W校學報;200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許多;;法律與道德——“換偶事件”——法律與道德之間的恩怨[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政府法制與行政管理”理論研討會論文集(行政與法)[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 研究員 李林;法律與道德的三種基本關系[N];北京日報;2012年
2 江蘇省邳州市人民法院 李曉東;顯性的道德與隱形的法律[N];人民法院報;2010年
3 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副編審 曉海;道德的歸道德 法律的歸法律[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4 胡健;為道德立法:初衷良好難掩錯位尷尬[N];中國改革報;2008年
5 張漲;“;丶铱纯础辈皇亲屇愦蚩╗N];新農(nóng)村商報;2013年
6 范忠信 作者系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教授、博導;見死必救:道德法律化的選擇[N];長江日報;2005年
7 李冠儒;法律的局限與道德的張力[N];光明日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徐秋穎;“孝道,不能成為核心道德規(guī)范”[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1年
9 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張智慧;法律,一刻也不曾離開道德[N];人民法院報;2010年
10 王光慶(作者單位:甘肅省委宣傳部);抓好干部道德建設 落實以德治國方略[N];甘肅日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王靜;中國古代道德法律化研究[D];河北大學;2008年
2 陳秀萍;論法律的倫理性[D];吉林大學;2006年
3 劉同君;守法的倫理學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劉丁鑫;新農(nóng)村道德建設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固濤;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野下的道德法律化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2 梁鋼;道德法律化探析[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3 左秋明;權力道德法律化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4 扶慶松;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道德法律化問題研究[D];蘭州商學院;2011年
5 高建新;和諧社會下道德法律化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侯明應;論道德法律化及其限度[D];新疆大學;2012年
7 張勝輝;社會主義道德法律化問題研究[D];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8 從蓉;道德與法律關系的時代建構:道德法律化初探[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9 萬愛軍;論法律與道德[D];河北大學;2014年
10 劉超;危難救助制度與道德入法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8965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896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