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唇沙蠶—大寄居蟹共生行為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07 21:38
環(huán)唇沙蠶(Cheilonereis cyclurus)鉆入螺殼并與大寄居蟹(Pagurus ochotensis)共生,以此獲得食物資源和有效的保護,而大寄居蟹如何從環(huán)唇沙蠶獲利卻未見報道。它們作為海洋底棲生物,在海洋物質循環(huán)、能量流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開展環(huán)唇沙蠶-大寄居蟹共生行為學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環(huán)唇沙蠶和大寄居蟹各自的生態(tài)策略,以及策略的形成機制和影響因素;探索兩者作為共生體,在種間協(xié)作、利益分配等方面如何進行;進一步確立環(huán)唇沙蠶與大寄居蟹的共生關系,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學意義。本研究通過生物學觀察、生物性狀測定、人工繁育、幼體培養(yǎng)、行為學實驗,開展環(huán)唇沙蠶-大寄居蟹行為學研究。具體結果如下:1.當殼口面積較大時,香螺的容積和重量要大于扁玉螺和擬紫口隱玉螺;大寄居蟹右鰲長度、左鰲長度呈線性關系,而右鰲長度、左鰲長度與蟹重呈冪函數(shù)關系,頭胸甲長與蟹重呈冪函數(shù)關系;右鰲長度、左螯長度、頭胸甲長、蟹重與螺殼的殼口面積和容積均成S曲線關系;環(huán)唇沙蠶體長與體寬之間呈線性關系(R2=0.459),重量與體積之間呈線性關系(R2=0.890),而體長、體寬與重量、容積之間均呈冪函數(shù)關系;環(huán)唇沙...
【文章來源】:大連海洋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三種主要螺殼的殼口面積、殼高、容積和殼重范圍Fig.2-1Theaperture,height,volumeandweightrangeofthethreemainshells
9三種主要螺殼的殼口面積、殼高、容積和殼重范圍如圖2-1所示。由圖可見,扁玉螺和香螺的殼口面積范圍相差不大,而擬紫口隱玉螺殼口面積范圍較小,其中扁玉螺的殼口面積范圍為:745-1150mm2,均值為944.18mm2;香螺的殼口面積范圍為:710-920mm2,均值為783mm2;擬紫口隱玉螺的殼口面積范圍為:320-555mm2,均值為404.07mm2。扁玉螺、香螺、擬紫口隱玉螺三個種類的螺殼殼高均有不同的范圍,扁玉螺的殼高平均值為43.96mm,在39.00-46.00mm的范圍內分布較多;香螺的殼高平均值為81.90mm,主要分布在69.40-112.25mm之間;擬紫口隱玉螺的殼高平均值為46.24mm,主要分布在39.09-58.41mm之間。香螺的殼高范圍明顯要大于扁玉螺和擬紫口隱玉螺。香螺的容積變化范圍最大,主要分布在9.70-71.50ml范圍內,平均值為37.16ml;扁玉螺的容積變化范圍主要分布在5.70-44.00ml范圍內,平均值為26.15ml;擬紫口隱玉螺容積變化范圍為5.40-34.90,平均值為16.09ml。扁玉螺的殼重范圍主要在19.95-35.3g之間,均值為24.23g,但在所取的樣品中,最重的高達48.18g,最輕的只有8.13g;香螺的殼重主要范圍在18.65-61.75g,范圍較大,并在這個范圍內分布較平均,均值為31.96g;擬紫口隱玉螺的殼重的均值為14.56g,主要范圍分布在10.03-19.23g。圖2-2三種主要螺殼的殼高、容積與殼口面積關系Fig.2-2Therelationshipsofheight,volumeandareaofaperture如圖2-2所示,隨殼口面積增加,殼高的大小為:香螺>擬紫口隱玉螺>扁玉螺。其中擬紫口隱玉螺曲線擬合優(yōu)度最高(R2=0.948)。在殼口面積較小時,三種螺殼的容積沒有明顯差異,隨著殼口面積增大,香螺的容積要大于扁玉螺,而擬紫口隱玉螺則無較大個體。
102.3.2自然群體中共生體內環(huán)唇沙蠶形態(tài)與生物學參數(shù)2.3.2.1環(huán)唇沙蠶外部形態(tài)圖2-3環(huán)唇沙蠶外部形態(tài)注:a.雄性個體非生殖態(tài);b.雌性個體非生殖態(tài);c.雄性個體生殖態(tài);d.雌性個體生殖態(tài)Fig.2-3ThemorphologyofCheilonereiscyclurusNote:a.thenonreproductivemorphologyofmaleindividuals;b.thenonreproductivemorphologyoffamaleindividuals;c.thereproductivemorphologyofmaleindividuals;d.thereproductivemorphologyoffamaleindividuals;非生殖態(tài)(正常個體):如圖2-3中a、b所示,身體呈圓柱形,左右兩側對稱,頭部至軀干部由細變粗,末端尖?谇叭~具2觸手,2觸角,4個眼。圍口節(jié)呈領狀圍繞著口前葉,長為其他體節(jié)兩倍,背面光滑,腹面具縱皺紋。具4對觸須,最長觸須后身達第四剛節(jié)。吻口環(huán)和顎環(huán)均具顎齒。吻具圓錐狀齒:Ⅰ區(qū)3個排成一縱排,Ⅱ區(qū)12-30個排成3個斜排,Ⅲ區(qū)15-20個排成2-3個橫排,Ⅳ區(qū)15-24個排成弓形堆,Ⅴ區(qū)無齒,Ⅵ區(qū)14-18個排成圓堆,Ⅶ區(qū)具三橫排,以近顎環(huán)的一排齒大。除前兩對疣足單葉型外,余為雙葉型,具葉片狀的上背舌葉,背須位于背舌葉的凹處。背剛毛復型等齒刺狀,腹剛毛腹型等齒刺狀、復型異齒刺狀和復型異齒鐮刀形。足刺黑色。活體呈紫紅色,體前部的體節(jié)后半部有白色橫帶,前4只疣足為白色。其余疣足為紅色或淺紅色。如圖2-4所示,共生體中的環(huán)唇沙蠶棲息于螺殼頂端,身體折疊,頭部和尾部在外側。生殖態(tài)(異沙蠶體):如圖2-3中c、d所示,異沙蠶體的眼明顯變大,觸手、觸角相對變短,觸須相對較長。身體軀干部長度變短,身體前中部變粗;中后部較細,出現(xiàn)有性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華虎頭蟹幼體發(fā)育的初步觀察[J]. 王紅偉,原振政,祁峰,劉谞,李曉東,姜玉聲,劉海映,鄭巖,趙靜,劉涵. 大連海洋大學學報. 2012(03)
[2]八種小丑魚與五種?嗳菪缘某醪窖芯縖J]. 白海鋒,李曉光,張霖,王海峰. 水產養(yǎng)殖. 2011(11)
[3]黃海多毛環(huán)節(jié)動物多樣性及區(qū)系的初步研究[J]. 類彥立,孫瑞平. 海洋科學. 2008(04)
[4]天津厚蟹的幼體發(fā)育[J]. 王麗卿. 海洋科學集刊. 2002(00)
[5]遠海梭子蟹幼體發(fā)育的研究[J]. 廖永巖,余波,董學興. 臺灣海峽. 2001(04)
[6]中華絨螯蟹和同科幾種大眼幼體的形態(tài)區(qū)別[J]. 朱小明. 臺灣海峽. 1997(04)
[7]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人工育苗技術的研究[J]. 劉德經,石玉心,陳杰明,鄭敏艷. 福建水產. 1996(02)
[8]中華絨鰲蟹與相手蟹在大眼幼體時期的形態(tài)區(qū)別[J]. 李林思. 水產科技情報. 1995(06)
[9]中國寄居蟹類區(qū)系研究[J]. 王復振. 東海海洋. 1992(01)
[10]日本蟳幼體發(fā)育的研究[J]. 閻愚,孫穎民,宋志樂. 水產學報. 1989(01)
本文編號:3217356
【文章來源】:大連海洋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三種主要螺殼的殼口面積、殼高、容積和殼重范圍Fig.2-1Theaperture,height,volumeandweightrangeofthethreemainshells
9三種主要螺殼的殼口面積、殼高、容積和殼重范圍如圖2-1所示。由圖可見,扁玉螺和香螺的殼口面積范圍相差不大,而擬紫口隱玉螺殼口面積范圍較小,其中扁玉螺的殼口面積范圍為:745-1150mm2,均值為944.18mm2;香螺的殼口面積范圍為:710-920mm2,均值為783mm2;擬紫口隱玉螺的殼口面積范圍為:320-555mm2,均值為404.07mm2。扁玉螺、香螺、擬紫口隱玉螺三個種類的螺殼殼高均有不同的范圍,扁玉螺的殼高平均值為43.96mm,在39.00-46.00mm的范圍內分布較多;香螺的殼高平均值為81.90mm,主要分布在69.40-112.25mm之間;擬紫口隱玉螺的殼高平均值為46.24mm,主要分布在39.09-58.41mm之間。香螺的殼高范圍明顯要大于扁玉螺和擬紫口隱玉螺。香螺的容積變化范圍最大,主要分布在9.70-71.50ml范圍內,平均值為37.16ml;扁玉螺的容積變化范圍主要分布在5.70-44.00ml范圍內,平均值為26.15ml;擬紫口隱玉螺容積變化范圍為5.40-34.90,平均值為16.09ml。扁玉螺的殼重范圍主要在19.95-35.3g之間,均值為24.23g,但在所取的樣品中,最重的高達48.18g,最輕的只有8.13g;香螺的殼重主要范圍在18.65-61.75g,范圍較大,并在這個范圍內分布較平均,均值為31.96g;擬紫口隱玉螺的殼重的均值為14.56g,主要范圍分布在10.03-19.23g。圖2-2三種主要螺殼的殼高、容積與殼口面積關系Fig.2-2Therelationshipsofheight,volumeandareaofaperture如圖2-2所示,隨殼口面積增加,殼高的大小為:香螺>擬紫口隱玉螺>扁玉螺。其中擬紫口隱玉螺曲線擬合優(yōu)度最高(R2=0.948)。在殼口面積較小時,三種螺殼的容積沒有明顯差異,隨著殼口面積增大,香螺的容積要大于扁玉螺,而擬紫口隱玉螺則無較大個體。
102.3.2自然群體中共生體內環(huán)唇沙蠶形態(tài)與生物學參數(shù)2.3.2.1環(huán)唇沙蠶外部形態(tài)圖2-3環(huán)唇沙蠶外部形態(tài)注:a.雄性個體非生殖態(tài);b.雌性個體非生殖態(tài);c.雄性個體生殖態(tài);d.雌性個體生殖態(tài)Fig.2-3ThemorphologyofCheilonereiscyclurusNote:a.thenonreproductivemorphologyofmaleindividuals;b.thenonreproductivemorphologyoffamaleindividuals;c.thereproductivemorphologyofmaleindividuals;d.thereproductivemorphologyoffamaleindividuals;非生殖態(tài)(正常個體):如圖2-3中a、b所示,身體呈圓柱形,左右兩側對稱,頭部至軀干部由細變粗,末端尖?谇叭~具2觸手,2觸角,4個眼。圍口節(jié)呈領狀圍繞著口前葉,長為其他體節(jié)兩倍,背面光滑,腹面具縱皺紋。具4對觸須,最長觸須后身達第四剛節(jié)。吻口環(huán)和顎環(huán)均具顎齒。吻具圓錐狀齒:Ⅰ區(qū)3個排成一縱排,Ⅱ區(qū)12-30個排成3個斜排,Ⅲ區(qū)15-20個排成2-3個橫排,Ⅳ區(qū)15-24個排成弓形堆,Ⅴ區(qū)無齒,Ⅵ區(qū)14-18個排成圓堆,Ⅶ區(qū)具三橫排,以近顎環(huán)的一排齒大。除前兩對疣足單葉型外,余為雙葉型,具葉片狀的上背舌葉,背須位于背舌葉的凹處。背剛毛復型等齒刺狀,腹剛毛腹型等齒刺狀、復型異齒刺狀和復型異齒鐮刀形。足刺黑色。活體呈紫紅色,體前部的體節(jié)后半部有白色橫帶,前4只疣足為白色。其余疣足為紅色或淺紅色。如圖2-4所示,共生體中的環(huán)唇沙蠶棲息于螺殼頂端,身體折疊,頭部和尾部在外側。生殖態(tài)(異沙蠶體):如圖2-3中c、d所示,異沙蠶體的眼明顯變大,觸手、觸角相對變短,觸須相對較長。身體軀干部長度變短,身體前中部變粗;中后部較細,出現(xiàn)有性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華虎頭蟹幼體發(fā)育的初步觀察[J]. 王紅偉,原振政,祁峰,劉谞,李曉東,姜玉聲,劉海映,鄭巖,趙靜,劉涵. 大連海洋大學學報. 2012(03)
[2]八種小丑魚與五種?嗳菪缘某醪窖芯縖J]. 白海鋒,李曉光,張霖,王海峰. 水產養(yǎng)殖. 2011(11)
[3]黃海多毛環(huán)節(jié)動物多樣性及區(qū)系的初步研究[J]. 類彥立,孫瑞平. 海洋科學. 2008(04)
[4]天津厚蟹的幼體發(fā)育[J]. 王麗卿. 海洋科學集刊. 2002(00)
[5]遠海梭子蟹幼體發(fā)育的研究[J]. 廖永巖,余波,董學興. 臺灣海峽. 2001(04)
[6]中華絨螯蟹和同科幾種大眼幼體的形態(tài)區(qū)別[J]. 朱小明. 臺灣海峽. 1997(04)
[7]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人工育苗技術的研究[J]. 劉德經,石玉心,陳杰明,鄭敏艷. 福建水產. 1996(02)
[8]中華絨鰲蟹與相手蟹在大眼幼體時期的形態(tài)區(qū)別[J]. 李林思. 水產科技情報. 1995(06)
[9]中國寄居蟹類區(qū)系研究[J]. 王復振. 東海海洋. 1992(01)
[10]日本蟳幼體發(fā)育的研究[J]. 閻愚,孫穎民,宋志樂. 水產學報. 1989(01)
本文編號:32173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scyylw/32173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