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景洪流域10種魚類單殖吸蟲的形態(tài)學分類及雙身蟲科和錨首蟲科的分子鑒定
發(fā)布時間:2020-07-28 18:33
【摘要】:魚類單殖吸蟲是典型的體外寄生蠕蟲,主要寄生在淡水鯉科魚鰓,雌雄同體,具有直接的生活史,因這類吸蟲具有較強的宿主特異性,而被作為研究寄生蟲-宿主共物種形成、協(xié)同進化、地理隔離的適應性輻射演化以及寄生蟲地理分布的最適模型。本項目調(diào)查研究了瀾滄江景洪流域段魚類單殖吸蟲的自然感染率及其物種多樣性。研究主要采用形態(tài)學分類方法,鑒定單殖吸蟲分類單元,記錄新分布地、新宿主及新物種,并基于28S r DNA和ITS 2基因序列的遺傳學特征,確定疑難種和新種的分類地位;同時基于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樹,初步分析了單殖吸蟲的親緣關系。還初步討論了單殖吸蟲的宿主組成,評估了研究中單殖吸蟲的宿主特異性水平。研究結(jié)果為我國吸蟲志編目提供了素材,為進一步明晰我國魚類單殖吸蟲物種多樣性、地理分布及其與宿主的協(xié)同進化關系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數(shù)據(jù)。研究中共采集或購買魚類標本5目7科21種共468尾。從鯉魚(Carrassius auratus)、麥穗魚(Pseudrasbora parva)、?條(Hemiculter leucisculus)、馬口魚(Opsariichthys bidens)、子陵吻
本文編號:2773281
本文編號:27732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scyylw/277328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