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沿海厚殼貽貝Mytilus unguiculatus群體遺傳結(jié)構(gòu)與種群地理分布格局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S917.4
【圖文】:
圖 3.1-1 樣本采集地圖Figure 3.1-1 The map of sampling3.1.1.2 樣本的保存與 DNA 提取樣本采集后,解剖取其閉殼肌,置于無水乙醇固定,放于-20°C 下保存。采用改良鹽析法[102]提取總 DNA,技術(shù)路線如表 3.1-2表 3.1-2 總 DNA 提取技術(shù)路線表Table 3.1-2 The method of DNAextraction步驟 具體操作1 剪取 10mg 閉殼肌組織,并用純水沖洗,吸干多余水分2 將剪取的組織置于干凈的 1.5ml 離心管中,加入 400μl 裂解液并將組織剪成絮狀3 加入 10μl 蛋白酶 K,并置于 55°C 水浴鍋中過夜消化
圖 3.1-2 PCR 反應(yīng)程序Figure 3.1-2 The flow of PCR3.1.3 數(shù)據(jù)分析對序列測序結(jié)果使用軟件 BioEdit(版本 7.25)[104]對測序峰圖文件進行分析,篩選峰型標準且無干擾的片段,使用軟件 Seqman(版本 8.1)[105]對篩選過的雙向序列進行拼接,使用程序 ClustalX(版本 2.0)[106]生成同一標記的所有樣本的測序序列 FASTA文件,將所有測序獲得的 M. unguiculatus 個體的 COI 序列在 NCBI 數(shù)據(jù)庫中使用BLAST 工具(網(wǎng)址:https://blast.ncbi.nlm.nih.gov/Blast.cgi)進行序列比對,確認樣本的物種歸屬,剔除比對相似性低于 99%的個體。將剔除非 M. unguiculatus 后的各線粒體 DNA 基因的所有個體的序列文件保存為FASTA 格式,使用軟件 MEGA(版本 7.0)[107]進行序列比對并兩端切平。使用程序jModelTest(版本 2.0)[108]對序列進行堿基替代模型檢測,獲取最佳堿基替代模型。使用軟件 DnaSP(版本 6.0)[109]進行單倍型統(tǒng)計區(qū)分,統(tǒng)計各經(jīng)典遺傳參數(shù),如單倍型
圖 3.2-1 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總 DNAFigure 3.2-1 Detected total DNAby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1%)圖 3.2-2 1.5%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 PCR 產(chǎn)物(COI 部分)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延平;曹增梅;胡佳平;高濱;劉豪;;厚殼貽貝種貝促熟技術(shù)[J];科學養(yǎng)魚;2018年09期
2 楊順良;楊璐;趙東波;任岳森;;福建臺山列島厚殼貽貝資源調(diào)查與評估[J];海洋科學;2015年11期
3 李慷均;顧成柏;;厚殼貽貝的北方人工繁育技術(shù)[J];水產(chǎn)養(yǎng)殖;2015年08期
4 林上軍;;從大黃魚到厚殼貽貝不懈尋找打開藍色寶庫的鑰匙——記浙江省舟山市海洋與漁業(yè)局原總工程師倪夢麟[J];中國水產(chǎn);2013年08期
5 郭振民;鮑后龍;;“海上牧場”響起豐收曲——嵊泗縣野生厚殼貽貝工廠化育苗獲成功[J];今日浙江;2009年11期
6 祝世軍;厚殼貽貝人工育苗技術(shù)研究[J];齊魯漁業(yè);2005年09期
7 李澤浩,胡健饒,盛海洲;厚殼貽貝的脂質(zhì)成分與藥用開拓初探[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06期
8 徐晴晴;趙晟;;海水鹽度對厚殼貽貝呼吸和鈣化的影響[J];浙江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年05期
9 孫景偉;代紅梅;孫吉東;;厚殼貽貝人工育苗技術(shù)[J];河北漁業(yè);2018年06期
10 梁簫;陳珂;陳艷文;劉鈺珠;李一峰;楊金龍;;厚殼貽貝5-羥色胺2A受體(5-HT2AR)基因克隆和時空表達[J];水產(chǎn)學報;2018年1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陳芋如;梁簫;郭行磐;楊金龍;;5-羥色胺受體在厚殼貽貝變態(tài)發(fā)育過程中的作用研究[A];全國第九屆海洋生物技術(shù)與創(chuàng)新藥物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4年
2 李麗莎;王有基;呂為群;;海水酸化和高溫脅迫下厚殼貽貝(Mytilus coruscus)的反捕食響應(yīng)[A];2014年中國水產(chǎn)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4年
3 沈玉幫;李家樂;牟月軍;;厚殼貽貝與紫貽貝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及多樣性分析[A];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貝類學分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三次全國貝類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程亮;徐善良;劉飛;;厚殼貽貝生殖周期及性腺中雌二醇、睪酮含量的變化[A];2013年中國水產(chǎn)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5 曹井志;徐若;包建強;;厚殼貽貝保活技術(shù)研究[A];上海市制冷學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許寧;福建寧德開展臺山列島厚殼貽貝增殖保護項目調(diào)查[N];中國海洋報;2012年
2 通訊員 陳玲 高鵬;厚殼貽貝基因組測序研究啟動[N];中國海洋報;2019年
3 江日;嵊泗貽貝敲開國際高端市場[N];中國漁業(yè)報;2015年
4 王一雄;云霄建成閩南首個貝類種苗研發(fā)基地[N];福建日報;2013年
5 本報記者 滕蓉 通訊員 傅志輝;小貽貝如何變成大產(chǎn)業(yè)[N];浙江日報;2019年
6 本報記者 葉玉躍;把科技種在大地上[N];浙江日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歸浦;厚殼貽貝脂溶性提取物的制備和抗關(guān)節(jié)炎效果及其作用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2 趙信國;海洋酸化對厚殼貽貝物理與行為防御的影響研究[D];浙江大學;2017年
3 付元慶;厚殼貽貝脂質(zhì)提取物對腸道損傷、潰瘍性結(jié)腸炎以及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的影響和其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碩博;厚殼貽貝含硒GPx克隆及在Cu~(2+)和LPS脅迫下的表達[D];浙江海洋大學;2019年
2 唐祖蓉;鎘和苯并芘單一及混合暴露對厚殼貽貝抗氧化反應(yīng)和Nrf2基因表達研究[D];浙江海洋大學;2019年
3 胡楊楊;厚殼貽貝(Mytilus coruscus)對大田軟海綿酸類毒素的蓄積和消除規(guī)律研究[D];浙江海洋大學;2019年
4 何躍華;苯并芘和鎘單一及復(fù)合暴露下厚殼貽貝抗氧化反應(yīng)以及CYP3A基因的表達[D];浙江海洋大學;2019年
5 譚錦凌;厚殼貽貝脫半殼裝置的研發(fā)[D];浙江海洋大學;2019年
6 傅澤欽;我國沿海厚殼貽貝Mytilus unguiculatus群體遺傳結(jié)構(gòu)與種群地理分布格局[D];浙江海洋大學;2019年
7 楊林穎;中國紫貽貝群體遺傳分析及紫貽貝與厚殼貽貝雜交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019年
8 張舵;厚殼貽貝和紫貽貝部分凋亡相關(guān)基因的克隆以及應(yīng)對溫度脅迫的表達特征[D];集美大學;2014年
9 楊娜;厚殼貽貝腸道細菌群落組成及腸道細菌對稚貝附著的作用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8年
10 張亞;一氧化氮在厚殼貽貝變態(tài)發(fā)育和免疫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7678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scyylw/2767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