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密度對甘肅不同生態(tài)區(qū)小麥產量形成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3-06-04 00:12
為揭示不同播種量處理對甘肅省3個不同生態(tài)區(qū)小麥產量形成的影響,分別以隴中2號、蘭天36號和銅麥6號為材料,設置5個播種量水平,低溫半干旱區(qū)和半濕潤易旱區(qū)為150.0、187.5、225.0、262.5和300.0kg/hm2,半干旱區(qū)為112.5、150.0、187.5、225.0和262.5kg/hm2。研究了小麥產量及產量構成要素、群體結構的變化特性和不同區(qū)域產量差異。結果表明,低溫半干旱區(qū)、半濕潤易旱區(qū)和半干旱區(qū)適宜播種量依次為187.5、225.0和225.0kg/hm2,最高產量分別是5 472.0、5 730.0和7 271.4kg/hm2。隨種植密度的升高,各生態(tài)區(qū)小麥產量、穗數均呈先升后降變化趨勢,穗粒數隨之減小,千粒重無明顯變化;基本苗和分蘗成穗率隨密度的變化趨勢與產量變化一致;地上部生物量隨密度增大呈增加趨勢,半濕潤易旱區(qū)和半干旱區(qū)不同播種量間地上部生物量差異顯著;在相同的播種量下(150.0和225.0kg/hm2),不同區(qū)域的產量差異較大,以半干旱區(qū)平均...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1.2 試驗設計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 基本苗和總莖數的測定
1.3.2 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測定
1.4 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種植密度對小麥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2.2 種植密度對小麥群體結構的影響
2.3 不同區(qū)域產量差異分析
3 討論
3.1 種植密度對小麥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3.2 種植密度對小麥群體結構和生長的影響
3.3 密度試驗對品種的選擇
4 結論
本文編號:3830309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1.2 試驗設計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 基本苗和總莖數的測定
1.3.2 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測定
1.4 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種植密度對小麥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2.2 種植密度對小麥群體結構的影響
2.3 不同區(qū)域產量差異分析
3 討論
3.1 種植密度對小麥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3.2 種植密度對小麥群體結構和生長的影響
3.3 密度試驗對品種的選擇
4 結論
本文編號:38303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8303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