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小麥莖稈相關性狀的QTL定位

發(fā)布時間:2022-09-17 10:00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綠色革命中矮桿基因的引入及田間栽培條件的改善促進了小麥產量大幅提高。然而植株過矮必然造成生物產量降低,而當收獲指數(shù)達到一定高度時,進一步改良其產量潛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生物產量的提高。協(xié)調這種矛盾關系的關鍵在于改進莖稈質量,在一定矮化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對莖稈質量的選擇。本研究以西農1376和小偃81培育重組自交系群體為試驗材料,利用基因芯片技術,對包含190個家系的RIL群體進行多態(tài)性分析,構建高密度遺傳連鎖圖譜,并利用IciMapping v4.1的完備復合區(qū)間作圖法對莖稈相關性狀進行QTL定位和遺傳分析。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利用90K小麥芯片技術對親本及家系群體進行基因分型,共檢測到9728個多態(tài)性標記,然后剔除缺失率較高及顯著偏離的標記,經過連鎖分析,構建了含43個連鎖群的高密度遺傳連鎖圖譜,其中5944個SNP多態(tài)性標記被定位于小麥的21條染色體上。構建的連鎖圖譜染色體總長為2955.17cM,標記間平均距離0.5cM。各個染色體組之間的分子標記數(shù)目分布不均衡,A染色體組包含2847個標記(占標記總數(shù)的47.9%),遺傳距離覆蓋長度1448.03cM,標...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作圖遺傳群體類型
        1.1.1 F2及其衍生的F3家系
        1.1.2 BC群體
        1.1.3 DH群體
        1.1.4 重組自交系群體
        1.1.5 近等基因系群體
    1.2 分子標記類型
        1.2.1 分子雜交技術標記
        1.2.2 PCR技術分子標記
        1.2.3 PCR與限制酶酶切技術結合的DNA標記
        1.2.4 基因芯片技術分子標記
    1.3 小麥遺傳圖譜的研究進展及QTL的應用
        1.3.1 小麥遺傳圖譜的研究進展
        1.3.2 QTL的應用
    1.4 小麥莖稈結構特征與莖稈強度的關系
    1.5 小麥莖稈相關性狀QTL研究進展及展望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2.2 田間試驗設計
    2.3 田間表型測定
    2.4 親本及RIL群體材料的DNA提取及 90K芯片檢測分型
        2.4.1 試驗材料DNA提取
        2.4.2 90K芯片檢測及數(shù)據(jù)分析
第三章 結果與分析
    3.1 遺傳圖譜概況
    3.2 株高及節(jié)間性狀的遺傳分析
        3.2.1 株高及節(jié)間長度等農藝性狀表型分析
        3.2.2 株高及節(jié)間長度等農藝性狀QTL定位
    3.3 穗長、穗下莖、穗下節(jié)長度及穗下莖節(jié)比的遺傳分析
        3.3.1 穗長、穗下莖、穗下節(jié)長度及穗下莖節(jié)比的表型變異分析
        3.3.2 穗長、穗下莖、穗下節(jié)長度及穗下莖節(jié)比的QTL定位
    3.4 基部一二節(jié)間莖粗、壁厚及髓腔直徑的遺傳分析
        3.4.1 基部一二節(jié)間莖粗、壁厚及髓腔直徑的表型變異分析
        3.4.2 基部一二節(jié)間莖粗、壁厚及髓腔直徑性狀的QTL定位
    3.5 莖稈機械性狀遺傳分析
        3.5.1 莖稈機械性狀的表型變異統(tǒng)計分析
        3.5.2 莖稈機械性狀的QTL定位
第四章 討論
    4.1 遺傳圖譜構建
        4.1.1 親本與作圖群體質量
        4.1.2 分子標記技術的選擇
        4.1.3 本研究構建遺傳圖譜與前人研究結果的比較分析
    4.2 莖稈相關性狀QTL定位結果匯總分析
    4.3 QTL檢測結果與前人比較
        4.3.1 株高、穗長及節(jié)間長度QTL
        4.3.2 基部莖粗、壁厚、髓腔直徑的QTL
        4.3.3 莖稈機械性狀的QTL定位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文章英文縮略詞匯總
致謝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小麥莖稈實心度對莖稈強度的影響及相關性狀QTL分析[J]. 潘婷,胡文靜,李東升,程曉明,吳榮林,程順和.  作物學報. 2017(01)
[2]油菜莖稈彈性力學特性試驗研究[J]. 馬征,李耀明,徐立章.  農機化研究. 2016(05)
[3]利用SNP基因芯片技術進行小麥遺傳圖譜構建及重要農藝性狀QTL分析[J]. 高尚,莫洪君,石浩然,王智強,林宇,武方琨,鄧梅,劉亞西,魏育明,鄭有良.  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 2016(01)
[4]基于SNP標記小麥自然群體遺傳多樣性及復合圖譜的構建[J]. 陳廣鳳,田紀春.  分子植物育種. 2015(07)
[5]QTL IciMapping:Integrated software for genetic linkage map construction and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mapping in biparental populations[J]. Lei Meng,Huihui Li,Luyan Zhang,Jiankang Wang.  The Crop Journal. 2015(03)
[6]不同苦蕎品種莖稈強度和植株性狀的差異及其相關性[J]. 韋爽,萬燕,晏林,向達兵,趙鋼,黃凱豐,譚茂玲,宋月,張瑩.  作物雜志. 2015(02)
[7]改良CTAB方法快速提取小麥基因組DNA(英文)[J]. 張曉祥,王玲,壽路路.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07)
[8]不同小麥品種莖稈抗倒性的研究[J]. 馮素偉,李淦,胡鐵柱,姜小苓,李小軍,董娜,茹振鋼.  麥類作物學報. 2012(06)
[9]小麥株高發(fā)育動態(tài)QTL定位及其與水分環(huán)境互作遺傳分析[J]. 張國宏,楊德龍,栗孟飛,李興茂,倪勝利,幸華.  農業(yè)生物技術學報. 2012(09)
[10]山農01-35×藁城9411重組自交系遺傳圖譜構建及粒重QTL分析[J]. 師翠蘭,鄭菲菲,陳建省,韓淑曉,王永瑞,田紀春.  作物學報. 2012(08)

博士論文
[1]高密度小麥遺傳連鎖圖譜構建及產量相關性狀QTL定位[D]. 崔法.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小麥生物產量及其相關性狀的條件和非條件QTL定位[D]. 王永瑞.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4
[2]利用基因芯片技術進行小麥遺傳圖譜構建、重要性狀QTL發(fā)掘及近等基因系創(chuàng)制[D]. 莫洪君.四川農業(yè)大學 2014
[3]普通小麥穗發(fā)芽抗性QTL定位及分子標記輔助選擇[D]. 苗西磊.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3
[4]小麥抗倒伏相關莖稈性狀的QTL定位[D]. 劉靖.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2
[5]小麥倒伏相關性狀的QTL定位[D]. 謝全剛.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1
[6]高產小麥發(fā)育后期基部節(jié)間與倒伏的關系[D]. 安呈峰.山東農業(yè)大學 2008
[7]小麥SSR標記遺傳圖譜構建與株高和抽穗期的QTL定位[D]. 許盛寶.新疆農業(yè)大學 2005
[8]小麥分子連鎖圖的構建[D]. 郭小建.山西農業(yè)大學 2003
[9]小麥莖稈強度及其相關性狀的QTL分析[D]. 郭會君.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02



本文編號:367902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67902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f76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