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發(fā)生器設計及靜電噴霧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1 20:10
高壓靜電使霧滴帶上電荷,由于靜電感應原理,靶標表面感應出相反電荷。在空間電場,運動中的霧滴在自身重力和電場力的雙重作用下做定向運動而吸附在靶標上。靜電噴霧提高了霧滴穿透力,提高了靶標表面尤其是反面的覆蓋率,極大改善了噴霧效果,因此對其研究有重要意義。靜電噴霧主要是借助電場的加速作用并實現(xiàn)霧滴的環(huán)繞效應來提高噴霧效率。本文在設計高壓靜電發(fā)生裝置的基礎上,從靜電噴霧電場的建立及影響因素上,分析對靜電噴霧覆蓋率的影響。具有包括:(1)本文在農業(yè)靜電噴霧的工程背景下,設計了適用于農業(yè)的可調高壓發(fā)生裝置,該電路包括可調穩(wěn)壓模塊、高壓升壓模塊、反饋模塊,輸出電壓在040kv之間步進可調。并進行了性能測試,包括輸出電壓測試和負荷性能測試,性能較好。電壓反饋模塊的增加,提高了輸出電壓穩(wěn)定性,可用于靜電噴粉和靜電噴霧等。(2)進行了高壓發(fā)生器的荷電效果研究。分析了影響荷質比大小的因素,從荷質比大小和霧滴電流信號穩(wěn)定度來評價荷電效果。試驗發(fā)現(xiàn)在接觸式荷電下,荷電電壓在25kv時,霧滴獲得最大荷質比,且電流信號方差為0.050.06,電流在穩(wěn)定范圍內,因此高壓發(fā)生...
【文章來源】:江蘇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課題研究背景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
1.2.1 高壓發(fā)生器
1.2.2 靜電噴霧荷電效果
1.2.3 靜電噴霧沉積效果
1.3 靜電噴霧技術的研究意義
1.4 論文研究主要內容和技術路線
1.4.1 研究主要內容
1.4.2 技術路線
1.5 本章小結
第二章 高壓發(fā)生器的設計與試驗
2.1 主電路設計
2.2 高壓發(fā)生器電路分析
2.2.1 可調穩(wěn)壓電路
2.2.2 高壓模塊電路
2.2.3 反饋電路
2.2.4 電路仿真優(yōu)化
2.3 高壓發(fā)生器調試
2.3.1 高壓發(fā)生器輸出特性
2.3.2 負載特性
2.4 高壓發(fā)生器荷電效果分析
2.4.1 荷電效果的衡量標準
2.4.2 荷電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
2.4.3 高壓發(fā)生器的荷電性能試驗
2.5 本章小節(jié)
第三章 靜電噴霧系統(tǒng)理論分析
3.1 靜電噴霧的基本原理
3.2 液體荷電機理
3.2.1 霧滴充電過程
3.2.2 霧滴接觸式充電過程
3.2.3 接觸式充電電學模型
3.3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植物介電特性基礎研究
4.1 電容與介電常數(shù)
4.2 植物組織的生理參數(shù)
4.3 植物組織介電常數(shù)的無損檢測方法
4.4 葉片介電常數(shù)預試驗
4.4.1 主機的選擇
4.4.2 主機附件
4.4.3 測試模式的選擇
4.5 植物葉片電容參數(shù)測定預實驗
4.5.1 原料及處理
4.5.2 試驗方法
4.5.3 實驗結果與分析
4.6 討論
4.7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靜電噴霧沉積試驗安排及結果分析
5.1 靜電噴霧的沉積效果影響因素
5.1.1 荷電電壓
5.1.2 噴頭與靶標的距離
5.1.3 植物葉片介電常數(shù)
5.2 試驗目的和方案
5.3 試驗系統(tǒng)組成
5.4 試驗實施
5.4.1 試驗條件
5.4.2 靜電噴霧沉積效果試驗方法
5.4.3 試驗設計
5.4.4 正交試驗結果分析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工作總結
6.2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學術成果及參與項目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快速反映植物水分狀況的葉片緊張度模型[J]. 吳沿友,張明明,邢德科,周貴堯. 農業(yè)機械學報. 2015(03)
[2]茶鮮葉介電特性的初步研究[J]. 馮呈艷,余志,陳玉瓊,李琛,倪德江. 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4(02)
[3]背負式靜電噴霧器設計與試驗[J]. 賈衛(wèi)東,李成,薛飛,邱桂生,王貞濤. 高電壓技術. 2012(05)
[4]理解和應用數(shù)字電位器[J]. 屈志磊. 電子設計工程. 2012(07)
[5]風幕式氣力輔助靜電噴霧沉積特性[J]. 王軍鋒,張娟娟,王貞濤,霍元平,王澤. 農業(yè)機械學報. 2012(02)
[6]感應荷電過程中液滴霧化與荷電特性的相互影響[J]. 崔琳,李林,孟凡騰,鄧貞蕾,董勇,馬春元. 高電壓技術. 2011(10)
[7]基于數(shù)字電位器的多通道程控高壓調節(jié)系統(tǒng)設計[J]. 許鳳慧,肖韶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05)
[8]高壓靜電放電發(fā)生器的研制[J]. 朱武,許立衡,操瑞發(fā),管水秀,涂祥存. 上海電力學院學報. 2009(04)
[9]高壓靜電除塵用電源調壓特性的分析[J]. 劉軍,官威,石健將,張仲超,何湘寧. 高電壓技術. 2009(02)
[10]15kV高壓直流電源的程控調壓方法(英文)[J]. 肖劍鋒,陳新,米彥. 高電壓技術. 2008(12)
博士論文
[1]蒙特卡洛方法及在一些統(tǒng)計模型中的應用[D]. 邵偉.山東大學 2012
[2]荷電液體霧化的研究與應用[D]. 王曉英.江蘇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449646
【文章來源】:江蘇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課題研究背景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
1.2.1 高壓發(fā)生器
1.2.2 靜電噴霧荷電效果
1.2.3 靜電噴霧沉積效果
1.3 靜電噴霧技術的研究意義
1.4 論文研究主要內容和技術路線
1.4.1 研究主要內容
1.4.2 技術路線
1.5 本章小結
第二章 高壓發(fā)生器的設計與試驗
2.1 主電路設計
2.2 高壓發(fā)生器電路分析
2.2.1 可調穩(wěn)壓電路
2.2.2 高壓模塊電路
2.2.3 反饋電路
2.2.4 電路仿真優(yōu)化
2.3 高壓發(fā)生器調試
2.3.1 高壓發(fā)生器輸出特性
2.3.2 負載特性
2.4 高壓發(fā)生器荷電效果分析
2.4.1 荷電效果的衡量標準
2.4.2 荷電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
2.4.3 高壓發(fā)生器的荷電性能試驗
2.5 本章小節(jié)
第三章 靜電噴霧系統(tǒng)理論分析
3.1 靜電噴霧的基本原理
3.2 液體荷電機理
3.2.1 霧滴充電過程
3.2.2 霧滴接觸式充電過程
3.2.3 接觸式充電電學模型
3.3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植物介電特性基礎研究
4.1 電容與介電常數(shù)
4.2 植物組織的生理參數(shù)
4.3 植物組織介電常數(shù)的無損檢測方法
4.4 葉片介電常數(shù)預試驗
4.4.1 主機的選擇
4.4.2 主機附件
4.4.3 測試模式的選擇
4.5 植物葉片電容參數(shù)測定預實驗
4.5.1 原料及處理
4.5.2 試驗方法
4.5.3 實驗結果與分析
4.6 討論
4.7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靜電噴霧沉積試驗安排及結果分析
5.1 靜電噴霧的沉積效果影響因素
5.1.1 荷電電壓
5.1.2 噴頭與靶標的距離
5.1.3 植物葉片介電常數(shù)
5.2 試驗目的和方案
5.3 試驗系統(tǒng)組成
5.4 試驗實施
5.4.1 試驗條件
5.4.2 靜電噴霧沉積效果試驗方法
5.4.3 試驗設計
5.4.4 正交試驗結果分析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工作總結
6.2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學術成果及參與項目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快速反映植物水分狀況的葉片緊張度模型[J]. 吳沿友,張明明,邢德科,周貴堯. 農業(yè)機械學報. 2015(03)
[2]茶鮮葉介電特性的初步研究[J]. 馮呈艷,余志,陳玉瓊,李琛,倪德江. 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4(02)
[3]背負式靜電噴霧器設計與試驗[J]. 賈衛(wèi)東,李成,薛飛,邱桂生,王貞濤. 高電壓技術. 2012(05)
[4]理解和應用數(shù)字電位器[J]. 屈志磊. 電子設計工程. 2012(07)
[5]風幕式氣力輔助靜電噴霧沉積特性[J]. 王軍鋒,張娟娟,王貞濤,霍元平,王澤. 農業(yè)機械學報. 2012(02)
[6]感應荷電過程中液滴霧化與荷電特性的相互影響[J]. 崔琳,李林,孟凡騰,鄧貞蕾,董勇,馬春元. 高電壓技術. 2011(10)
[7]基于數(shù)字電位器的多通道程控高壓調節(jié)系統(tǒng)設計[J]. 許鳳慧,肖韶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05)
[8]高壓靜電放電發(fā)生器的研制[J]. 朱武,許立衡,操瑞發(fā),管水秀,涂祥存. 上海電力學院學報. 2009(04)
[9]高壓靜電除塵用電源調壓特性的分析[J]. 劉軍,官威,石健將,張仲超,何湘寧. 高電壓技術. 2009(02)
[10]15kV高壓直流電源的程控調壓方法(英文)[J]. 肖劍鋒,陳新,米彥. 高電壓技術. 2008(12)
博士論文
[1]蒙特卡洛方法及在一些統(tǒng)計模型中的應用[D]. 邵偉.山東大學 2012
[2]荷電液體霧化的研究與應用[D]. 王曉英.江蘇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4496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gclw/344964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