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淮海大豆機械化生產工藝及配套機械適應性的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S233.7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厚忠;大豆增產新方法[J];農村天地;2001年01期
2 楊守志,宋金枝,劉國金,周春麗,韓麗娟;半栽培與栽培大豆輸導組織的比較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3 趙曉波;大豆史話[J];新疆農業(yè)科技;2002年S1期
4 李居上;東大1號大豆[J];農村百事通;2003年05期
5 趙團結,蓋鈞鎰;栽培大豆起源與演化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4年07期
6 叢建民,馮亞欣;大豆研究開發(fā)的前景及意義[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7 李瑞玲;導致大豆絕產的原因分析[J];中國種業(yè);2005年07期
8 王明春;高產優(yōu)質大豆——激光801[J];農村百事通;2005年03期
9 梁福琴;劉琦;劉安玲;杜紅梅;;淺談延安市大豆生產現狀與發(fā)展策略[J];陜西農業(yè)科學;2006年05期
10 ;大豆[J];農技服務;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海坤;衛(wèi)志明;;大豆遺傳轉化研究進展[A];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第九次全國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2 王曙明;王躍強;趙麗梅;孫寰;;世界大豆育種研究進展與動向[A];中國青年農業(yè)科學學術年報[C];2004年
3 王躍強;王曙明;趙麗梅;孫寰;李建平;;雜交大豆制種技術研究進展[A];“振興吉林老工業(yè)基地——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吉林省第三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4年
4 木金貴;王曉玲;趙德剛;白羊年;;大豆分子遺傳連鎖圖譜的研究進展[A];海南生物技術研究與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方曉陽;;大豆起源研究思路之探討[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6 雷勃鈞;錢華;李希臣;劉昭軍;呂曉波;;外源DNA直接導入法的大豆分子育種成效[A];植物分子育種——第四屆全國植物分子育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雷勃鈞;錢華;李希臣;劉昭軍;;外源DNA直接導入法的大豆分子育種成效[A];中國作物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王萍;張忻爽;張淑珍;李文濱;;大豆不同基因型胚尖不定芽的誘導及對NaCl脅迫的反應[A];2009年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東惠茹;孫軍明;丁安林;常汝鎮(zhèn);;大豆異黃酮的開發(fā)利用[A];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全國第二屆天然藥物資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7年
10 雷勃鈞;;外源DNA直接導入(DIED)法的大豆分子育種成效[A];全國作物細胞工程與分子技術育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吳新光 通訊員 張雙琦;今年大豆進口緣何前低后高[N];河北經濟日報;2005年
2 雷鵬;大豆——國際期貨市場的常青樹[N];上海證券報;2008年
3 梅立紅;淺談我國大豆的比較優(yōu)勢[N];糧油市場報;2003年
4 駐札幌總領館經商室 李健勇;大豆進口令歐盟頭疼[N];國際商報;2000年
5 本報記者 徐海;趙相文和他的“神奇大豆”[N];吉林日報;2004年
6 趙普昌 記者 孟寶林;我市大豆收購價創(chuàng)新高[N];牡丹江日報;2007年
7 綠葉;新品大豆——激光810[N];山西科技報;2001年
8 呂梁市交口縣溫泉鄉(xiāng)政府 郭興文;呂梁旱作區(qū)大豆豐產栽培技術[N];科學導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李磊;特色大豆?jié)u成加工企業(yè)“香餑餑”[N];期貨日報;2007年
10 李江南 張正榮;高梁間種冬大豆效益高[N];四川科技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榮華;大豆花型發(fā)育分子機制的初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朱思柱;大豆進口對中國種植業(yè)的影響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4年
3 乞永艷;大豆子葉異黃酮類次生代謝物的誘導及其微粒體部分蛋白的初步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5年
4 張治安;吉林省大豆品種遺傳改良中光合特性和硝酸還原酶活性變化的研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07年
5 劉海坤;農桿菌介導大豆高效遺傳轉化及熱激控制轉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去除[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5年
6 張濤;鹽生和中生大豆屬植物的結構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陳麗麗;野大豆與栽培大豆雜交后代的鑒定評價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3年
8 李強;大豆種質遺傳多樣性及表型性狀關聯(lián)位點發(fā)掘與優(yōu)異位點序列分析[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4年
9 吳娟娟;大豆丙二烯氧化物合酶基因(GmAOS)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8年
10 王永麗;斜紋夜蛾誘導大豆抗蟲防御反應轉錄譜分析和分子功能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6109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gclw/2610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