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SDHI類殺菌劑吡噻菌胺對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生物學活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3-05 23:31
由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炭疽病是一種嚴重的橡膠樹病害,在許多國家的植膠區(qū)廣泛發(fā)生。由于炭疽菌具有多種侵染模式,生物防治和栽培管理均不能有效地緩解炭疽病的發(fā)生,目前橡膠樹炭疽菌的防治主要依賴于化學藥劑如代森鋅、多菌靈、咪鮮胺等少數殺菌劑。為了延緩病原菌的抗藥性,測試不同類型的殺菌劑對該病害的防治效果顯得尤為重要。吡噻菌胺是一種新型的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SDHI),已在許多國家注冊登記作為殺菌劑使用,目前國內尚缺少吡噻菌胺防治炭疽菌的系統(tǒng)性研究。為了進一步明確SDHI類殺菌劑的作用方式,充分發(fā)揮新型SDHI類殺菌劑的防治效果,篩選新的熱帶經濟作物重要炭疽病害防治藥劑,解決日益嚴重的抗藥性問題,本論文圍繞上述目的進行了以下研究:采用組織分離法在海南、云南、廣東等植膠區(qū)的橡膠樹上采集分離出生長穩(wěn)定、形態(tài)正常的膠孢炭疽菌菌株91個,成功建立了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群體。利用菌絲生長速率法建立了橡膠樹膠孢炭疽菌對吡噻菌胺的敏感性基線。敏感性頻率分布均呈連續(xù)單峰曲線,接近正態(tài)分布,EC50值在0.24~3.38 mg/L之間,平均EC50值為1.6...
【文章頁數】: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研究進展
1.1.1 橡膠樹炭疽病
1.1.2 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命名與分類
1.1.3 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形態(tài)
1.1.4 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侵染
1.1.5 橡膠樹炭疽病的防治
1.2 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研究進展
1.2.1 琥珀酸脫氫酶
1.2.2 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
1.3 吡噻菌胺
1.3.1 理化性質及毒性
1.3.2 研發(fā)與推廣
1.3.3 使用和殘留
1.3.4 防治炭疽病研究
1.4 本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5 技術路線
2 材料與方法
2.1 供試材料
2.1.1 供試菌株及植物
2.1.2 供試藥劑及實驗試劑
2.1.3 實驗儀器
2.1.4 培養(yǎng)基
2.2 試驗方法
2.2.1 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采集與分離
2.2.2 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群體的構建
2.2.3 EC50測定及敏感性基線的建立
2.2.4 橡膠樹膠孢炭疽菌典型菌株的篩選
2.2.5 菌絲生長及形態(tài)觀察
2.2.6 菌絲生物量的測定
2.2.7 細胞膜通透性測定
2.2.8 孢子萌發(fā)測定
2.2.9 芽管伸長測定
2.2.10 附著胞形成觀察
2.2.11 SDH酶活測定
2.2.12 ATP產量測定
2.2.13 侵染時間觀察
2.2.14 吡噻菌胺對橡膠樹葉片的保護和治療作用測定
2.2.15 統(tǒng)計分析和作圖
3 結果與分析
3.1 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采集分離與群體的構建
3.2 橡膠樹炭疽菌對吡噻菌胺的敏感性基線
3.2.1 吡噻菌胺對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EC50
3.2.2 吡噻菌胺對橡膠樹膠孢炭疽菌敏感性基線的建立
3.2.3 橡膠樹膠孢炭疽菌典型菌株的篩選
3.3 吡噻菌胺對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生物學活性研究
3.3.1 吡噻菌胺對橡膠樹膠孢炭疽菌菌絲生長及形態(tài)的影響
3.3.2 吡噻菌胺降低橡膠樹膠孢炭疽菌菌絲生物量
3.3.3 吡噻菌胺提高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細胞膜通透性
3.3.4 吡噻菌胺抑制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孢子萌發(fā)
3.3.5 吡噻菌胺抑制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芽管伸長
3.3.6 吡噻菌胺抑制橡膠樹膠孢炭疽菌附著胞形成
3.3.7 吡噻菌胺延長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侵染時間
3.3.8 吡噻菌胺降低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SDH酶活
3.3.9 吡噻菌胺減少橡膠樹膠孢炭疽菌ATP產量
3.4 吡噻菌胺對橡膠樹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3.4.1 菌絲侵染時的防治效果
3.4.2 孢子侵染時的防治效果
4 討論
4.1 橡膠樹膠孢炭疽菌對吡噻菌胺的敏感性基線分析
4.2 吡噻菌胺對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生物學活性分析
4.3 吡噻菌胺對橡膠樹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5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個人情況簡介
已發(fā)表的文章
致謝
本文編號:3920209
【文章頁數】: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研究進展
1.1.1 橡膠樹炭疽病
1.1.2 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命名與分類
1.1.3 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形態(tài)
1.1.4 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侵染
1.1.5 橡膠樹炭疽病的防治
1.2 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研究進展
1.2.1 琥珀酸脫氫酶
1.2.2 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
1.3 吡噻菌胺
1.3.1 理化性質及毒性
1.3.2 研發(fā)與推廣
1.3.3 使用和殘留
1.3.4 防治炭疽病研究
1.4 本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5 技術路線
2 材料與方法
2.1 供試材料
2.1.1 供試菌株及植物
2.1.2 供試藥劑及實驗試劑
2.1.3 實驗儀器
2.1.4 培養(yǎng)基
2.2 試驗方法
2.2.1 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采集與分離
2.2.2 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群體的構建
2.2.3 EC50測定及敏感性基線的建立
2.2.4 橡膠樹膠孢炭疽菌典型菌株的篩選
2.2.5 菌絲生長及形態(tài)觀察
2.2.6 菌絲生物量的測定
2.2.7 細胞膜通透性測定
2.2.8 孢子萌發(fā)測定
2.2.9 芽管伸長測定
2.2.10 附著胞形成觀察
2.2.11 SDH酶活測定
2.2.12 ATP產量測定
2.2.13 侵染時間觀察
2.2.14 吡噻菌胺對橡膠樹葉片的保護和治療作用測定
2.2.15 統(tǒng)計分析和作圖
3 結果與分析
3.1 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采集分離與群體的構建
3.2 橡膠樹炭疽菌對吡噻菌胺的敏感性基線
3.2.1 吡噻菌胺對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EC50
3.2.3 橡膠樹膠孢炭疽菌典型菌株的篩選
3.3 吡噻菌胺對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生物學活性研究
3.3.1 吡噻菌胺對橡膠樹膠孢炭疽菌菌絲生長及形態(tài)的影響
3.3.2 吡噻菌胺降低橡膠樹膠孢炭疽菌菌絲生物量
3.3.3 吡噻菌胺提高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細胞膜通透性
3.3.4 吡噻菌胺抑制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孢子萌發(fā)
3.3.5 吡噻菌胺抑制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芽管伸長
3.3.6 吡噻菌胺抑制橡膠樹膠孢炭疽菌附著胞形成
3.3.7 吡噻菌胺延長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侵染時間
3.3.8 吡噻菌胺降低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SDH酶活
3.3.9 吡噻菌胺減少橡膠樹膠孢炭疽菌ATP產量
3.4 吡噻菌胺對橡膠樹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3.4.1 菌絲侵染時的防治效果
3.4.2 孢子侵染時的防治效果
4 討論
4.1 橡膠樹膠孢炭疽菌對吡噻菌胺的敏感性基線分析
4.2 吡噻菌胺對橡膠樹膠孢炭疽菌的生物學活性分析
4.3 吡噻菌胺對橡膠樹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5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個人情況簡介
已發(fā)表的文章
致謝
本文編號:39202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3920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