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品種齊茶豆1號抗疫霉根腐病基因鑒定及候選基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3-02-18 20:16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 M.J.Kaufmann&J.W.Gerdemann引起的大豆毀滅性病害之一。大豆疫霉是一種土傳卵菌,在大豆整個生育期都能發(fā)生侵染,引起幼苗枯死、根莖部腐爛、葉片黃化和萎蔫等癥狀。在全球范圍內(nèi),每年由大豆疫霉根腐病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約1-2億美元。種植含有抗病基因Rps的大豆品種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最經(jīng)濟、有效和環(huán)保的方法。本研究對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品種齊茶豆1號的抗譜、抗性遺傳以及抗病基因進行了較詳細的研究。利用感病品種吉科豆2號與齊茶豆1號雜交衍生的分離群體精細定位了齊茶豆1號的抗疫霉根腐病基因RpsQ;利用RpsQ候選區(qū)域的參考基因組和抗感親本的序列信息和生物信息學分析技術預測了RpsQ最佳候選基因并進行了序列分析;利用RT-PCR技術明確了該基因的表達特征;通過對與齊茶豆1號具有親緣關系的大豆品種(系)的RpsQ最佳候選基因位點進行擴增和測序明確了該基因的單倍型多樣性。本研究還發(fā)明了一種新的適用于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群體表型鑒定的簡便、快捷、可靠的大豆離體葉柄接種技術。獲得以下主要結果:1.接種36個大豆疫霉菌株的表...
【文章頁數(shù)】:9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研究進展
1.1.1 大豆疫霉根腐病發(fā)生與危害
1.1.2 大豆疫霉根腐病癥狀
1.2 大豆疫霉根腐病病原菌
1.2.1 學名及分類地位
1.2.2 形態(tài)特征及生物學特性
1.2.3 生活史及侵染循環(huán)
1.2.4 生理小種遺傳變異
1.2.5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
1.3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源的鑒定與篩選
1.3.1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類型
1.3.2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資源鑒定方法
1.3.3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資源篩選
1.4 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的定位
1.4.1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的定位
1.4.2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分離與克隆
1.4.3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的利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第二章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RpsQ精細作圖
2.1 材料與方法
2.1.1 植物材料
2.1.2 試驗菌株
2.1.3 抗性鑒定方法
2.1.4 大豆基因組DNA提取及抗感池構建
2.1.5 分子標記開發(fā)與多態(tài)性標記篩選
2.1.6 數(shù)據(jù)分析與遺傳圖譜構建
2.1.7 候選基因的預測與熒光定量PCR檢測
2.1.8 候選基因的克隆與測序
2.1.9 候選基因的序列分析
2.1.10 候選基因功能標記的驗證
2.2 結果與分析
2.2.1 齊茶豆1號對36個大豆疫霉菌株的抗性分析
2.2.2 作圖群體的表型分析
2.2.3 RpsQ遺傳圖譜構建
2.2.4 候選基因預測與表達量分析
2.2.5 候選基因的序列分析
2.2.6 最佳候選基因功能標記的驗證
2.3 結論與討論
第三章 RpsQ候選基因單倍型多樣性分析
3.1 材料與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試驗菌株
3.1.3 抗性鑒定
3.1.4 候選基因克隆與測序
3.1.5 數(shù)據(jù)分析
3.2 結果與分析
3.2.1 抗性反應型分析
3.2.2 候選基因多樣性分析
3.2.3 候選基因單倍型分析
3.3 結論與討論
第四章 一種離體接種鑒定大豆抗疫霉根腐病方法的建立
4.1 材料與方法
4.1.1 植物材料與試驗菌株
4.1.2 接種體的制備與接種方法
4.1.3 抗性評價標準
4.1.4 分離群體數(shù)據(jù)分析
4.2 結果與分析
4.2.1 癥狀
4.2.2 品種的驗證
4.2.3 分離群體的驗證與應用
4.3 結論與討論
第五章 全文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
本文編號:3745460
【文章頁數(shù)】:9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研究進展
1.1.1 大豆疫霉根腐病發(fā)生與危害
1.1.2 大豆疫霉根腐病癥狀
1.2 大豆疫霉根腐病病原菌
1.2.1 學名及分類地位
1.2.2 形態(tài)特征及生物學特性
1.2.3 生活史及侵染循環(huán)
1.2.4 生理小種遺傳變異
1.2.5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
1.3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源的鑒定與篩選
1.3.1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類型
1.3.2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資源鑒定方法
1.3.3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資源篩選
1.4 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的定位
1.4.1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的定位
1.4.2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分離與克隆
1.4.3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的利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第二章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RpsQ精細作圖
2.1 材料與方法
2.1.1 植物材料
2.1.2 試驗菌株
2.1.3 抗性鑒定方法
2.1.4 大豆基因組DNA提取及抗感池構建
2.1.5 分子標記開發(fā)與多態(tài)性標記篩選
2.1.6 數(shù)據(jù)分析與遺傳圖譜構建
2.1.7 候選基因的預測與熒光定量PCR檢測
2.1.8 候選基因的克隆與測序
2.1.9 候選基因的序列分析
2.1.10 候選基因功能標記的驗證
2.2 結果與分析
2.2.1 齊茶豆1號對36個大豆疫霉菌株的抗性分析
2.2.2 作圖群體的表型分析
2.2.3 RpsQ遺傳圖譜構建
2.2.4 候選基因預測與表達量分析
2.2.5 候選基因的序列分析
2.2.6 最佳候選基因功能標記的驗證
2.3 結論與討論
第三章 RpsQ候選基因單倍型多樣性分析
3.1 材料與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試驗菌株
3.1.3 抗性鑒定
3.1.4 候選基因克隆與測序
3.1.5 數(shù)據(jù)分析
3.2 結果與分析
3.2.1 抗性反應型分析
3.2.2 候選基因多樣性分析
3.2.3 候選基因單倍型分析
3.3 結論與討論
第四章 一種離體接種鑒定大豆抗疫霉根腐病方法的建立
4.1 材料與方法
4.1.1 植物材料與試驗菌株
4.1.2 接種體的制備與接種方法
4.1.3 抗性評價標準
4.1.4 分離群體數(shù)據(jù)分析
4.2 結果與分析
4.2.1 癥狀
4.2.2 品種的驗證
4.2.3 分離群體的驗證與應用
4.3 結論與討論
第五章 全文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
本文編號:37454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37454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