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霉RXLR效應分子HIGS和SIGS靶標的篩選
發(fā)布時間:2021-09-28 07:52
辣椒(Capsicum annuum)是一種重要的蔬菜和工業(yè)原料作物。在我國及世界各辣椒產(chǎn)地,由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侵染引起的辣椒疫病危害嚴重,對其產(chǎn)量和生產(chǎn)效益造成巨大威脅。疫霉菌屬于卵菌,雖然在形態(tài)上與真菌相似,但在細胞壁組成、生理生化代謝、繁殖方式和遺傳變異機制等方面二者具有很大的差別,導致目前大多數(shù)針對真菌的殺菌劑在防治卵菌時發(fā)揮不了理想效果。在侵染植物的過程中,P.capsici可以編碼一類序列高度分化的RXLR效應分子,通過抑制植物免疫反應而使寄主罹病。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找高效、特異的植物病原控制靶標。RNAi技術(shù)的發(fā)展,為開發(fā)和利用源于病原菌的抗病性提供了一個有效途徑,其中寄主誘導的基因沉默(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HIGS)和噴施誘導的基因沉默(Spray-induced gene silencing,SIGS)作為新的植物病害防控技術(shù),目前已被用于植物與真菌、線蟲的互作與病害防治領(lǐng)域研究中,但在植物與卵菌互作系統(tǒng)中鮮有報道。本研究首先通過外源施加帶熒光標記的si RNA,證實了P.capsici能從環(huán)...
【文章來源】:福建農(nóng)林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P.capsici的生活史及侵染過程[25]
前言8圖1-2.植物免疫系統(tǒng)模式圖[84]Figure1-2.Schematicoftheplantimmunesystem[84]1.3.2卵菌效應分子P.capsici在攻擊植物時會分泌大量效應分子,以破壞寄主的防御系統(tǒng),促進病原菌的侵染和定殖,根據(jù)侵染時在寄主植物中靶標位點的不同,將卵菌效應分子分為胞外和胞內(nèi)效應分子兩大類[85]。有研究報道,效應分子在病原菌和寄主植物互作過程中具有很大影響[86-88]。卵菌將酶抑制劑、富含半胱氨酸的小蛋白等胞外效應分子分泌到植物細胞膜外空間,與胞外防衛(wèi)反應相關(guān)的蛋白互作。病原菌不同,其細胞壁降解酶的種類和活性也具有很大的差異[89,90],而這種差異體現(xiàn)了病原菌對寄主的專一性[91]。卵菌胞內(nèi)效應分子主要分CRN和RXLR兩大類[92-94],這兩類效應分子的N端都具有將蛋白質(zhì)分泌到病原菌細胞外的信號肽(Signalpeptide)序列[95]。有研究顯示,當胞內(nèi)效應分子侵入體內(nèi),寄主的抗病基因(NB-LRR)會啟動識別,并產(chǎn)生一系列過敏反應和細胞死亡[96]。1.3.3RXLR效應分子研究進展RXLR效應分子其N端含有約20個氨基酸殘基信號肽,在40-90個氨基酸的位置緊連著一個RXLR(Arg-X-Leu-Arg)保守基序,負責將效應分子轉(zhuǎn)運到
辣椒疫霉RXLR效應分子HIGS靶標的篩選11靶標其,可以提高馬鈴薯植株的抗疫病能力[126]。Sanju[127]等利用HIGS技術(shù)將P.infestans的效應分子基因PiAvr3a沉默,發(fā)現(xiàn)馬鈴薯植株在疫霉菌侵染時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抗性。圖1-3.RNAi的一般機制(a)與VIGS,HIGS沉默機制(b)[128]Figure1-3.GeneralmechanismofRNAinterference(A)andthemechanismsofVIGS,HIGS(B)[128]近年來,在HIGS技術(shù)的基礎(chǔ)上,又發(fā)展出了噴施誘導的基因沉默(Spray-inducedgenesilencing,SIGS)技術(shù)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SIGS是指在植物表面噴灑靶向病原菌關(guān)鍵與致病基因的dsRNAs/siRNAs分子,可被病原菌攝入,進而沉默相應基因的表達,達到控制植物病害的目的[129,130](見圖1-4)。Koch等利用HIGS技術(shù)在擬南芥和大麥中表達了一個針對禾谷鐮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麥角固醇合成相關(guān)的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CYP51-A、CYP51-B和CYP51-C基因串聯(lián)片段的RNAi構(gòu)建體,提高了植物的抗性[120];之后,他們在大麥葉片上利用SIGS技術(shù)施加相應的dsRNA分子,有效限制了F.graminearum的侵染[129]。Wang等的研究表明:灰霉菌(Botrytiscinerea)在侵染寄主植物時可以將一種小分子RNA(Bc-sRNAs)分泌進入植物細胞中,以抑制寄主的免疫反應進而實現(xiàn)自身的侵染與定殖。在擬南芥和番茄中表達靶向灰霉菌Bc-DCL1和Bc-DCL2的dsRNA/siRNA分子,可以提高植物對B.cinerea的抗病性。另一方面,該研究還證明了灰霉菌可以攝取外源施加的靶向Bc-DCL1和Bc-DCL2的dsRNA/siRNA分子,可以有效干擾靶標基因的表達,從而降低B.cinerea的致病性,達到病害防治的效果[13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辣椒疫病及其防治技術(shù)[J]. 李戌清,張敬澤. 杭州農(nóng)業(yè)與科技. 2019(05)
[2]2018年辣椒科學研究進展[J]. 鄭井元,李雪峰,劉峰,周書棟,羅豐,馬艷青. 辣椒雜志. 2019(01)
[3]卵菌胞內(nèi)效應子研究進展[J]. 張美祥.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18(01)
[4]寄主誘導的基因沉默提高植物真菌病害抗性研究進展[J]. 程偉,李和平,何水林,廖玉才. 作物學報. 2017(08)
[5]siRNA誘導基因沉默復合物(RISC)的研究[J]. 崔世權(quán),侯敢,黃迪南.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17(07)
[6]叢枝菌根真菌對辣椒疫霉病害防治的初步研究[J]. 張淑彬,劉建斌,王幼珊. 北方園藝. 2015(05)
[7]遼寧省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種鑒定[J]. 張里,劉長遠,趙奎華,王輝,關(guān)天舒,梁春浩,賈姝,謝小平. 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14(01)
[8]江西省辣椒疫霉生理小種構(gòu)成及其對烯酰嗎啉的敏感性分析[J]. 馬輝剛,何烈干,張海良,李湘民,蔣軍喜. 植物保護學報. 2013(04)
[9]寄主誘導的基因沉默(HIGS)技術(shù)研究進展[J]. 張河山,胡亞亞,張娜,魏學軍,楊文香,劉大群. 農(nóng)業(yè)生物技術(shù)學報. 2013(05)
[10]福建省辣椒疫霉菌群體結(jié)構(gòu)表型特征分析[J]. 蘭成忠,劉裴清,李本金,陳慶河,翁啟勇. 植物保護學報. 2012(06)
博士論文
[1]辣椒抗疫病基因的定位及相關(guān)基因的克隆與功能分析[D]. 王平勇.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 2016
[2]辣椒及其嫁接苗對疫霉菌的防御響應與CaRGA2基因功能分析[D]. 張瑩麗.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13
[3]辣椒對低溫脅迫的響應與其低溫抗性相關(guān)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 郭衛(wèi)麗.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13
[4]辣椒疫霉菌誘導的辣椒CaRGA1和CaPOD基因的表達分析與功能鑒定[D]. 王軍娥.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防治辣椒疫病的木霉拮抗化合物篩選及其生防制劑制備[D]. 張量.浙江大學 2015
[2]辣椒疫病抗性相關(guān)基因的克隆與分析[D]. 王永成.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08
[3]貴州省辣椒疫病研究[D]. 楊學輝.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411523
【文章來源】:福建農(nóng)林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P.capsici的生活史及侵染過程[25]
前言8圖1-2.植物免疫系統(tǒng)模式圖[84]Figure1-2.Schematicoftheplantimmunesystem[84]1.3.2卵菌效應分子P.capsici在攻擊植物時會分泌大量效應分子,以破壞寄主的防御系統(tǒng),促進病原菌的侵染和定殖,根據(jù)侵染時在寄主植物中靶標位點的不同,將卵菌效應分子分為胞外和胞內(nèi)效應分子兩大類[85]。有研究報道,效應分子在病原菌和寄主植物互作過程中具有很大影響[86-88]。卵菌將酶抑制劑、富含半胱氨酸的小蛋白等胞外效應分子分泌到植物細胞膜外空間,與胞外防衛(wèi)反應相關(guān)的蛋白互作。病原菌不同,其細胞壁降解酶的種類和活性也具有很大的差異[89,90],而這種差異體現(xiàn)了病原菌對寄主的專一性[91]。卵菌胞內(nèi)效應分子主要分CRN和RXLR兩大類[92-94],這兩類效應分子的N端都具有將蛋白質(zhì)分泌到病原菌細胞外的信號肽(Signalpeptide)序列[95]。有研究顯示,當胞內(nèi)效應分子侵入體內(nèi),寄主的抗病基因(NB-LRR)會啟動識別,并產(chǎn)生一系列過敏反應和細胞死亡[96]。1.3.3RXLR效應分子研究進展RXLR效應分子其N端含有約20個氨基酸殘基信號肽,在40-90個氨基酸的位置緊連著一個RXLR(Arg-X-Leu-Arg)保守基序,負責將效應分子轉(zhuǎn)運到
辣椒疫霉RXLR效應分子HIGS靶標的篩選11靶標其,可以提高馬鈴薯植株的抗疫病能力[126]。Sanju[127]等利用HIGS技術(shù)將P.infestans的效應分子基因PiAvr3a沉默,發(fā)現(xiàn)馬鈴薯植株在疫霉菌侵染時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抗性。圖1-3.RNAi的一般機制(a)與VIGS,HIGS沉默機制(b)[128]Figure1-3.GeneralmechanismofRNAinterference(A)andthemechanismsofVIGS,HIGS(B)[128]近年來,在HIGS技術(shù)的基礎(chǔ)上,又發(fā)展出了噴施誘導的基因沉默(Spray-inducedgenesilencing,SIGS)技術(shù)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SIGS是指在植物表面噴灑靶向病原菌關(guān)鍵與致病基因的dsRNAs/siRNAs分子,可被病原菌攝入,進而沉默相應基因的表達,達到控制植物病害的目的[129,130](見圖1-4)。Koch等利用HIGS技術(shù)在擬南芥和大麥中表達了一個針對禾谷鐮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麥角固醇合成相關(guān)的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CYP51-A、CYP51-B和CYP51-C基因串聯(lián)片段的RNAi構(gòu)建體,提高了植物的抗性[120];之后,他們在大麥葉片上利用SIGS技術(shù)施加相應的dsRNA分子,有效限制了F.graminearum的侵染[129]。Wang等的研究表明:灰霉菌(Botrytiscinerea)在侵染寄主植物時可以將一種小分子RNA(Bc-sRNAs)分泌進入植物細胞中,以抑制寄主的免疫反應進而實現(xiàn)自身的侵染與定殖。在擬南芥和番茄中表達靶向灰霉菌Bc-DCL1和Bc-DCL2的dsRNA/siRNA分子,可以提高植物對B.cinerea的抗病性。另一方面,該研究還證明了灰霉菌可以攝取外源施加的靶向Bc-DCL1和Bc-DCL2的dsRNA/siRNA分子,可以有效干擾靶標基因的表達,從而降低B.cinerea的致病性,達到病害防治的效果[13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辣椒疫病及其防治技術(shù)[J]. 李戌清,張敬澤. 杭州農(nóng)業(yè)與科技. 2019(05)
[2]2018年辣椒科學研究進展[J]. 鄭井元,李雪峰,劉峰,周書棟,羅豐,馬艷青. 辣椒雜志. 2019(01)
[3]卵菌胞內(nèi)效應子研究進展[J]. 張美祥.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18(01)
[4]寄主誘導的基因沉默提高植物真菌病害抗性研究進展[J]. 程偉,李和平,何水林,廖玉才. 作物學報. 2017(08)
[5]siRNA誘導基因沉默復合物(RISC)的研究[J]. 崔世權(quán),侯敢,黃迪南.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17(07)
[6]叢枝菌根真菌對辣椒疫霉病害防治的初步研究[J]. 張淑彬,劉建斌,王幼珊. 北方園藝. 2015(05)
[7]遼寧省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種鑒定[J]. 張里,劉長遠,趙奎華,王輝,關(guān)天舒,梁春浩,賈姝,謝小平. 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14(01)
[8]江西省辣椒疫霉生理小種構(gòu)成及其對烯酰嗎啉的敏感性分析[J]. 馬輝剛,何烈干,張海良,李湘民,蔣軍喜. 植物保護學報. 2013(04)
[9]寄主誘導的基因沉默(HIGS)技術(shù)研究進展[J]. 張河山,胡亞亞,張娜,魏學軍,楊文香,劉大群. 農(nóng)業(yè)生物技術(shù)學報. 2013(05)
[10]福建省辣椒疫霉菌群體結(jié)構(gòu)表型特征分析[J]. 蘭成忠,劉裴清,李本金,陳慶河,翁啟勇. 植物保護學報. 2012(06)
博士論文
[1]辣椒抗疫病基因的定位及相關(guān)基因的克隆與功能分析[D]. 王平勇.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 2016
[2]辣椒及其嫁接苗對疫霉菌的防御響應與CaRGA2基因功能分析[D]. 張瑩麗.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13
[3]辣椒對低溫脅迫的響應與其低溫抗性相關(guān)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 郭衛(wèi)麗.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13
[4]辣椒疫霉菌誘導的辣椒CaRGA1和CaPOD基因的表達分析與功能鑒定[D]. 王軍娥.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防治辣椒疫病的木霉拮抗化合物篩選及其生防制劑制備[D]. 張量.浙江大學 2015
[2]辣椒疫病抗性相關(guān)基因的克隆與分析[D]. 王永成.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08
[3]貴州省辣椒疫病研究[D]. 楊學輝.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4115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341152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