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型油菜抗菌核病評價及輪回選擇群體的構建
發(fā)布時間:2021-01-16 09:42
油菜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經濟作物,我國是甘藍型油菜種植的主要國家之一。菌核病一直困擾著油菜的推廣與種植,其嚴重影響油菜的產量與品質�,F(xiàn)有的甘藍型油菜遺傳基礎狹窄。甘藍型油菜不同材料間的菌核病抗性只存在一定的耐病差異,缺乏高抗或免疫的資源。蘿卜質雄性不育系統(tǒng)(Ogu CMS)因其不育性穩(wěn)定,不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是理想的一種控制授粉系統(tǒng)。本研究擬運用前期獲得的含有Ogu不育細胞質,恢復基因雜合[S(Rfrf)],具有中雙11號遺傳背景的材料為母本,以人工合成型油菜、半人工合成型油菜、甘藍型油菜自然群體中抗性優(yōu)良的材料為父本,通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和輪回選擇的方法,旨在選育出高抗菌核病的含Ogu CMS甘藍型油菜輪回選擇群體,并對其進行評價。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1.輪回選擇群體母本不育性的保留與菌核病抗性的改良中雙11號是一個具有菌核病抗性相對突出,當前推廣的優(yōu)良常規(guī)油菜品種。在前期研究中,我們以Ogu CMS的雜交種為母本,與中雙11號雜交,雜交后代中選可育株為母本與中雙11號連續(xù)回交3代,獲得育性分離,具有中雙11號背景的材料。2017年,通過對母本材料進行葉片群體抗性鑒定和莖桿單株抗性...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蕓薹屬基本種和復合種之間的遺傳關系(禹氏三角)
圖 2.1 構建輪回選擇群體技術路線Figure 2.1 Strategy of fabricating the recurrent selection populations2.2.1.2 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的 SSR 標記抗性標記來源于實驗室前期已經驗證的抗性標記,抗性標記,主要分布在 C01、C03、C04、C07、C08、C09 等染色體上。隨機標記涵蓋了甘藍型油菜全部 A、C亞基因組,其中也包括白菜型油菜特異性引物。所有引物均由英濰捷基上海生物有限公司(http://www.thermofisher.com/cn/en/home/brands/invitrogen.html)合成。2.2.1.3 植物材料 DNA 提取本實驗使用 CTAB 法對植物總 DNA 的提取,此方法操作簡單,易于掌握。所用試劑配方見表 2.4。提取詳細步驟如下:1) 事先在 2 ml 離心管中加入 3~4 顆小鋼珠(直徑在 3~4 mm)。取指甲蓋大小幼嫩葉片放入先前準備好的離心管中,放入液氮中保存待用。2) 從液氮中取出,在打樣機里充分打碎,使之成粉末,加入 700 μL 含有 0.2%
8D003-2、8D003-4、8D003-6、8D003-11、8D003-13、8D006-7、8D006-18、8D010-18共 10 個單株。表 3.1 輪回選擇群體母本抗性鑒定結果Table 3.1 The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result of recurrent selection population offemale materials2018 年編號2017 年編號2017 年葉片抗性2017 年莖桿抗性2018 年葉片抗性2018 年莖桿抗性Code in 2018 Code in 2017 Leaf Resistancein 2017Stem Resistancein 2017Leaf Resistancein 2018Stem Resistancein 20188D001 7040 - 0.47±0.13**0.95±0.07 0.45±0.14**8D002 7D043 0.97±0.15 0.37±0.12**0.87±0.07 0.34±0.12**8D003 7D044-7 1.11±0.15 0.51±0.08**1.05±0.20 0.54±0.19**8D004 7D045-1 1.08±0.24 0.53±0.18**1.10±0.11 0.43±0.16**8D005 7D046-1 0.89±0.17 0.30±0.08**0.94±0.27 -8D006 7D047-4 1.40±0.10 0.48±0.07**1.29±0.28 0.43±0.13**8D007 7D048-1 0.85±0.07 0.33±0.06**0.94±0.16 -8D009 7D050-1 1.08±0.05 0.31±0.02**1.13±0.52 0.27±0.01**8D010 7D051-4 1.06±0.15 0.37±0.07**0.97±0.12 0.50±0.15**8D011 7D052-4 0.86±0.09 0.82±0.22 1.03±0.17 -8D012 7D053-1 1.03±0.13 0.64±0.10**1.11±0.14 0.68±0.23**“**”代表在 P= 0.01 下差異顯著“*” is refering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zhongshuang11 in P = 0.0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油菜菌核病對油菜千粒重及產量的影響[J]. 孫祥良,王華弟,曹奎榮,朱金良. 浙江農業(yè)科學. 2014(11)
[2]中國白菜型油菜種質表型多樣性分析[J]. 陳碧云,許鯤,高桂珍,閆貴欣,李俊,伍曉明.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12(01)
[3]我國油菜種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建議[J]. 張芳,程勇,谷鐵城,殷艷. 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 2011(04)
[4]甘藍型油菜SSR核心引物研究[J]. 李海渤,楊軍,呂澤文,易斌,文靜,傅廷棟,涂金星,馬朝芝,沈金雄.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10(03)
[5]一種基于菌絲懸浮液的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接種方法的建立[J]. 臧憲朋,徐幼平,蔡新忠.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 2010(04)
[6]植物雜種優(yōu)勢研究進展[J]. 林建麗,朱正歌,高建偉. 華北農學報. 2009(S2)
[7]油菜菌核病的發(fā)生與防治[J]. 王志浩,胡樂華.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 2008(08)
[8]分子標記技術在油菜育種中的應用[J]. 馬占強,林良斌. 分子植物育種. 2004(05)
[9]作物輪回選擇方法及其育種應用[J]. 程堂云,劉文秀,產焰坤,程福如,路曦結,易成新.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04(01)
[10]油菜雜種優(yōu)勢利用的現(xiàn)狀與展望(綜述)[J]. 尹經章. 新疆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2(S1)
碩士論文
[1]利用野生甘藍改良白菜型油菜菌核病抗性[D]. 李月華.西南大學 2017
[2]甘藍型油菜與白菜型油菜異源六倍體的創(chuàng)建及利用[D]. 汪雷.西南大學 2016
[3]蕓薹屬六倍體(AACCCC)的創(chuàng)建及抗菌核病研究[D]. 劉瑤.西南大學 2015
[4]甘藍型油菜高抗菌核病Ogu CMS恢復系的分子標記輔助選擇[D]. 陳致富.西南大學 2015
[5]甘藍型油菜抗菌核病的遺傳分析及其基因定位[D]. 涂江穎.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1
[6]分子標記輔助選育矮稈甘藍型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恢復系[D]. 袁雯.華中農業(yè)大學 2009
[7]一種改良型Ogu CMS油菜的特征特性和油菜雜交組合的灰色評判[D]. 常建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8
[8]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培育甘藍型油菜Ogu CMS恢復系[D]. 張英.華中農業(yè)大學 2006
[9]利用DH(Doubled Haploid)群體對甘藍型油菜菌核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和分析[D]. 何昆燕.華中農業(yè)大學 2003
[10]水稻恢復系選育的輪回選擇法及其應用效果的研究[D]. 佴軍.揚州大學 2003
本文編號:2980594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蕓薹屬基本種和復合種之間的遺傳關系(禹氏三角)
圖 2.1 構建輪回選擇群體技術路線Figure 2.1 Strategy of fabricating the recurrent selection populations2.2.1.2 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的 SSR 標記抗性標記來源于實驗室前期已經驗證的抗性標記,抗性標記,主要分布在 C01、C03、C04、C07、C08、C09 等染色體上。隨機標記涵蓋了甘藍型油菜全部 A、C亞基因組,其中也包括白菜型油菜特異性引物。所有引物均由英濰捷基上海生物有限公司(http://www.thermofisher.com/cn/en/home/brands/invitrogen.html)合成。2.2.1.3 植物材料 DNA 提取本實驗使用 CTAB 法對植物總 DNA 的提取,此方法操作簡單,易于掌握。所用試劑配方見表 2.4。提取詳細步驟如下:1) 事先在 2 ml 離心管中加入 3~4 顆小鋼珠(直徑在 3~4 mm)。取指甲蓋大小幼嫩葉片放入先前準備好的離心管中,放入液氮中保存待用。2) 從液氮中取出,在打樣機里充分打碎,使之成粉末,加入 700 μL 含有 0.2%
8D003-2、8D003-4、8D003-6、8D003-11、8D003-13、8D006-7、8D006-18、8D010-18共 10 個單株。表 3.1 輪回選擇群體母本抗性鑒定結果Table 3.1 The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result of recurrent selection population offemale materials2018 年編號2017 年編號2017 年葉片抗性2017 年莖桿抗性2018 年葉片抗性2018 年莖桿抗性Code in 2018 Code in 2017 Leaf Resistancein 2017Stem Resistancein 2017Leaf Resistancein 2018Stem Resistancein 20188D001 7040 - 0.47±0.13**0.95±0.07 0.45±0.14**8D002 7D043 0.97±0.15 0.37±0.12**0.87±0.07 0.34±0.12**8D003 7D044-7 1.11±0.15 0.51±0.08**1.05±0.20 0.54±0.19**8D004 7D045-1 1.08±0.24 0.53±0.18**1.10±0.11 0.43±0.16**8D005 7D046-1 0.89±0.17 0.30±0.08**0.94±0.27 -8D006 7D047-4 1.40±0.10 0.48±0.07**1.29±0.28 0.43±0.13**8D007 7D048-1 0.85±0.07 0.33±0.06**0.94±0.16 -8D009 7D050-1 1.08±0.05 0.31±0.02**1.13±0.52 0.27±0.01**8D010 7D051-4 1.06±0.15 0.37±0.07**0.97±0.12 0.50±0.15**8D011 7D052-4 0.86±0.09 0.82±0.22 1.03±0.17 -8D012 7D053-1 1.03±0.13 0.64±0.10**1.11±0.14 0.68±0.23**“**”代表在 P= 0.01 下差異顯著“*” is refering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zhongshuang11 in P = 0.0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油菜菌核病對油菜千粒重及產量的影響[J]. 孫祥良,王華弟,曹奎榮,朱金良. 浙江農業(yè)科學. 2014(11)
[2]中國白菜型油菜種質表型多樣性分析[J]. 陳碧云,許鯤,高桂珍,閆貴欣,李俊,伍曉明.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12(01)
[3]我國油菜種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建議[J]. 張芳,程勇,谷鐵城,殷艷. 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 2011(04)
[4]甘藍型油菜SSR核心引物研究[J]. 李海渤,楊軍,呂澤文,易斌,文靜,傅廷棟,涂金星,馬朝芝,沈金雄.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10(03)
[5]一種基于菌絲懸浮液的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接種方法的建立[J]. 臧憲朋,徐幼平,蔡新忠.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 2010(04)
[6]植物雜種優(yōu)勢研究進展[J]. 林建麗,朱正歌,高建偉. 華北農學報. 2009(S2)
[7]油菜菌核病的發(fā)生與防治[J]. 王志浩,胡樂華.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 2008(08)
[8]分子標記技術在油菜育種中的應用[J]. 馬占強,林良斌. 分子植物育種. 2004(05)
[9]作物輪回選擇方法及其育種應用[J]. 程堂云,劉文秀,產焰坤,程福如,路曦結,易成新.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04(01)
[10]油菜雜種優(yōu)勢利用的現(xiàn)狀與展望(綜述)[J]. 尹經章. 新疆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2(S1)
碩士論文
[1]利用野生甘藍改良白菜型油菜菌核病抗性[D]. 李月華.西南大學 2017
[2]甘藍型油菜與白菜型油菜異源六倍體的創(chuàng)建及利用[D]. 汪雷.西南大學 2016
[3]蕓薹屬六倍體(AACCCC)的創(chuàng)建及抗菌核病研究[D]. 劉瑤.西南大學 2015
[4]甘藍型油菜高抗菌核病Ogu CMS恢復系的分子標記輔助選擇[D]. 陳致富.西南大學 2015
[5]甘藍型油菜抗菌核病的遺傳分析及其基因定位[D]. 涂江穎.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1
[6]分子標記輔助選育矮稈甘藍型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恢復系[D]. 袁雯.華中農業(yè)大學 2009
[7]一種改良型Ogu CMS油菜的特征特性和油菜雜交組合的灰色評判[D]. 常建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8
[8]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培育甘藍型油菜Ogu CMS恢復系[D]. 張英.華中農業(yè)大學 2006
[9]利用DH(Doubled Haploid)群體對甘藍型油菜菌核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和分析[D]. 何昆燕.華中農業(yè)大學 2003
[10]水稻恢復系選育的輪回選擇法及其應用效果的研究[D]. 佴軍.揚州大學 2003
本文編號:29805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298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