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櫞及其雜種葉性狀和對潰瘍病抗性的遺傳學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6-12 12:54
【摘要】: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由于柑橘潰瘍病(Citrus bacterial canker disease)存在難以防治、不能根除的弊端,加上潰瘍病疫區(qū)的柑橘產品受到國內外所有非疫區(qū)市場的限制,嚴重影響了柑橘產業(yè)的發(fā)展。國內外學者對于柑橘潰瘍病的防治進行了諸多研究,而幾乎所有的柑橘屬種質都表現(xiàn)為感病,選育和使用抗病品種可能是從根本上治療柑橘潰瘍病的唯一途徑。本實驗室通過多年的篩選,從大量的柑橘屬資源中選育出了一種獨特的抗?jié)儾系菌種質—枸櫞C-05,枸櫞C-05的獲得可以為柑橘抗?jié)儾∮N提供基因資源和實踐指導。本研究在這個基礎上,對枸櫞類種質進行了系統(tǒng)的抗?jié)儾≡u價與遺傳多樣性分析。再通過感病單胚品種沙田柚與枸櫞C-05雜交,共獲得了848株雜種后代,對雜種后代進行了葉形與抗?jié)儾〉倪z傳學分析,為后續(xù)抗病基因的挖掘和枸櫞抗病機理的探究打下了基礎。具體的實驗結果如下:(1)通過相對抗性指數(shù)與綜合病情指數(shù)對11個枸櫞種質進行了抗?jié)儾≡u價,將枸櫞種質分為了4個等級,發(fā)現(xiàn)園香櫞、矮果香櫞的抗性與枸櫞C-05相似,對柑橘潰瘍病菌表現(xiàn)為細胞壞死。(2)通過SRAP分子標記對14個枸櫞種質進行了遺傳多樣性分析,共篩選了14對引物對枸櫞種質進行分析,共產生70條擴增帶,33條多態(tài)性帶,多態(tài)性比例為47.14%,14對引物可以區(qū)分14份枸櫞種質。以遺傳距離0.43為臨界值時,可以將枸櫞種質分為7個組群,枸櫞C-05未與其他種質聚集。(3)對沙田柚與枸櫞C-05雜交后代進行了葉形態(tài)學性狀遺傳分析,葉尖指數(shù)、葉柄長度、葉形指數(shù)、翼葉寬度、新梢顏色等性狀在沙田柚與枸櫞C-05雜交得到的后代中存在一定的遺傳趨向,且表現(xiàn)為數(shù)量性狀的遺傳。新葉顏色性狀與其他性狀都呈顯著性相關,可將新葉顏色作為今后類似雜種早期鑒定的形態(tài)學標記。(4)對沙田柚與枸櫞C-05雜交后代進行了抗柑橘潰瘍病遺傳分析,將848株雜種后代分為4個抗病等級,極感病206株,感病438株,抗病134株,極抗病70株,將極感病、感病劃為感病類;抗病和極抗病歸為抗病類,經卡方分析,感病與抗病植株的比值符合3:1的分離比,雜種苗的抗病性狀可能受兩對基因控制。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436.66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436.6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春蘭;陳瑩玉;黃亞輝;;茶樹幼齡期形態(tài)學性狀與單株產量相關分析[J];茶葉學報;2015年02期
2 匡偉明;符紅艷;劉慧;龍桂友;鄧子牛;;沙田柚與枸櫞CO5雜交后代的形態(tài)學與SRAP標記鑒定[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5年05期
3 羅葵;蔡海林;周志成;肖六平;肖啟明;李迅;唐前君;;柑橘潰瘍病防治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5年08期
4 曾繼吾;姜波;吳波;鐘云;程春振;母紅娜;甘廉生;彭成績;鐘廣炎;易干軍;;野生‘龍門香橙’的植物學特征觀察及起源研究[J];中國農業(yè)科學;2014年02期
5 李先信;楊迎花;陳婕平;鄒學校;鄧子牛;;湖南柚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和親緣關系[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4期
6 張文;胡威;張新宇;周敏;蔣巧巧;鄧子牛;李大志;;利用胚搶救技術獲得沙田柚×枸櫞雜交后代及其SRAP檢測[J];果樹學報;2013年03期
7 李建揮;張浩琪;李娜;舒廣平;谷元洪;鄧子牛;;5種表面活性劑對銅制劑防治冰糖橙潰瘍病效果的影響[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3年05期
8 李仁偉;王晨;戴思蘭;雒新艷;李寶琴;朱s,
本文編號:27095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2709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