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福建地區(qū)紅棕象甲體表攜播螨的分布特征及其對寄主飛行能力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0-05-21 02:39
【摘要】:紅棕象甲(red palm weevil)Rhyncophorus ferrugineus(Olivier)屬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棕櫚象屬(Rhynchophorus),是棕櫚科植物上重大入侵害蟲之一。明確紅棕象甲體表攜播螨與紅棕象甲的關系對今后的生物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調查了福建地區(qū)紅棕象甲體表攜播螨的種類及數(shù)量,明確了紅棕象甲體表攜播螨的空間格局,探究了紅棕象甲體表優(yōu)勢螨Centrouropoda almerodai的附著對于紅棕象甲飛行能力的影響。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福建地區(qū)紅棕象甲與其攜播螨的關系十分密切,螨的附著率為80.65%,每頭紅棕象甲體表攜播螨的平均數(shù)量為387.04頭,雌性和雄性紅棕象甲在攜螨量上沒有顯著差異。紅棕象甲體表共存在9種不同種類的攜播螨,其中尾足螨科4種、薄口螨科3種、厲螨科1種、雙革螨科1種。且尾足螨科的Centrouropoda almerodai為優(yōu)勢種,在紅棕象甲體表上的平均附著率為83.75%,平均附著量為200.14頭/頭。同時,5個調查區(qū)域內攜播螨的種類存在差異,且以福州地區(qū)的攜播螨種類最多,為8種;有三種螨在所有地區(qū)的紅棕象甲的體表均分離到,分別是C.almerodai、Curculanoetus sp.及Uropodidae的一種螨。所有采集到的攜播螨均為休眠體,說明紅棕象甲是攜播螨進行傳播的重要載體。(2)紅棕象甲體表攜播螨均呈現(xiàn)聚集分布格局,Uropoda orbicularis與Uropoda javae全部附著于紅棕象甲胸、足等部位,其它種類的攜播螨附著于紅棕象甲鞘翅內部空間(鞘翅內表面、膜翅)等。C.almerodai的空間生態(tài)位指數(shù)最小,為0.17,但其時間生態(tài)指數(shù)最大,為2.03。Curculanoetus sp.的空間生態(tài)位指數(shù)最大,為1.02;Proctolaelaps sp.的時間生態(tài)位寬度最小,為0.24。紅棕象甲上的攜播螨在資源的利用上存在著很大的相似性,如C.almerodai和Uropodidae的一種螨,兩者在空間、時間生態(tài)位重疊指數(shù)均為最高,分別為0.95和0.89。大部分螨的發(fā)生高峰期與紅棕象甲的發(fā)生高峰期吻合,但是一部分攜播螨為了降低傳播過程中的競爭壓力,在附著位置和傳播時間上進行了相應的調整。(3)當紅棕象甲體表攜播螨的附著數(shù)量為101-200頭/頭和201-400頭/頭時,紅棕象甲的飛行率顯著降低,分別為34.29%和35.45%,無攜播螨附著時飛行率為40.57%。當紅棕象甲體表攜播螨的數(shù)量為1-100頭/頭時,紅棕象甲的飛行距離最遠,為3.84 km/24 h;在24 h內紅棕象甲的飛行距離隨著攜螨的增加呈現(xiàn)縮短的趨勢,當攜播螨的數(shù)量為201-400頭/頭時,紅棕象甲的飛行距離顯著降低,僅為1.92 km。在不同數(shù)量級的攜播螨附著下,紅棕象甲的平均飛行速度沒有顯著差異,平均飛行速度介于2.02 km/h-2.29 km/h之間。當紅棕象甲沒有被螨附著時,平均最大飛行速度最高,為3.43 km/h,當攜播螨的附著量在1-200頭/頭時,紅棕象甲的最大飛行速度顯著降低,為2.74 km/h。紅棕象甲的飛行能力隨體表攜播螨的增多而下降,但是少量的攜播螨并不會影響紅棕象甲的飛行能力。
【圖文】:

形態(tài)圖,紅棕象甲,體表,形態(tài)圖


多重比較采用 LSD 法。[因 Histiostomatidae(圖2-1,G)僅采集到一次,且數(shù)量較少,在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時沒有計算在內]。2.2 結果與分析2.2.1 紅棕象甲體表攜播螨的附著率和附著量分析2017 年 4 月-2018 年 8 月間,采集紅棕象甲成蟲共 224 頭(表 2-1),其中雄蟲 131 頭,雌蟲 93 頭。被螨附著的共有 193 頭,占 86.2%,且雄性紅棕象甲被螨附著的概率略高于雌性,分別為 90.08%和 80.65%。紅棕象甲體表攜播螨的平均數(shù)量為 358.04 頭/頭;雄性和雌性紅棕象甲體表攜播螨的平均數(shù)量分別為352.4 頭/頭和 366.0 頭/頭

紅棕象甲,吸盤


福建地區(qū)紅棕象甲體表攜播螨的分布特征及其對寄主飛行能力的影響攜播螨的附著方式主要以肛柄及吸盤(圖 2-2)為主,U. orbicularis、U. javae、 almerodai 利用肛柄將自己固定于紅棕象甲體表(圖 2-3 a, b, e)。U. orbicularis U. javae 形成休眠體后,幾乎不移動;C. almerodai 可以在肛柄長度范圍內移。Histiostoma sp.、Curculanoetus sp.、Histiostomatidae 的種類利用吸盤固定自(圖 2-3 c, d),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可移動,移動較慢。其它的螨沒有發(fā)現(xiàn)柄或吸盤結構,主要靠爪抓住象甲體表的絨毛等(圖 2-3 g, h),,在受到外界激后,移動速度較快。在氣管、節(jié)間膜等位置沒有發(fā)現(xiàn)螨的聚集。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農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S763.3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吉同;阿地力·沙塔爾;主海峰;喻峰;阿里瑪斯;羅浪;;棗實蠅成蟲飛行能力的測定[J];昆蟲學報;2014年11期

2 吳圣勇;王鵬新;張治科;徐學農;雷仲仁;;捕食螨攜帶白僵菌孢子的能力及所攜孢子的活性和毒力[J];中國農業(yè)科學;2014年20期

3 徐雪芳;梁居林;;柑橘“以螨治螨”生物防治見成效[J];中國熱帶農業(yè);2011年04期

4 武英;鄭宴義;李發(fā)林;林曉蘭;;紅棕象甲的生物學特性及防治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9年23期

5 魏娟;覃偉權;馬子龍;李科明;黃山春;;紅棕象甲危害現(xiàn)狀和主要防治措施研究進展[J];廣東農業(yè)科學;2009年06期

6 張佐雙;熊德平;程煒;;寄生性天敵蒲螨對幾種蛀干害蟲的控制作用[J];中國生物防治;2008年01期

7 張曼麗;范青海;;螨類休眠體的發(fā)育與治理[J];昆蟲學報;2007年12期

8 李偉豐;姚衛(wèi)民;;紅棕象甲在中國擴散的風險分析[J];熱帶作物學報;2006年04期

9 鞠瑞亭;李躍忠;杜予州;池杏珍;嚴巍;徐穎;;警惕外來危險害蟲紅棕象甲的擴散[J];昆蟲知識;2006年02期

10 趙永華,雷瑞德,何興元,賈夏;秦嶺銳齒櫟林種群生態(tài)位特征研究[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4年06期



本文編號:267359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267359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ebb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