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抗青枯病自交系篩選及其雜交組合選育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436.412.1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文愛;;番茄抗青枯病技術發(fā)展態(tài)勢之專利分析[J];農業(yè)研究與應用;2017年01期
2 ;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授予2016年廣州市科學技術獎的通報[J];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報;2017年11期
3 黎振興;孫保娟;李植良;;番茄抗青枯病嫁接苗的規(guī)模化生產[J];中國蔬菜;2006年12期
4 朱華武,姚元干,劉志敏,楊建國,陳惠明;茄子抗青枯病遺傳規(guī)律研究[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3期
5 尹賢貴,張峗,潘光輝,楊琦鳳;番茄抗青枯病材料篩選初報[J];西南園藝;2003年04期
6 李海濤,鄒慶道,呂書文,穆 欣,許文奎,徐礦紅;茄子抗青枯病的最適鑒定方法研究[J];遼寧農業(yè)科學;2002年01期
7 熊美蘭;抗青枯病番茄新品種——贛番茄2號[J];長江蔬菜;2000年11期
8 沈文生,黃乃秀;桉樹抗青枯病篩選的新技術[J];廣西林業(yè);2000年04期
9 沈文生,黃乃秀;桉樹抗青枯病的篩選技術[J];廣西植保;2000年04期
10 沈文生,黃乃秀;桉樹種間、種內、無性系抗青枯病選育的新技術[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富中;連勇;馮東昕;宋燕;陳鈺輝;;茄子抗青枯病種質的評價及創(chuàng)新[A];中國園藝學會第十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2 李濤;黎振興;李植良;徐小萬;;組蛋白乙酰化參與番茄抗青枯病的機制研究[A];中國園藝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5年
3 羅國慶;唐翠明;王振江;吳福泉;吳劍安;楊瓊;陳列輝;鐘建武;黃炳輝;肖陽;邢東旭;;桑樹雜交組合抗青枯病能力鑒定及與抗病相關酶活性的研究[A];中南五省區(qū)蠶桑育種協(xié)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曹必好;肖熙鷗;李冠男;雷建軍;陳清華;程玉瑾;;茄子抗青枯病相關基因的分離和功能鑒定研究[A];中國園藝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5 梁遠發(fā);何禮遠;馮蘭香;唐益雄;屈賢鉻;夏鳳;;馬鈴薯抗青枯病轉基因植株抗性鑒定[A];中國馬鈴薯學術研討會與第五屆世界馬鈴薯大會論文集[C];2004年
6 梁遠發(fā);何禮遠;馮蘭香;唐益雄;屈賢鉻;夏鳳;;馬鈴薯抗青枯病轉基因植株抗性鑒定[A];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專業(yè)委員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王傳堂;吳琪;唐月異;王秀貞;丁于飛;;花生抗青枯病相關基因的分離及功能分析[A];中國作物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8 李濤;黎振興;李植良;徐小萬;;番茄組蛋白去乙;易寤虻姆蛛x鑒定及其在抗青枯病中的功能研究[A];中國園藝學會2014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4年
9 向妙蓮;冉隆賢;周斌;;水楊酸在液體培養(yǎng)系統(tǒng)中誘導桉樹抗青枯病的作用[A];第二屆全國綠色環(huán)保農藥新技術、新產品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10 楊煜;晁祥鍵;李廣存;;青枯病抗性相關基因分離及其應用[A];2007年中國馬鈴薯大會(中國馬鈴薯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全國馬鈴薯免耕栽培現(xiàn)場觀摩暨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特約記者 田禎福;為了大地豐收[N];孝感日報;2009年
2 ;農大81[N];農民日報;2004年
3 田新杰;漯單8號玉米[N];河南科技報;2009年
4 單純剛;遠雜9102[N];江蘇農業(yè)科技報;2004年
5 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 周新國;冠豐3號[N];山東科技報;2006年
6 ;屯玉2號[N];農民日報;2005年
7 姚先伶;玉米[N];山西科技報;2004年
8 程虎 劉政群;向農民推介玉米新品種[N];農民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蔡興奎;原生質體融合創(chuàng)造抗青枯病的馬鈴薯新種質及其遺傳分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4年
2 苗立祥;番茄抗青枯病的AFLP分子標記及其相關基因的克隆[D];浙江大學;2008年
3 張沖;花生抗青枯病分子機理初步解析[D];福建農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文召;番茄抗青枯病自交系篩選及其雜交組合選育[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8年
2 王新;煙草抗青枯病突變體的鑒定與轉錄組分析[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8年
3 張沖;花生抗青枯病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0年
4 魏仕偉;番茄抗青枯病自交系選育及其雜交配組試驗[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蘇慧慧;組蛋白去乙;竻⑴c番茄抗青枯病的機制研究[D];暨南大學;2015年
6 馮壯志;番茄抗青枯病生理機制及分子標記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7 朱圣杰;番茄抗青枯病生理生化機制的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04年
8 程小龍;外源水楊酸誘導煙草抗青枯病的作用及機理研究[D];西南大學;2014年
9 劉志靜;抗青枯病細菌猝滅基因轉化煙草及番茄的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8年
10 蔡翠雅;煙草安全抗青枯病基因工程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6596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2659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