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牛文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30 00:08
本文關鍵詞:佤族牛文化研究
【摘要】:佤族的剽牛、砍牛尾巴、立牛頭樁等活動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佤族牛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在中國民族文化大融合中具有民族標志性的作用。佤族牛文化是佤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合,與佤族的思想靈魂相契合,長期指導著佤族的個人行為和群體社會活動。它在佤族社會中的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和意義。如果沒有牛,佤族的生產(chǎn)、社會生活都難以進行,也無法維持長期以來所形成的群體秩序。佤族文化要是剔除了牛文化,將會黯然失色。 牛的馴服和使用,不但直接影響生產(chǎn)力,而且對生產(chǎn)關系的改變和社會制度的變革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牛文化是在社會生產(chǎn)、生活中逐漸形成的,是對社會語言、宗教、制度和人們的審美心理等各方面的反映。牛文化有區(qū)域差別和民族差別。就區(qū)域來劃分,主要有南方牛文化、北方牛文化和西部高原牛文化。南方牛文化是水牛文化為代表,側重于水牛農(nóng)耕文化。佤族牛文化按照區(qū)域可以劃歸為南方水牛文化,但是它又不同于南方稻作民族的水牛農(nóng)耕文化,而是水牛祭祀文化。 本文主要運用歷史民族學的研究方法,試圖從語言、宗教、生活、藝術、社會形態(tài)等各個方面出發(fā),在前人所做的佤族牛文化研究基礎上做綜合分析研究,盡量全面地探索牛文化在佤族歷史中的地位和意義。丈章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將佤族牛文化的區(qū)域差異與解放前佤族不同社會形態(tài)特征聯(lián)系起來,反駁了“牛崇拜”的觀點,明確提出佤族牛文化是南方型、祭祀型的水牛文化,將佤族牛文化與佤族物質和精神相結合,研究佤族牛文化的地位和意義。同時也對如何用正確的審美眼光和心理去認識佤族牛文化和佤族社會歷史,佤族牛文化在現(xiàn)代社會的傳承、維系做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佤族 水牛文化 整體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C955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緒論9-13
- 研究對象9-10
- 研究動態(tài)10-11
- 選題意義和研究方法11-12
- 論文結構12-13
- 第1章 佤族牛文化的過去與現(xiàn)在13-25
- 1.1 佤族牛文化的過去13-18
- 1.2 佤語與佤族牛文化18-22
- 1.3 濃縮在熟語中的佤族牛文化22-25
- 第2章 佤族文學中的牛文化25-29
- 2.1 佤族《司崗里》——與牛相伴的史詩25-27
- 2.2 佤族故事中的牛精神27-29
- 第3章 佤族社會里的牛文化29-49
- 3.1 牛文化與佤族自然宗教信仰29-34
- 3.2 佤族日常生活中的牛文化34-43
- 3.3 佤族傳統(tǒng)藝術中的水牛符號43-49
- 第4章 佤族牛文化的辨析與維系49-53
- 4.1 佤族牛文化辨析49-50
- 4.2 佤族牛文化維系與傳承50-53
- 結語53-54
- 參考文獻54-56
- 后記5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陳偉明;古代嶺南少數(shù)民族的牛文化[J];廣東史志;1996年04期
2 羅彩娟;壯族與蒙古族崇牛習俗的比較研究[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朱智紅;;佤族對牛的崇拜[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年18期
4 楊寶康;;論佤族的牛崇拜[J];臨滄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5 張宏斌;;佤族的牛崇拜與諾亞方舟的傳說[J];臨滄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6 羅承松;;佤族的祈豐巫術及其文化功能[J];思茅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1期
7 左永平;;佤族獵頭與剽!甲诮碳漓雰x式的典型方式[J];文山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2期
8 張澤洪;;佤族宗教的特質及其文化意義[J];宗教學研究;2008年04期
,本文編號:5916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5916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