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北族可敦制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2-11 18:04
“可敦”作為與北族最高統(tǒng)治者“可汗”,相配套的名(官)號系統(tǒng)、制度體系,經(jīng)過鮮卑時代的醞釀,到柔然時期正式確立。中經(jīng)突厥、回紇、蒙古時代的延續(xù)與發(fā)展,一定程度上又各有增損和變革。柔然時代是可敦制度的正式確立,以及初步發(fā)展時期。但在內(nèi)遷中原建立起皇權統(tǒng)治體系,逐漸融入農(nóng)耕文明的拓跋鮮卑與鮮卑化的高齊政權內(nèi)部,“皇后—可敦”二元性身份逐漸統(tǒng)一,最終完成中原系統(tǒng)中的“皇后”稱號對北族“可敦”號的替代。作為可汗的最尊崇配偶,在突厥時代——同一可汗多可敦同時在位——多可敦并立的現(xiàn)象增多;可敦號中甚至出現(xiàn)“大”字銜稱,用以區(qū)分大、小可汗間可敦之地位。與此同時,在汗國屬部及屬國乃至互動的其他民族勢力中,亦見“可敦”名號的行用,這種非可汗之妻而稱“可敦”的現(xiàn)象可視為該名號的泛化或異化。到回紇時代,伴隨著多可敦并立現(xiàn)象的普遍,出現(xiàn)了用于區(qū)分彼此身份的修飾性銜稱,如“少可敦”,用以確定可敦間的嫡庶、尊卑等級關系,此可視為向蒙古國多可敦并立制度的轉化。可敦制度的變化,即主要表現(xiàn)在此兩個層面上。汗權體系下北族可敦有自身的發(fā)展脈絡,其流變與胡漢多方政治形勢的互動密切關聯(lián)。漢人以傳統(tǒng)觀念、自身立場為基礎,憑借固有...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緣起
二、相關概念界定與問題說明
三、研究現(xiàn)狀綜述
(一)北族官號研究
(二)北族可敦研究
四、研究思路及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中古北族可敦制度之確立
第一節(jié) 柔然時代可敦制度之確立
一、可敦制度之確立
二、三方可敦內(nèi)涵比較
第二節(jié) 中古時期北族可敦身份定位問題
一、中原漢人對北族可敦的認知
二、可敦身份之定位
第二章 中古北族可敦制度之變化
第一節(jié) 毗伽可汗兩可敦發(fā)覆
第二節(jié) 突厥可敦制度考論
一、第一突厥汗國至第二突厥汗國時期(552—745)
二、西突厥汗國至后西突厥受唐羈縻時期(603—742)
三、契苾—薛延陀汗國時期(605—612)
四、吐蕃王朝所見可敦名號
五、小結
第三章 中古北族可敦制度之轉型
第四章 中古北族可敦制度之特征
第一節(jié) 柔然、突厥、回紇可敦制度演化
第二節(jié) 中古北族可敦、中原皇后制度比較
第三節(jié) 多可敦并立與多皇后并立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主要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可汗祠探源[J]. 張慶捷. 歷史研究. 2019(01)
[2]莫高窟第409窟回鶻可汗可敦供養(yǎng)畫像闡釋——以漢文化因素探析為中心[J]. 劉人銘.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8(04)
[3]隋朝興亡與義成公主的命運[J]. 姜月.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17(09)
[4]“四海之內(nèi)皆可汗”——論內(nèi)亞汗權體制中的“有限性君權”[J]. 鐘焓. 文化縱橫. 2017(04)
[5]論清朝君主稱謂的排序及其反映的君權意識——兼與“共時性君權”理論商榷[J]. 鐘焓. 民族研究. 2017(04)
[6]登利可汗考[J]. 陳浩. 西域研究. 2016(04)
[7]新疆昭蘇縣小洪那海草原石人再考[J]. 趙海燕. 文博. 2016(02)
[8]遼世宗皇后研究[J]. 李月新.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2)
[9]關於柔然自號“皇芮”並宣稱“光復中華”——兼論十六國時期北方各族豪酋“俱僭大號,各建正朔”的潮流[J]. 曹永年. 中華文史論叢. 2015(02)
[10]試論6—8世紀突厥與鐵勒的族際互動與民族認同[J]. 彭建英.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14(04)
博士論文
[1]回鶻汗國時期突厥文碑銘詞匯考釋[D]. 米熱古麗·黑力力.中央民族大學 2015
[2]中國古代后妃外戚研究[D]. 李政富.北京大學 2012
[3]回紇汗國古突厥文碑銘語言和歷史研究[D]. 洪勇明.中央民族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鐵勒仆固部研究[D]. 王帥帥.西北大學 2017
[2]北方游牧民族官號研究[D]. 蔣莉.西北大學 2013
[3]柔然官制研究[D]. 杜曉宇.內(nèi)蒙古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719246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緣起
二、相關概念界定與問題說明
三、研究現(xiàn)狀綜述
(一)北族官號研究
(二)北族可敦研究
四、研究思路及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中古北族可敦制度之確立
第一節(jié) 柔然時代可敦制度之確立
一、可敦制度之確立
二、三方可敦內(nèi)涵比較
第二節(jié) 中古時期北族可敦身份定位問題
一、中原漢人對北族可敦的認知
二、可敦身份之定位
第二章 中古北族可敦制度之變化
第一節(jié) 毗伽可汗兩可敦發(fā)覆
第二節(jié) 突厥可敦制度考論
一、第一突厥汗國至第二突厥汗國時期(552—745)
二、西突厥汗國至后西突厥受唐羈縻時期(603—742)
三、契苾—薛延陀汗國時期(605—612)
四、吐蕃王朝所見可敦名號
五、小結
第三章 中古北族可敦制度之轉型
第四章 中古北族可敦制度之特征
第一節(jié) 柔然、突厥、回紇可敦制度演化
第二節(jié) 中古北族可敦、中原皇后制度比較
第三節(jié) 多可敦并立與多皇后并立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主要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可汗祠探源[J]. 張慶捷. 歷史研究. 2019(01)
[2]莫高窟第409窟回鶻可汗可敦供養(yǎng)畫像闡釋——以漢文化因素探析為中心[J]. 劉人銘.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8(04)
[3]隋朝興亡與義成公主的命運[J]. 姜月.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17(09)
[4]“四海之內(nèi)皆可汗”——論內(nèi)亞汗權體制中的“有限性君權”[J]. 鐘焓. 文化縱橫. 2017(04)
[5]論清朝君主稱謂的排序及其反映的君權意識——兼與“共時性君權”理論商榷[J]. 鐘焓. 民族研究. 2017(04)
[6]登利可汗考[J]. 陳浩. 西域研究. 2016(04)
[7]新疆昭蘇縣小洪那海草原石人再考[J]. 趙海燕. 文博. 2016(02)
[8]遼世宗皇后研究[J]. 李月新.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2)
[9]關於柔然自號“皇芮”並宣稱“光復中華”——兼論十六國時期北方各族豪酋“俱僭大號,各建正朔”的潮流[J]. 曹永年. 中華文史論叢. 2015(02)
[10]試論6—8世紀突厥與鐵勒的族際互動與民族認同[J]. 彭建英.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14(04)
博士論文
[1]回鶻汗國時期突厥文碑銘詞匯考釋[D]. 米熱古麗·黑力力.中央民族大學 2015
[2]中國古代后妃外戚研究[D]. 李政富.北京大學 2012
[3]回紇汗國古突厥文碑銘語言和歷史研究[D]. 洪勇明.中央民族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鐵勒仆固部研究[D]. 王帥帥.西北大學 2017
[2]北方游牧民族官號研究[D]. 蔣莉.西北大學 2013
[3]柔然官制研究[D]. 杜曉宇.內(nèi)蒙古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7192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37192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