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芭蕉箐苗族的婚姻圈與婚姻交往
發(fā)布時間:2017-05-12 15:09
本文關鍵詞:富民芭蕉箐苗族的婚姻圈與婚姻交往,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婚姻一直因民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義。因此,對于婚姻的理解,更應傾向于將其置于具體民族的文化、社會關系網(wǎng)絡中進行本質(zhì)性的追問與解讀,婚姻正是在這些具體的關系網(wǎng)絡中傳達出其文化內(nèi)涵,進而以一種穩(wěn)定的制度規(guī)范表現(xiàn)出來。 婚姻圈在直觀表現(xiàn)上,就是通婚的范圍,由是婚姻圈的實際內(nèi)涵就有了兩個層面的表達,首先是地域性的表達,更重要的是社會性的表達。地域性的表達是通婚半徑;社會性的表達是由其社會身份和角色所決定的“誰和誰可以成婚”。因此對婚姻圈的考察,不僅可以在地域的層面給人們展現(xiàn)出某一群體的通婚半徑,而且借助于婚姻圈的社會性表達,我們就可以看到社會如何形成。從這兩個層面出發(fā),從地域?qū)用嫒タ疾炷橙后w婚姻圈的變化、婚姻交往的范圍;從社會層面去考察其成員的身份、地位等在婚姻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婚姻對其社會組織、經(jīng)濟結(jié)構的影響等等。本文也將就這一概念,來對富民縣芭蕉箐苗族的婚姻進行考察和分析。
【關鍵詞】:苗族 婚姻圈 婚姻交往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C913.13;C95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導言7-23
- 一、國內(nèi)外關于婚姻圈的理論探討7-12
- 二、關于苗族婚姻的研究12-18
- 三、走近芭蕉箐18-23
- 第二章 芭蕉箐苗族的婚姻交往23-45
- 一、芭焦箐苗族的婚姻與村寨形成23-33
- 二、芭蕉箐苗族的婚姻圈33-45
- 第三章 芭蕉箐苗族婚姻圈成因分析45-61
- 一、芭蕉箐苗族的同族成婚45-48
- 二、影響芭蕉箐苗族婚姻選擇的原因分析48-61
- 第四章 芭蕉箐苗族婚姻圈與其生產(chǎn)、生活的關系61-71
- 一、芭蕉箐苗族婚姻與其生產(chǎn)的關系61-67
- 二、芭蕉箐苗族婚姻與其生活的關系67-71
- 第五章 結(jié)語71-76
- 附錄1:芭蕉箐通婚地匯總表76-78
- 附錄2:芭蕉箐婚入、婚出人口匯總表78-80
- 附錄3:2011年5月至10月農(nóng)忙期間芭蕉箐村民互助性勞作情況80-89
- 參考文獻89-91
- 致謝91-9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瑞;以歙縣虹源王氏為中心看明清徽州宗族的婚姻圈[J];安徽史學;2004年06期
2 石林;羅康隆;;草苗的通婚圈和階層婚[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3 曹端波;;苗族古歌中的婚姻倫理與規(guī)則——以黔東南清水江苗族為例[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楊光平;淺談黔東南苗族傳統(tǒng)居住方式對婚姻的影響[J];貴州民族研究;1996年02期
5 賀國鑒;;豬拱箐苗族起義史料輯錄[J];貴州文史叢刊;1991年01期
6 陸益龍;戶籍隔離與二元化通婚圈的形成──基于一個城郊鎮(zhèn)的分析[J];開放時代;2001年09期
7 唐利平;人類學和社會學視野下的通婚圈研究[J];開放時代;2005年02期
8 陳世榮;;苗族傳統(tǒng)婚姻模式——以云南文山苗族婚姻習俗為例[J];史林;2006年05期
9 閻勤民;開放與選擇——婚姻圈文化論[J];寧夏社會科學;1992年02期
10 伍新福;苗族婚制考[J];民族論壇;1995年02期
本文關鍵詞:富民芭蕉箐苗族的婚姻圈與婚姻交往,,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01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3601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