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民族”是怎樣“煉成”的?——讀徐杰舜《漢民族史記》
發(fā)布時間:2021-11-26 09:51
徐杰舜教授是中國人類學發(fā)展的重要推動者,在推動人類學的本土化研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值此漢民族研究集大成果《漢民族史記》(九卷本)出版之際,文章回眸了徐杰舜的學術(shù)旨趣及其學術(shù)道路,并在國際民族研究的脈絡(luò)里檢視著者對漢民族研究的學術(shù)貢獻。在此基礎(chǔ)上,文章重點而扼要地介紹了《漢民族史記》的主要內(nèi)容,并從個人的視角評述了該著作的學術(shù)意義與價值。文章借助"煉成"一詞來展現(xiàn)漢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形成和發(fā)展的卓絕過程,也表現(xiàn)著者在時空切換中不忘學術(shù)初心的錘煉心歷,更是試圖呈現(xiàn)《漢民族史記》從局部分析到整體提升精進所經(jīng)受的"煉成"歷程。
【文章來源】:貴州民族研究. 2020,41(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時空切換中的學術(shù)初心
二、民族與漢民族的研究
三、集大成的《漢民族史記》
(一)歷史縱橫。
(二)族群互動。
(三)文化變遷。
(四)風俗傳承。
(五)海外移民。
四、學界貢獻及其影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定位研究[J]. 徐杰舜,李菲.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01)
[2]費孝通視野里的漢民族研究[J]. 李立綱. 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1)
[3]論民間信仰研究的“華北模式”——民俗學的“華北學派”在民間信仰研究上的成就、優(yōu)勢及前景[J]. 李華偉.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1)
[4]生命在漢民族研究中閃光——記人類學家徐杰舜教授[J]. 孟凡夏,劉振貴. 民族論壇. 2016(12)
[5]我與“華南學派”[J]. 趙世瑜. 文化學刊. 2015(10)
[6]徐杰舜漢民族研究的三級跳[J]. 劉冰清. 青海民族研究. 2014(03)
[7]漢民族領(lǐng)域研究的真正開拓者——《徐杰舜與漢民族研究》序[J]. 趙旭東. 青海民族研究. 2013(04)
[8]中西文語境的“族群”與“民族”[J]. 范可.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4)
[9]岑家梧先生的治學經(jīng)歷及人類學民族學研究述評[J]. 徐杰舜,彭英明.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1(06)
[10]關(guān)于漢民族研究的一些想法——在“2000年國際漢民族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上的發(fā)言[J]. 費孝通.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2001(01)
本文編號:3519903
【文章來源】:貴州民族研究. 2020,41(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時空切換中的學術(shù)初心
二、民族與漢民族的研究
三、集大成的《漢民族史記》
(一)歷史縱橫。
(二)族群互動。
(三)文化變遷。
(四)風俗傳承。
(五)海外移民。
四、學界貢獻及其影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定位研究[J]. 徐杰舜,李菲.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01)
[2]費孝通視野里的漢民族研究[J]. 李立綱. 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1)
[3]論民間信仰研究的“華北模式”——民俗學的“華北學派”在民間信仰研究上的成就、優(yōu)勢及前景[J]. 李華偉.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1)
[4]生命在漢民族研究中閃光——記人類學家徐杰舜教授[J]. 孟凡夏,劉振貴. 民族論壇. 2016(12)
[5]我與“華南學派”[J]. 趙世瑜. 文化學刊. 2015(10)
[6]徐杰舜漢民族研究的三級跳[J]. 劉冰清. 青海民族研究. 2014(03)
[7]漢民族領(lǐng)域研究的真正開拓者——《徐杰舜與漢民族研究》序[J]. 趙旭東. 青海民族研究. 2013(04)
[8]中西文語境的“族群”與“民族”[J]. 范可.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4)
[9]岑家梧先生的治學經(jīng)歷及人類學民族學研究述評[J]. 徐杰舜,彭英明.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1(06)
[10]關(guān)于漢民族研究的一些想法——在“2000年國際漢民族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上的發(fā)言[J]. 費孝通.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2001(01)
本文編號:35199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35199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