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傳統(tǒng)聚落的布局與武陵山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發(fā)布時間:2021-07-27 07:39
土家族傳統(tǒng)聚落的布局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大分散、小聚居"上,依據(jù)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可分為依山傍水型、寨堡獨立型和平坎河谷型。土家族傳統(tǒng)聚落的形成與武陵山區(qū)"山多田少"的地理環(huán)境、"依山傍水"的居住環(huán)境密切相關。
【文章來源】: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 2018,(03)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土家族傳統(tǒng)聚落的總體布局
(一) 依山傍水型聚落
1. 宣恩彭家寨
2. 恩施小溪胡家大院
3. 咸豐王母洞
(二) 寨堡獨立型聚落
1. 利川魚木寨
2. 利川船頭寨
(三) 平壩河谷型聚落
1. 恩施滾龍壩
2. 宣恩慶陽壩
3. 龍山里耶
4. 龍山洗車河
5. 永順王村
6. 花垣茶峒
7. 酉陽龔灘
8. 石柱西沱
二、土家族傳統(tǒng)聚落與武陵山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一) “山多田少”的地理環(huán)境
(二) “依山傍水”的居住環(huán)境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土家族吊腳樓的生態(tài)價值[J]. 朱世學. 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2)
[2]略論土家族古鎮(zhèn)的居住環(huán)境及建筑特色[J]. 朱世學. 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3)
[3]對虎鈕錞于若干問題的認識[J]. 朱世學.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01)
[4]“以內馭外”:論清代土司城市建筑布局的政治文化傾向——以土家族區(qū)域為例證[J]. 成臻銘.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6)
[5]恩施古村落民居建筑的發(fā)掘與保護——以湖北恩施市小溪胡家大院為個案[J]. 商守善.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4)
[6]錞于述略[J]. 李衍垣. 文物. 1984(08)
本文編號:3305376
【文章來源】: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 2018,(03)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土家族傳統(tǒng)聚落的總體布局
(一) 依山傍水型聚落
1. 宣恩彭家寨
2. 恩施小溪胡家大院
3. 咸豐王母洞
(二) 寨堡獨立型聚落
1. 利川魚木寨
2. 利川船頭寨
(三) 平壩河谷型聚落
1. 恩施滾龍壩
2. 宣恩慶陽壩
3. 龍山里耶
4. 龍山洗車河
5. 永順王村
6. 花垣茶峒
7. 酉陽龔灘
8. 石柱西沱
二、土家族傳統(tǒng)聚落與武陵山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一) “山多田少”的地理環(huán)境
(二) “依山傍水”的居住環(huán)境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土家族吊腳樓的生態(tài)價值[J]. 朱世學. 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2)
[2]略論土家族古鎮(zhèn)的居住環(huán)境及建筑特色[J]. 朱世學. 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3)
[3]對虎鈕錞于若干問題的認識[J]. 朱世學.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01)
[4]“以內馭外”:論清代土司城市建筑布局的政治文化傾向——以土家族區(qū)域為例證[J]. 成臻銘.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6)
[5]恩施古村落民居建筑的發(fā)掘與保護——以湖北恩施市小溪胡家大院為個案[J]. 商守善.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4)
[6]錞于述略[J]. 李衍垣. 文物. 1984(08)
本文編號:33053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33053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