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論文 >

西方和中國學者對西方西藏形象認識的批評

發(fā)布時間:2019-11-07 23:12
【摘要】:在薩義德的"東方學"的影響下,西方和中國學者開始對西方的西藏形象認識進行反思和批判,出現(xiàn)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學術著作和論文。西方學者致力于對西藏的"香格里拉"神話進行解構,卻對"西藏問題"鮮有涉及,反思并不徹底。而我國學者除了對"香格里拉"神話進行除魅外,還對西方涉藏問題中的東方主義和帝國主義話語進行了清算,從而為構建正確的西藏認知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穎;;法國媒體報道中的西藏印象——以法國《世界報》為例[J];中國藏學;2006年04期

2 涂光晉;宮賀;;中美官方西藏主題新聞發(fā)布的政治修辭分析[J];國際新聞界;2009年08期

3 趙光銳;;英國與早期“西藏獨立”形象的塑造[J];國際政治研究;2010年03期

4 杜永彬;;西方對西藏的誤讀及其原因[J];當代世界;2009年04期

5 郝時遠;;舊西藏:西方的記錄與失憶的想象[J];民族研究;2008年04期

6 趙光銳;;中德關系中的“西藏問題”及其歷史起源[J];歐洲研究;2009年03期

7 杜永彬;;《虛擬的西藏——從喜馬拉雅山到好萊塢尋找香格里拉》評介[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8 寇才軍;;外國電影中的藏文化“刻板印象”[J];西藏研究;2007年01期

9 陳志剛;;論西方人眼中西藏形象的構建和批判[J];西藏研究;2009年06期

10 郭永虎;;近代《泰晤士報》涉藏報道初探[J];西藏研究;2010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泉;呂小輝;索朗白姆;;“地方神”文化影響下的藏族聚落[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3期

2 寇國慶;薩義德論知識分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華泉坤,張浩;《暴風雨》——莎士比亞后殖民解讀的一個個案[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4 陳兵;牛振宇;;《金銀島》:西方人的“東方幻象”[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5 潘學權,王家明;文學翻譯與“東方形象”[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6 陳麗慧;美國夢——評彼得·凱里的短篇小說《美國夢》[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7 溫育仙;;后殖民語境下的翻譯策略研究——兼談霍譯《紅樓夢》的翻譯策略選擇[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8 楊珊;;評《河灣》的敘事藝術[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9 王均萍;;從《熱帶癲狂癥患者》看茨威格對西方主體性的建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明晶;萬秀增;;重新解讀黃哲倫的《蝴蝶君》[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金璐;;不完全的解構:黃哲倫《蝴蝶君》中的文化誤讀[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楊朋;;試論美國電影中華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屬性[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3 楊倩倩;;掀開毛姆的“彩色面紗”——《彩色的面紗》的東方主義解讀[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4 何瑋薇;;2001年-2008年法國《觀點》雜志旅游專欄分析——法國人想象中的中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王文煜;;淺析《失落》中移民文化身份的重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曾惟民;;《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中的中國形象[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楊子;;身體、空間與認同——梅蘭芳訪美演出的價值向度與現(xiàn)實啟示[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潘世杰;;回族飲食文化禁忌理念解讀[A];中國回商文化(第二輯)[C];2009年

9 秦紅嶺;;全球化語境下建筑地域性特征的重新認識與構建[A];地域建筑文化論壇論文集[C];2005年

10 田兆耀;;管窺新時期我國生態(tài)電影的思想內涵[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瑛;中國話語權生產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付明端;從傷痛到彌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張雪艷;中國當代漢族作家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席珍;資本主義擴張路徑下的殖民傳播[D];浙江大學;2010年

5 黃偉;高樂待與中國[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志彬;當代臺灣少數(shù)民族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崔明石;話語與敘事:文化視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學;2011年

8 孫興杰;帝國·霸權·區(qū)域:權力邊界與東方問題的演進[D];吉林大學;2011年

9 高亞斌;藏族當代漢語詩歌:本土經驗的現(xiàn)代表達[D];蘭州大學;2011年

10 張文諾;文學大眾化與解放區(qū)小說[D];蘭州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湘;論虹影小說的河流意象[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鄭闖;鏡像與他者:《印度時報》涉華報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孫笑晨;白色陰影下的回歸—小說《黎明之屋》的后殖民解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陳平焰;美國華裔生存狀態(tài)的多維度透視[D];湘潭大學;2010年

5 許麗;論新時期我國社會歷史批評的轉型[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穎;跨越與再現(xiàn)[D];天津理工大學;2009年

7 顏培;跨文化書寫[D];江南大學;2010年

8 陳燁;譚恩美小說和張藝謀電影中的東方主義[D];南昌大學;2010年

9 任孝霞;比較文學辨“異”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10 陳晨;木雕花板在室內環(huán)境中的應用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竇坤;;西方記者眼中的清末北京“新政”——以英國《泰晤士報》的報道為中心[J];北京社會科學;2008年02期

2 劉穎;;法國媒體報道中的西藏印象——以法國《世界報》為例[J];中國藏學;2006年04期

3 澤擁;;藏族文化與20世紀初的法國文學創(chuàng)作[J];中國藏學;2007年03期

4 索珍;;德國主要涉藏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現(xiàn)狀分析[J];中國藏學;2008年02期

5 朱怡嵐;《紐約時報》如何報道中國——以《紐約時報》對“神舟五號”成功發(fā)射的報道為例[J];當代傳播;2004年04期

6 梅兆榮;;中德關系35年的豐碩成果和寶貴經驗[J];德國研究;2007年04期

7 連玉如;;中德“天然盟友”關系芻議[J];國際政治研究;2008年03期

8 梅兆榮;;德國默克爾政府的外交政策調整[J];當代世界;2007年08期

9 張煒;;《泰晤士報》對中日戰(zhàn)爭態(tài)度的轉變——九一八事變與七七事變相關報道之比較[J];蘭州學刊;2007年08期

10 李曄,王仲春;美國的西藏政策與“西藏問題”的由來[J];美國研究;1999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周戎;[N];光明日報;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魯渝;;享受批評[J];公民導刊;2010年04期

2 王煥祥;李靜;;西方學者關于地方政府競爭研究的微觀視野[J];改革與戰(zhàn)略;2009年11期

3 王永聘;民族文化觀念及語言行為批評[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4 葉嶺峻;賀峽;;西方學者研究開封猶太人問題的一部力作——評榮振華等《中國的猶太人》[J];山東圖書館季刊;2006年03期

5 張雨生;;批評者不一定就是反對者[J];黨政干部文摘;2008年09期

6 趙化南;;為善于聽取批評叫好[J];北京支部生活;2005年08期

7 許朝軍;;像總理這樣對待意見和批評[J];黨政干部文摘;2008年04期

8 畢詩成;;批評無自由則功德碑無意義[J];領導文萃;2008年23期

9 吳江;;“讓人民批評政府”彰顯執(zhí)政自信[J];今日中國(中文版);2010年04期

10 王曉斌;;新公共管理實踐及其批評綜述[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袁峰;;公平正義的理念與政府公共職能的配置[A];和諧社會 價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6年

2 麻勇斌;;苗族跨國認同研究的四個問題[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徐紅罡;崔芳芳;;西遞旅游移民的遷移特點[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龍靜云;;民間組織在現(xiàn)代公民社會中的道德整合功能[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5 欒卉;;我國社會福利的發(fā)展取向:重返福利國家?——基于風險社會理論的分析[A];中國社會學會2010年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周望;;連接理論與經驗:政策擴散理論與中國的“政策試驗”[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青年學者 羽戈;“裸體煙”所昭示的改革困境[N];東方早報;2009年

2 記者 伍皓;公開征集批評稿[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3 本報記者 熊樹民;批評的魅力來自批評的方式[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4 陶建 袁健;批評也是一種關愛[N];人民公安報;2000年

5 本報記者 劉偉;把人民交辦的事情辦得更好[N];黑龍江日報;2000年

6 本報駐省人代會記者 王曉華 崔曉農 宋建平 袁寶華 齊澤萍 薛蓉;建言獻策興三晉[N];山西經濟日報;2002年

7 記者 楊_g;太原市強調離退休人員養(yǎng)老金不減不拖[N];山西日報;2000年

8 記者呂壯;全國政協(xié)委員徐志毅批評某些 經濟界人士不關心民生疾苦 胸中有數(shù)目中無人[N];中華工商時報;2002年

9 黃民韜(廣西·防城港市);解決地方人大“執(zhí)行難”[N];人民代表報;2002年

10 ;反思民族研究:理論與實踐(上)[N];中國民族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白會香;轉型期行政倫理建設探析[D];山西大學;2005年

2 方蔚瓊;電子政府與公共服務的改善[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3 王行宇;我國責任政府建設研究[D];鄭州大學;2004年

4 袁文霞;新公共管理與我國政府機構改革[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5年

5 樓躍文;我國公共部門支持合作型組織文化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55752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55752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f14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