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兄弟”:新疆伊犁回族社會中的“恰依”現(xiàn)象
[Abstract]:......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西北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北民族地區(qū)社會轉型加快進程中的生態(tài)移民社會適應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1CMZ042)
【分類號】:C9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義成;生態(tài)·能量·中國地域文化[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2 尤明慧,劉亞玲;鄂倫春族文化人格鏡鑒[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李俠,邢潤川;論科學主義與現(xiàn)代性認同的危機[J];東南學術;2003年04期
4 李蕾蕾;從新文化地理學重構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框架[J];地理研究;2004年01期
5 王伊洛,張金嶺;關于游的后現(xiàn)代話語[J];東岳論叢;2004年03期
6 楊青,余祥越;英語諺語中的性別歧視探源[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7 張正河;中國牧區(qū)村莊決策權研究——以新疆和甘肅為例[J];管理世界;2004年01期
8 徐維群;中國家族企業(yè)管理信任觀剖析[J];管理現(xiàn)代化;2005年01期
9 董學文;;文學理論研究怎樣才能科學[J];甘肅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10 葉國文,陳潔;道德的共同體:教育的政治哲學觀[J];復旦教育論壇;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吳清芳;;大眾傳播·社會角色·和諧社會[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2 單軍;;批判的地區(qū)主義批判及其他——關于建筑地區(qū)性研究的幾點再思考[A];中國民族建筑研究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新中;遠古西亞與舊大陸整體性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2 桂翔;文化交往規(guī)律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3 徐國寶;《格薩爾》與中華文化的多維向心結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汪麗君;廣義建筑類型學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5 溫奉橋;現(xiàn)代性視野中的張恨水小說[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白蕓;理解學生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陳育琴;中國家族企業(yè)制度變遷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8 王鐵志;德昂族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變遷[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9 鮑明;滿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10 宋曄;校園倫理智慧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洪更強;論替代性的糾紛解決機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2 陳明義;嬗變的村莊[D];福州大學;2003年
3 鄭莉;涼山彝族信仰的表達與嬗變——對畢摩儀式的經(jīng)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4 趙仁勇;我國家族企業(yè)經(jīng)營者信任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5 紀海虹;互聯(lián)網(wǎng)交互與公共空間[D];清華大學;2002年
6 吳曉;《搜神記》中的民間文學作品研究[D];湘潭大學;2003年
7 田小紅;學生課堂生活方式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8 羅華;大學生閑暇及閑暇教育現(xiàn)狀的抽樣調(diào)查及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于鵬飛;課堂教學儀式的社會學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10 張榮;從理性選擇到感性體驗[D];吉林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鐘汝,程福財;民間婦女組織的興起與婦聯(lián)組織的回應[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本文編號:24850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485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