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與非漢視域的宗族、家族研究閾徑——兼論氏族、世系群、家族村落系親緣而非血緣集團
[Abstract]:......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分類號】:C9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常建華;;近十年晚清民國以來宗族研究綜述[J];安徽史學;2009年03期
2 張侃;從宗族到國家: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基層政權建設——以1929-1934年的閩西贛南為中心的考察[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3 華琛;中國宗族再研究:歷史研究中的人類學觀點[J];廣東社會科學;1987年02期
4 周泓;;試論商域宗族[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5 常建華;二十世紀的中國宗族研究[J];歷史研究;1999年05期
6 科大衛(wèi),劉志偉;宗族與地方社會的國家認同——明清華南地區(qū)宗族發(fā)展的意識形態(tài)基礎[J];歷史研究;2000年03期
7 錢杭;莫里斯·弗利德曼與《中國宗族與社會:福建和廣東》[J];史林;1999年03期
8 周泓;20世紀中國社會史的人類學研究——莊孔韶《銀翅》筆談[J];廣西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9 周建新;;人類學視野中的宗族社會研究[J];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10 杜靖;;百年漢人宗族研究的基本范式——兼論漢人宗族生成的文化機制[J];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偉濤,陳昌文,陳運,黃樂;當前我國農村弱勢群體面臨的社會資本困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1期
2 廖建新;;“氏族”研究綜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3 張群;;中國古代法上的“義絕”:基于學術史的考察與反思[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4 李遠行;傳統(tǒng)復興?現(xiàn)代化?──現(xiàn)代化理論研究的主體視角與功能主義批判[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5 李遠行;大共同體本位?小共同體本位?——中國農村基層組織性質探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6 胡中生;;清代徽州族譜對女性上譜的規(guī)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7 楊邦榮;;人際關系和諧的社會文化機理及其實現(xiàn)[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8 周典恩;;2006~2007年中國大陸人類學研究綜述[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9 談家勝;;近二十年徽州家譜文獻研究的學術審思[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10 談家勝;楊修菊;;安徽貴池南山劉氏宗族的文化貢獻考察——兼論宗族社會與文化史的關聯(lián)[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秀萍;童廣俊;;河北家族文化中的和諧因素[A];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諧——河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8年
2 戴烽;;家文化慣習與公共文明參與[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3 馬鋒;;超越民族志:在解釋中探尋可能之規(guī)律——傳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4 馮瑜;;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帕西傣宗教文化[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樣性[C];2010年
5 林崔宏;;試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及納西族“東巴”的生境[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樣性[C];2010年
6 許志仁;;明代金門后浦的氏族—許氏與陳氏[A];譜牒研究與五緣文化[C];2008年
7 林忠;;閩臺宗祠祭祀的傳承——以晉江安平高氏宗祠為例[A];譜牒研究與五緣文化[C];2008年
8 劉朱紫;;從閩臺冬至祭祖看閩臺的宗族文化[A];譜牒研究與五緣文化[C];2008年
9 黃海妍;;清代以來廣州城中的合族祠——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氏書院為例[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輯)——南越國遺跡與廣州歷史文化名城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羅正副;;民族文化的實踐記憶——以一個布依族村寨的“送云”儀式為例[A];布依學研究(之九)[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利;律簡身份法考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錢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鄭現(xiàn)U,
本文編號:24816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48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