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通海蒙古族民族心理認同研究
[Abstract]:Any nation, no matter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way of production and life, the times in which the social background has changed, as long as it has strong national psychological identity, this nation will survive, continue and develop. The Mongolians, who live in Xingmeng Mongol Township in Tonghai County, Yunnan Province, are descendants of some Mongolian troops who stayed in the area after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expedition to Yunnan, although they have long been far from the main Mongolian areas. It has become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part of other nationalities,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living region, its own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and culture have changed a lot, but today, they still maintain a strong psychological identity to the Mongol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show that strong national psychological identity is a strong spiritual bond that sustains Mongolian national identity in Tonghai.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研究院;
【基金】:2011年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階段成果
【分類號】:C95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何叔濤;民族過程中的同化與認同[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姚靜芬;內(nèi)蒙古西部蒙古族中學生的民族認同和民族區(qū)分的測量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孝文;格日勒圖;趙虎;;把握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思想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2 李祥福;族群性研究的相關概念與基本理論[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3 周大鳴;論族群與族群關系[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4 萬建中;傳說記憶與族群認同——以盤瓠傳說為考察對象[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于鵬杰;族群認同的現(xiàn)代含義:以湖南城步苗族為例[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6 明躍玲;神話傳說與族群認同——以五溪地區(qū)苗族盤瓠信仰為例[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7 黃家信;改土歸流對壯族社會的影響[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8 劉吉昌;民族認同與中華民族的發(fā)展[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9 楊昌儒,潘夢瀾;貴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發(fā)展問題與對策研究[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10 明躍玲;;族群認同與互動:兼論苗族瓦鄉(xiāng)人的族群意識[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燁;轉(zhuǎn)型與發(fā)展:民族問題與政治穩(wěn)定[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2 李麗紅;文化多元、政治一體[D];天津師范大學;2006年
3 馮冠軍;堅守與超越[D];新疆大學;2006年
4 張麗劍;“民家情”:散雜居背景下的族群認同[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5 李晶;朝鮮族的認同意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6 梁自玉;文化變遷與旅游業(yè)發(fā)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7 張繼平;軍隊現(xiàn)代化與軍人身份認同的矛盾與調(diào)適[D];吉林大學;2007年
8 劉輝;蘇丹內(nèi)戰(zhàn)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9 劉茜;多元文化課程的建構與發(fā)展[D];西南大學;2007年
10 陸勇;傳統(tǒng)民族觀念與清政府[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繼利;漢族、藏族和回族大學生族群認同與群際歸因的跨文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喇維新;西北回族大學生民族認同、心理健康與高教管理策略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陳麗;西漢時期漢民族民族意識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3年
4 洛伊德(Lloyd L.Pinas);蘇里南社會中的族群沖突[D];安徽大學;2005年
5 伍屏芝;回歸后香港中小學的國民教育及其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陳瑾;民族認同的語用學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文婷;少數(shù)民族文化認同與多元一體化教育[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張傳明;沖突、調(diào)適與融合:美國華人認同變遷(1849—1979)[D];暨南大學;2006年
9 鄧金鳳;岑毓英“漢裔情結(jié)”探析[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10 洪文雄;北京西山健銳營:歷史記憶與文化認同[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何叔濤;試論元江白族的倫理道德、傳統(tǒng)觀念及其社會機制[J];民族研究;1991年05期
2 何叔濤;同化、一體化、分化及民族過程中的內(nèi)在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向——兼談民族研究的哲學方法論[J];民族研究;1992年04期
,本文編號:23669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366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