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論文 >

族群歷史記憶的身體再現(xiàn)——紅瑤身體裝飾的文化表達研究之二

發(fā)布時間:2018-01-29 20:06

  本文關(guān)鍵詞: 紅瑤 身體再現(xiàn) 文化表達 出處:《廣西民族研究》2012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身體裝飾是身體的文化表達的重要方式之一。一個特定群體的身體裝飾的文化表達至少包含四個層面:社會身份標記、族群文化記憶的身體再現(xiàn)、個體情感和自我的經(jīng)驗表述、歷史和身體政治的折射。就第二個層面而言,紅瑤通過身體及其裝飾行為表達對族群歷史記憶的認同,并使之以身體實踐的方式一代代地得以傳承和"再現(xiàn)"。
[Abstract]:Body deco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to express body culture. The cultural expression of body decoration of a specific group includes at least four levels: social identity marker, body representation of ethnic group cultural memory. The expression of individual emotion and self, the refraction of history and body politics. As far as the second level is concerned, Hongyao expresses its identity to the historical memory of ethnic group through its body and its decorative behavior. And it can be passed down and "reproduc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by the way of body practice.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1年度項目和而不同:廣西多民族聚居區(qū)民間信仰的發(fā)展與和諧社會構(gòu)建研究(11FMZ015)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C95
【正文快照】: 在人類學的身體研究領(lǐng)域,建構(gòu)論是一個主要的理論流派,關(guān)注身體的社會性,即“自然”的身體成為文化和社會結(jié)構(gòu)的隱喻和鏡像的方式。建構(gòu)論認為,身體是展現(xiàn)社會文化的場所。在其研究取向中,“身體”概念是象征性的,主要的研究對象不是身體本身,而是身體對社會文化的“再現(xiàn)”。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玉能;席勒論戲劇的人類學功能[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2 華智亞;;族譜、民俗生活與村民的記憶——對安徽T村的考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姜南;;試論九隆神話中“沉木”的象征意義[J];保山師專學報;2007年01期

4 曾志平;傳統(tǒng)兒歌魅力探源[J];成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3期

5 張仲民;后現(xiàn)代史學理論述論[J];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6 馬敏;;政治象征:作為意義和價值闡釋的功能分析[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7 陳立勝;身體:作為一種思維的范式[J];東方論壇;2002年02期

8 金楘蘭,高漢玉,周啟澄;中國刺繡針法起源研究[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3期

9 彭恒禮;民間節(jié)日中的集體記憶與身份認同——以廣西壯族族群為例[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10 朱建軍;從文字淵源物的角度對語段——記意文字類型學的探討[J];大理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孫信茹;朱凌飛;;都市中的“媒介儀式”——文化人類學視野中的媒介傳播研究[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shù)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2 劉敏;;村落儀式的傳承與嬗變——可邑村阿細跳月的傳播現(xiàn)象分析[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3 鄭莉;;創(chuàng)造是音樂的生命,音樂促進我們創(chuàng)造——簡論音樂教育與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的關(guān)系[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漢華;抽象與原型——音樂符號論[D];暨南大學;2003年

2 王保忠;南洞庭湖濕地生態(tài)旅游資源的數(shù)字化和開發(fā)研究[D];中南林學院;2002年

3 馬和民;社會化危機及其出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證[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5 許龍;錢鍾書詩學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6 周建漳;歷史及其理解和解釋[D];廈門大學;2004年

7 宋曄;校園倫理智慧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8 胥朝陽;企業(yè)并購的風險管理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9 姜娓娓;建筑裝飾與社會文化環(huán)境[D];清華大學;2004年

10 杜靖;閔氏宗族及其文化的再生產(chǎn)[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仕敏;社會信息能力的作用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奐平清;農(nóng)村社區(qū)社會資本狀況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易蘭;中國崇虎習俗初探[D];湘潭大學;2002年

4 劉征;山地人居環(huán)境建設(shè)簡史(中國部分)[D];重慶大學;2002年

5 吳天謀;城市細部:設(shè)計原理與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6 潘梅芳;論張愛玲小說中的西方形象[D];暨南大學;2003年

7 張彥;現(xiàn)代公共關(guān)系視野下的企業(yè)商譽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柯遵科;可持續(xù)發(fā)展背景下的科技觀及科技制度安排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9 周維妍;主體性音樂學習方式的理論與實踐探索[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10 黃厚石;會展與城市[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馬馳;;文化身份與保護文化多樣性——從怒江開發(fā)的討論說起[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本文編號:147424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47424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10bc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