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海虞衡志》與《嶺外代答》的民族志屬性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1-04 17:30
本文關鍵詞:《桂海虞衡志》與《嶺外代答》的民族志屬性比較研究 出處:《西南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南宋時期,范成大和周去非皆曾在廣西任職,他們博學多才,留心世事,分別撰寫了《桂海虞衡志》、《嶺外代答》兩部對介紹廣西地區(qū)的總結性著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歷來學界對這兩本著作的關注,多是研究在文獻學、歷史學和地理學上的價值,尚未投射到民族志方面。民族志是文化人類學的一種基本研究方法,基于由田野調(diào)查得到的第一手資料,對特定人群和地域進行介紹。這要求民族志的撰寫者要深入被介紹地區(qū)和人群,至少以一年為周期,一定程度上熟悉并掌握當?shù)厝说恼Z言文字等表達方式,如實地對該地域和人群進行記錄。其實,文化人類學(民族學)及民族志雖然是由西方傳入中國,但在民族學作為獨立學科出現(xiàn)之前,在民族志成為有具體規(guī)則的研究方法之前,中國就有富有特色的民族志問世,《山海經(jīng)》和《史記》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民族志書寫內(nèi)容的傳統(tǒng)。宋代面臨十分復雜的周邊民族形勢,彼此之間各種手段交流頻繁,中央王朝和境內(nèi)少數(shù)民族及域外諸國過從甚密�!熬缚抵儭焙�,政治中心南移,人口增加,南方得到更多開發(fā),社會經(jīng)濟文化得以迅速發(fā)展。所以,人們對地處偏遠的桂林有了更多的興趣,南宋政府對廣南西路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加大投入,士大夫?qū)Ξ數(shù)氐年P注度也逐漸上升,他們紛紛通過詩文和方志來介紹桂林地區(qū)。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和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脫穎而出。本文擬將重新解讀《桂海虞衡志》和《嶺外代答》,說明《桂》《嶺》兩書的中國傳統(tǒng)民族志屬性,在此基礎上比較兩書的問題意識和研究目標,整理其研究方法和文本寫作,分析其在民族志方面的特點和影響,兼論中國傳統(tǒng)民族志的的學科淵源和發(fā)展道路。本文一共有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緒論,主要包括選題意義,文獻綜述,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具體說,即介紹對比西方現(xiàn)代人類學民族志和中國古代傳統(tǒng)民族志的異同。通過收集相關文獻資料,梳理學界對傳統(tǒng)民族志的研究成果。還有,通過運用文獻學方法、歷史學方法、文化人類學方法,進行中西方民族志研究方法與文本寫作對比,得出中國古代存在民族志土壤基礎的結論。第二部分闡述《桂海虞衡志》和《嶺外代答》的民族志屬性。首先運用文獻學方法對成書背景,即范成大、周去非的仕宦經(jīng)歷進行說明;然后從研究目標、研究方法和文本寫作三個方面入手,對兩書的版本編纂流傳進行考證,以說明兩書實為帶有中國傳統(tǒng)民族志特點。第三部分研究《桂海虞衡志》和《嶺外代答》的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首先,通過《桂海虞衡志》與現(xiàn)代民族志體例內(nèi)容的對比,說明它的問題意識,再結合范成大自述和個人經(jīng)歷,說明此書的研究目的。其次,同樣通過與現(xiàn)代民族志的體例內(nèi)容的對比,說明《嶺外代答》的問題意識,并從周去非自序出發(fā),說明此書的研究目的。最后具體對比兩書問題意識和研究目的,得出它們的異同之處。第四部分關于《桂海虞衡志》和《嶺外代答》的具體研究方法和文本寫作。利用歷史學研究方法,對兩本書中記載的歷史事實進行分類和歸納,探究兩者在文本寫作內(nèi)容選擇上的異同;同時采用人類學的研究方法,結合兩位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說明他們的心態(tài)、立場、目的對研究方法和文本寫作的影響。第五部分為總結,作為帶中國傳統(tǒng)特點民族志的《桂海虞衡志》和《嶺外代答》,其實還具有其他屬性。對兩書的其他屬性作出分析,指出具有地方志和筆記這兩種屬性,并且說明兩書對當時、后世兩方面的影響,試論宋代民族志的特色及其在中國傳統(tǒng)民族志發(fā)展歷程中的定位。
[Abstract]:In the Song Dynasty , there were more interests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ethnography , and the cultural anthropology ( ethnology ) and ethnography were more developed an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ulture developed rapidly .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tents of the two books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two book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thnography . In the second part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two book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thnography .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K2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旭東;;線索民族志:民族志敘事的新范式[J];民族研究;2015年01期
2 陳呈;;《桂海虞衡志》的歷史地理價值[J];廣西地方志;2014年03期
3 蔡華;;當代民族志方法論——對J.克利福德質(zhì)疑民族志可行性的質(zhì)疑[J];民族研究;2014年03期
4 劉s鷖,
本文編號:13794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3794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