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論文 >

民族認同、國家認同與民族國家——民族政治學視野下的現(xiàn)代國家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1-04 17:28

  本文關鍵詞:民族認同、國家認同與民族國家——民族政治學視野下的現(xiàn)代國家分析 出處:《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2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民族 民族國家 認同意識 國家理論


【摘要】:民族具有族群性和國民性。在現(xiàn)代民族的形成過程中,其族群性和國民性相互交織。在不同群體被權益所驅(qū)使而建構成諸多民族的同時,以民族為主體構建現(xiàn)代國家的模式也在不斷蔓延。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既相互抵牾又相互促進,并最終在國家政治層面得到統(tǒng)一,即形成國家民族認同,F(xiàn)代國家理論雖有諸多的不同,但各種理論均對國家及其內(nèi)部成員的民族性給予了極大關注,F(xiàn)代國家建立的現(xiàn)實基礎依然是民族或族群,以民族為代表的群體權力的彰顯就是民族政治與國家認同。
[Abstract]:Nationality has ethnic and national character. In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of modern nation, ethnic group and national character are intertwined. At the same time, different groups are driven by rights and interests to form many nationalities. National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are contradictory and mutually promote each other, and finally in the national political level to be unified. That is, 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modern state theory. However, all kinds of theories have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nationality of the country and its internal members.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of the modern country is still a nation or ethnic group. The manifestation of group power represented by nationality is national politics and national identity.
【作者單位】: 云南師范大學歷史與行政學院;
【分類號】:C95-05
【正文快照】: 一、民族的政治性與國民性民族國家作為當今國家的主要形式,其形成從根本上說是國民性和民族性的統(tǒng)一[1]。國家作為民族情感的合法載體,把分散的地域性民族聚合成一個以地緣、語言、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素質(zhì)為基礎的、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并維護某一國家主權的穩(wěn)定的共同體。一直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寧騷;論民族國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6期

2 汪波;民族國家與現(xiàn)代民族的“政治性”、“國民性”[J];貴州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3 賈海濤;視審西方“民族國家”理論[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4 張樹青,劉光華;關于民族國家的思考[J];蘭州大學學報;1999年04期

5 周平;;對民族國家的再認識[J];政治學研究;2009年04期

6 綾部恒雄;鄭信哲;;民族、國家和民族性之概念[J];民族譯叢;1987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顯元;;寬容釋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2 吳懷東;;歷史 現(xiàn)實 方法——歐洲浪漫主義思潮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劉懷光;韋應舉;;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4 郭躍;;論行政決策失誤的機關集體責任認定[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5 顏飛;;我國刑事訴訟行政化之成因[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王平;;協(xié)商民主對村民自治制度政治合法性的提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7 黃永祥;;吉登斯:時空視角下的人與社會體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8 賀奇兵;潘琴;;我國村民自治的困境與脫困——兼論《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修訂草案)之再改進[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9 劉雨辰;;賦權與公共部門的合法性風險及其規(guī)避——基于公共服務市場化的視角[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10 邱程;;論宗教改革與資本主義民主精神[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柳欽;;全球化視野下國家主權理論的演變與發(fā)展[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2 韓升;;我國責權統(tǒng)一的服務型政府的基本內(nèi)涵[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牛天秀;;首問問責:內(nèi)涵、困境與對策[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張勁松;;論政府治理城市轉(zhuǎn)型中突發(fā)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楚明錕;;以正義的眼光解決公共行政的價值問題[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周光輝;彭斌;;認真對待共和國——關于和諧社會的政治基礎的思考[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7 楊雪冬;;技術創(chuàng)新與地方治理改革:對三個案例的分析[A];政府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實踐[C];2006年

8 謝慶奎;王懂棋;;中國府際財政關系研究:憲政分權的視角[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廉政文化進校園要處理好三個關系[A];高等學校紀檢監(jiān)察工作研究(六)[C];2008年

10 董經(jīng)勝;;智利后威權時期的文武關系[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國家建構與政治文化”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陽;以色列與美國猶太人關系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黃萍;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家主權原則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盧迎春;論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的政治功能[D];蘇州大學;2010年

5 翟艷芳;全球教育的理念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張海斌;轉(zhuǎn)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張雪艷;中國當代漢族作家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戴均;當代中國轉(zhuǎn)型社會的政治認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浩;民族性與比較科學哲學[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畢圣潔;中國政治發(fā)展過程中的合法性構成與獲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章烽;論司法能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隗兵;市民社會和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韓睿;西方發(fā)達國家彈劾制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媛媛;近現(xiàn)代中國國家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何音;公共治理基本結(jié)構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8 羅媛;我國領導干部引咎辭職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路徑[D];湘潭大學;2010年

9 左珂;黃宗羲政治哲學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10 張小妹;“自然狀態(tài)”范式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約翰·基恩,于向東;民族、民族主義和公民在歐洲[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1995年02期

2 張樹青,劉光華;關于民族國家的思考[J];蘭州大學學報;1999年04期

3 林耀華;;關于“民族”一詞的使用和譯名的問題[J];歷史研究;1963年02期

4 陳曉律;現(xiàn)代民族主義的由來與發(fā)展[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4期

5 王緝思;;民族與民族主義[J];歐洲;1993年05期

6 A·D·史密斯;寧騷;;論民族與民族主義[J];民族譯叢;1986年01期

7 王勤榕;歐洲近代民族主義的幾種類型[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郁建興,徐越倩;復興國家:國家理論的新形態(tài)[J];現(xiàn)代哲學;2005年04期

2 B.杰索普,艾彥;國家理論的新進展(續(xù))——各種探討、爭論點和議程[J];世界哲學;2002年02期

3 柯聯(lián)民;劉巧紅;;博丹與近代歐洲國家理論的發(fā)展[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4 陳君;;論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國家思想[J];學習月刊;2008年22期

5 張友國;;民族國家:理論與現(xiàn)實[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6 莊國雄;嚴明;;全球化視域中的國家理論——馬克思與施密特國家觀之比較[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7 江華;;沃勒斯坦的國家理論述要[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6年05期

8 胡偉;;民主與全球治理的新思維——戴維·赫爾德《民主與全球秩序》評述[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9 龐金友;靳宏;;全球化進程中的國家與公民社會——當代西方的理論視角[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7年01期

10 徐海波;國家理論、意識形態(tài)與“構建和諧社會”[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健;;20世紀二、三十年代文學中的“上海形象”[A];都市文化——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馮天喻;;在“湖北省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討會”上的發(fā)言[A];湖北省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韓琦;;為什么獨立后的西屬美洲沒有建成統(tǒng)一的聯(lián)邦國家?[A];"發(fā)展中國家現(xiàn)代化模式"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5年

4 劉永麗;;“民族國家”想象與上!砬逭涡≌f中的上海書寫[A];都市文化——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弗里德里克·詹姆遜;劉春榮;;全球化與政治策略[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第二輯)[C];2001年

6 劉擁華;;游離的全球化與全球化政治[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7 李鴻賓;;傳統(tǒng)與近代的對接——從地域和民族角度論述中國傳統(tǒng)王朝的近代境域[A];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系史研究——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8 嚴榮;;國際政治經(jīng)濟的三元困境[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青年學者文集)[C];2008年

9 徐藍;;經(jīng)濟全球化與民族國家的主權保護[A];和諧社會:社會公正與風險管理——2005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下卷)[C];2005年

10 葉青;;全球化背景下認同多元化問題研究初探[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曉萍;民族國家的建立與民族認同的危機[N];中國民族報;2011年

2 李云龍;關注:21世紀民族國家的命運[N];中國民族報;2002年

3 民族所 劉泓;歐盟的建立并不意味著民族國家的終結(jié)[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4 本報特約記者 蕢鶯春;民族國家會消亡嗎?[N];經(jīng)濟觀察報;2003年

5 李明浩;民族國家發(fā)展的歷史階段[N];中國民族報;2009年

6 李明浩;全球化與民族國家的未來[N];中國民族報;2003年

7 李明浩;自治:前民族國家狀態(tài)下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N];中國民族報;2009年

8 納日碧力戈 復旦大學;文明、民族、國家:流動的邊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9 王建娥;移民問題對民族國家觀念及制度的挑戰(zhàn)[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10 中山大學 郭忠華;民族國家理論的悖論性發(fā)展[N];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裴自余;國民國家與民族國家的融合:中國思想脈絡中的張君勱之國家觀念研究(1919-1938)[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李保國;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當代中國民族主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3 張國昀;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框架下的國家理論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4 朱耀輝;城市文明與近代西歐民族國家的興起[D];復旦大學;2003年

5 劉杰;孫中山政治民族主義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6 劉凱;全球化發(fā)展背景下國家主權自主有限讓渡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7 李東鐵;文化全球化與民族國家[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8 鄭麗麗;“病”與“藥”——清末新小說中的“救國”想象[D];南開大學;2009年

9 譚志松;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大學的使命[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10 李晶;朝鮮族的認同意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玲;馬克思與哈貝馬斯國家理論比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2年

2 岳橋青;全球化背景下國家職能的嬗變[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3 張志穎;英國近代民族國家的成因[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4 白霞;民族國家與超越民族國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5 黃海;諾思“新古典國家理論”研究[D];浙江大學;2001年

6 洪坤;馬克思與諾思:國家理論的比較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7 龍靜;認同意識與聯(lián)邦制的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吳能武;后民族結(jié)構與世界公民社會[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吳娟;法律全球化語境下法律移植呈現(xiàn)出的新特點[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10 李碩;清末“中等社會”與民族國家的建構[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37939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37939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081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