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良性癲癇伴中央顳區(qū)棘波患兒睡眠障礙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3-20 07:25
【摘要】:研究目的伴中央中顳區(qū)棘波的良性兒童癲癇(BECT)是兒童期常見的癲癇綜合征,曾經把睡眠正常作為BECT的診斷標準,隨著研究深入,近年來對BECT所謂的 良性‖提出越來越多的質疑。本研究使用多導睡眠監(jiān)測和功能測評的方法對兒童良性癲癇伴中央顳區(qū)棘波(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患者睡眠特征和相關神經功能測評進行綜合研究分析。研究方法1研究對象選擇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天津市兒童醫(yī)院神經內科門診就診的按照1989年國際抗癲聯(lián)盟所制定的癲癇綜合征分類中符合兒童良性癲癇伴中央顳區(qū)棘波(BECT)診斷標準的患兒25例,同時招募年齡性別相匹配的健康對照15例。2.采集病史,BECT患者行多導睡眠監(jiān)測前3月至當天無癲癇發(fā)作。3.分別對25例BECT患者與15名正常兒童做對照,行多導睡眠監(jiān)測(PSG)檢查,包括各項睡眠指標、呼吸相關事件、周期性肢體運動等參數(shù)記錄,所有參數(shù)均采用SPSS 18.0軟件系統(tǒng)進行分析比較。由于相關參數(shù)符合正態(tài)分布,利用t檢驗分析。4.分別對25例BECT患者和15例健康對照進行睡眠相關神經心理功能臨床量表評估,包括韋氏兒童智力量表(WISC-R)、持續(xù)執(zhí)行測試(IVA-CPT)評價神經心理功能,所有量表得分采用SPSS 18.0軟件系統(tǒng)進行分析比較。由于相關參數(shù)符合正態(tài)分布,利用t檢驗分析。5.采用SPSS18.0軟件對BECT患者的客觀睡眠參數(shù)與臨床特征和神經功能量表評分相關性分析。研究結果1.多導睡眠監(jiān)測結果顯示睡眠指標BECT組與健康對照組相比,REM期比例(%TST)減少(13.5%vs 19.5%,p=0.044),其它睡眠結構參數(shù)無差別。與健康對照組相比,BECT患者異常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shù)的比例、平均血氧飽和度、最低血氧飽和度均無差別。BECT患者與健康對照組均無周期性肢體運動。2.神經功能測評結果顯示與健康對照組相比,FIQ、VIQ、PIQ評分無區(qū)別。持續(xù)執(zhí)行測試功能評分與健康對照組相比,BECT患者組綜合注意力商數(shù)降低(72.5 vs 105,p=0.024),視覺注意力商數(shù)降低(86 vs 103,p=0.036),聽覺注意力商數(shù)降低(70.5vs 104.5,p=0.034),視覺警醒商數(shù)降低(78 vs108.5,p=0.029),聽覺警醒商數(shù)、視覺速度商、聽覺速度商無差別。3.多導睡眠監(jiān)測結果顯示睡眠指標BECT亞組間分別與健康對照組相比:BECT患者無放電亞組各項睡眠指標無差別;BECT患者有放電亞組REM(%TST)比例(11.5%vs19.5%,p=0.034)減少,WASO(68.75 vs 35.75,p=0.031)延長;BECT患者有放電組與無放電亞組相比TIB(507.25 vs 475,p=0.025)延長,WASO(68.75 vs 26,p=0.036)延長,SE(85.3 vs 92.45,p=0.042)下降,REM(%TST)比例(11.5 vs 18,p=0.035)減少。跟BECT患者SWI為0組相比,BECT患者SWI小于20%亞組各項睡眠指標無差別;BECT患者SWI為20-40%亞組REM(%TST)比例(10.5 vs 18,p=0.045)減少,WASO(40.75 vs 26,p=0.043)延長;BECT患者SWI為20-40%亞組跟SWI小于20%亞組各項睡眠指標相比REM(%TST)比例(10.5 vs 16.5,p=0.026)減少。跟健康對照相比,BECT患者口服奧卡西平亞組各項睡眠指標無差別;BECT患者口服左乙拉西坦亞組REM(%TST)比例(10.5 vs 19.5,p=0.015)減少;BECT患者口服左乙拉西坦亞組與口服奧卡西平亞組各項睡眠指標相比REM(%TST)比例(10.5 vs 19,p=0.026)減少,WASO(68.5 vs 28,p=0.035)延長。跟健康對照相比,BECT患者病程在2年以上亞組各項睡眠指標無差別;BECT患者病程在2年及以下亞組REM(%TST)比例(14.5 vs 17,p=0.042)減少;BECT患者病程在2年及以下亞組跟2年以上亞組各項睡眠指標相比SE(84.8 vs94.5,p=0.050)有下降趨勢,WASO(72.5 vs 28.5,p=0.043)延長。4.神經功能測評亞組間的比較:與BECT患者無放電組亞相比,BECT患者有放電亞組VIQ評分明顯降低(23.5 vs 48,p=0.025),FIQ評分無差別(87 vs98.5,p=0.855),PIQ評分無差別(46 vs48.5,p=0.456)。與BECT患者無放電亞組相比,BECT患者有放電亞組聽覺警醒商數(shù)降低(68 vs97.5,p=0.042),余無差別。5.經相關性分析,BECT患者REM(%TST)比例與病程(r=-0.010,p=0.963)不相關,跟SWI(r=-0.598,p=0.002)呈負相關;WASO跟病程(r=-0.483,p=0.014)呈負相關,跟SWI(r=0.401,p=0.047)正相關;WASO跟REM(%TST)比例(r=-0.004,p=0.986)不相關;SWI跟病程(r=-0.500,p=0.011)呈負相關。BECT患者VIQ與REM(%TST)比例(r=0.386,p=0.057)不相關,與WASO(r=-0.5,p=0.007)呈負相關;BECT患者聽覺警醒商數(shù)與REM(%TST)比例(r=0.335,p=0.102),與WASO(r=-0.337,p=0.100)均不相關;VIQ與聽覺警醒商數(shù)(r=0.614,p=0.001)呈正相關。BECT患者VIQ與SWI(r=-0.780,p=0.000)呈負相關,與病程(r=0.635,p=0.001)呈正相關。BECT患者聽覺警醒商數(shù)與SWI(r=-0.852,p=0.000)呈負相關,與病程(r=0.563,p=0.003)呈正相關。研究結論1.跟健康對照比較,BECT患者組多導睡眠監(jiān)測REM(%TST)比例減少。BECT患者分別據(jù)放電情況、病程、用藥分亞組比較,BECT患者睡眠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REM(%TST)比例減少、入睡后覺醒時間(WASO)延長。2.跟健康對照比較,BECT患者有放電亞組言語智商評分降低。跟健康對照比較,BECT患者組視聽執(zhí)行注意力商數(shù)普遍降低。3.BECT患者REM(%TST)比例與放電指數(shù)(SWI)呈負相關,與病程不相關;入睡后覺醒時間(WASO)跟病程負相關,跟SWI正相關;BECT患者言語智商(VIQ)與REM(%TST)比例不相關、與WASO負相關。BECT患者聽覺警醒商數(shù)與言語智商(VIQ)、病程呈正相關,與SWI呈負相關,與REM(%TST)比例、WASO均不相關。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42.1;R740
本文編號:2591458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42.1;R74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王松江;李怡靜;李依婷;張宛華;;丙戊酸鈉對睡眠相關性癲癇患兒睡眠結構及體重的影響[J];中國處方藥;2015年07期
2 呂玉丹;初鳳娜;孟紅梅;崔俐;王贊;;癲癇患者240例發(fā)作間期癲癇樣放電與睡眠周期的關系[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4年01期
3 黎西;周農;;臨床下發(fā)作的原發(fā)性癲癇兒童睡眠結構特點及其影響因素[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4 張月華;劉曉燕;楊志仙;包新華;熊暉;吳曄;王爽;常杏芝;姜玉武;秦炯;吳希如;;兒童良性癲癇伴中央顳區(qū)棘波變異型的臨床和腦電圖特點研究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0年12期
5 馮軍壇;朱彥麗;王立文;呂凌云;崔雯;李爾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綜合征患兒睡眠結構的初探[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07年04期
6 馮宗懷;孫素真;王銘維;張鳳珍;;多發(fā)性抽動癥患兒睡眠結構的變化[J];臨床薈萃;2006年08期
,本文編號:25914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5914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