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2009年)冶金反應工程學會議論文集》2009年
本文關鍵詞:中國煉鐵高爐數(shù)學模型的研究與應用現(xiàn)狀,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第十三屆(2009年)冶金反應工程學會議論文集》2009年
中國煉鐵高爐數(shù)學模型的研究與應用現(xiàn)狀
畢學工 傅連春 熊瑋 金焱
【摘要】:隨著生鐵產量的不斷提高和煉鐵科學技術的持續(xù)進步,數(shù)學模型的重要性在中國逐漸得到了認可,研究開發(fā)了各種高爐數(shù)學模型,包括專家系統(tǒng)等在內的許多模型在高爐設計、生產管理和操作指導等方面得到了推廣應用。本文扼要介紹了最受關注的那些傳統(tǒng)數(shù)學模型及專家系統(tǒng)的建模方法及應用狀況,主要涉及高爐爐頂布料、爐型維護、爐缸爐底侵蝕、煤粉噴吹、爐熱控制、爐況順行等,對熱風爐數(shù)學模型也做了簡單介紹。最后討論了中國高爐數(shù)學模型未來可能的發(fā)展方向。
【作者單位】:
【分類號】:TF57
【正文快照】:
1中國煉鐵高爐數(shù)學模型的發(fā)展歷史高爐煉鐵工藝是當今世界的主導煉鐵工藝,其效率的改善對當今世界普遍關注的資源和環(huán)境問題至關重要。將傳統(tǒng)的高爐煉鐵工藝與新興的rr技術相結合,有助于充分發(fā)揮高爐的潛力。高爐是一個密閉的逆流式熱交換豎爐,從控制論的角度看,具有以下
下載全文更多同類文獻
PDF全文下載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斌,楊天鈞,楊尚寶,高斌;邊界元方法建立高爐爐缸爐底侵蝕模型[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2 劉祥官,劉顯著,蔣美華,吳曉峰,陳玉明,張曉軍,陳鐵軍;智能控制專家系統(tǒng)在萊鋼高爐的應用[J];冶金自動化;2002年06期
3 張全,鄂加強,謝鎧,趙黎明,尹堅;高爐風口多股流噴吹粉煤與空氣流動數(shù)值模擬[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5期
4 程素森,楊天鈞,楊為國,全強,吳起常;高爐銅冷卻壁傳熱分析[J];鋼鐵;2001年02期
5 梁中渝,朱光俊,崔軒輝,張勇,徐剛;蓄熱式熱風爐優(yōu)化節(jié)能燒爐的研究[J];鋼鐵;2002年12期
6 陳令坤;于仲潔;周曼麗;;高爐布料數(shù)學模型的開發(fā)及應用[J];鋼鐵;2006年11期
7 錢亮;程素森;李維廣;沈海波;張勁草;;銅冷卻壁爐墻內型管理傳熱學反問題模型[J];煉鐵;2006年02期
8 姚斌,楊天鈞;鐵水硅預報神經網絡專家系統(tǒng)的遺傳優(yōu)化生成[J];鋼鐵;2000年04期
9 國宏偉;陳令坤;左海濱;楊天鈞;于仲潔;;基于模糊推理的高爐爐溫預報模型[J];鋼鐵研究;2007年02期
10 楊永宜,楊天鈞;高爐風口回旋區(qū)及高爐下部煤氣運動特性及分布的研究[J];金屬學報;1982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興東,金永龍,張軍紅;高爐軟熔帶數(shù)學模型的研究和應用[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2 彭興東,金永龍,張軍紅;高爐軟熔帶數(shù)學模型算法的改進[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3 李旭紅;無鐘爐頂布料規(guī)律及其預測模型開發(fā)進展[J];包鋼科技;2000年04期
4 姚斌,楊天鈞,楊尚寶,高斌;邊界元方法建立高爐爐缸爐底侵蝕模型[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5 程素森,孫磊,楊天鈞;異常爐況高爐冷卻板及爐襯非穩(wěn)態(tài)溫度場[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6 錢亮;程素森;;高爐銅冷卻壁自保護能力的實現(xiàn)[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11期
7 張胤,陳義勝,賀友多;高爐鑲磚冷卻壁溫度場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1995年S1期
8 孫玉琴,石琳,趙根喜;基于模糊控制系統(tǒng)的高爐鐵水硅含量預報研究[J];包頭鋼鐵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9 盧虎生,劉忠杰;爐內狀態(tài)隨煤比的變化[J];包頭鋼鐵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10 何唐峰,梁中渝,朱光俊,秦文浩;銅-鑄鐵冷卻壁的穩(wěn)態(tài)溫度場分析[J];重慶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寶俠;董麗萍;歷長云;李英民;;專家系統(tǒng)及其在薄鋼板矯直中的應用[A];2004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孫天亮;程素森;楊天鈞;石琳;;高爐爐缸鐵水流動的數(shù)值模擬[A];冶金研究中心2005年“冶金工程科學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黃艷清;曹長修;孫圣軍;;基于自反饋RBF神經網絡的高爐熱狀態(tài)預測模型[A];冶金企業(yè)自動化、信息化與創(chuàng)新——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建網30周年論文集[C];2007年
4 王歡;李福進;;利用回波分貝差測量高爐爐襯厚度[A];中國計量協(xié)會冶金分會2007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程素森;左海濱;全強;殷寶鐸;楊天鈞;;長壽高爐爐缸爐底的設計[A];中國金屬學會2003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2)[C];2003年
6 孫天亮;程素森;石琳;楊天鈞;;高爐爐缸鐵水流動對爐缸侵蝕的研究[A];2004年全國煉鐵生產技術暨煉鐵年會文集[C];2004年
7 石琳;程素森;孫天亮;楊天鈞;;高爐爐缸爐底侵蝕預測與三維侵蝕形狀的可視化技術[A];2004年全國煉鐵生產技術暨煉鐵年會文集[C];2004年
8 李富帥;孫力;;銅冷卻壁溫度場及應力場計算[A];2005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第2卷)[C];2005年
9 王彪;胡源申;李家新;惠志剛;黃發(fā)元;葉軍;;馬鋼2500m~3新2號高爐冷卻壁工作狀態(tài)下的溫度場與熱應力研究及長壽對策[A];2005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第2卷)[C];2005年
10 趙宏博;程樹森;;“自分區(qū)、自保護”的長壽節(jié)能高爐設計[A];2006年全國煉鐵生產技術會議暨煉鐵年會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李桃;燒結過程智能實時操作指導系統(tǒng)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0年
2 鄧勝祥;石灰爐在線仿真技術與爐況診斷及復雜系統(tǒng)智能控制研究[D];中南大學;2004年
3 鄭恩輝;基于支持向量機的代價敏感數(shù)據(jù)挖掘研究與應用[D];浙江大學;2006年
4 李啟會;高爐冶煉過程的模糊辨識、預測及控制[D];浙江大學;2005年
5 薛慶國;高爐爐墻的傳熱學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01年
6 郭術義;高爐回旋區(qū)湍流特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7 羅世華;高爐冶煉過程的分形特征辨識及其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8 易正明;氧化鋁回轉窯熱工分析與控制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9 歐陽奇;基于輻射圖像的高爐回旋區(qū)溫度場重構關鍵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桂利;時間序列方法在臨鋼六號高爐鐵水含硅量預測中的應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1年
2 趙智國;密閉鼓風爐熔煉過程燒結塊軟化點智能集成預測模型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2年
3 王煒;兩段式熱平衡在高爐爐熱控制中的應用[D];武漢科技大學;2001年
4 趙春澤;高爐鐵水硅含量自組織經驗進化預測系統(tǒng)軟件開發(fā)與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5 李元峰;石灰爐熱工過程的在線仿真與智能集成控制[D];中南大學;2002年
6 劉劍;應用統(tǒng)計模式識別和人工神經網絡研究轉爐煉鋼中的脫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年
7 桂國華;酒鋼高爐噴煤技術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年
8 崔聚榮;酒鋼高爐降焦節(jié)能綜合分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年
9 魯曉娟;自熱熔煉爐模糊控制器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3年
10 謝靈杰;高爐鐵水硅含量預測中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D];重慶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術義,陳舉華;高爐回旋區(qū)數(shù)學模型研究[J];北京機械工業(yè)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2 丁立剛,李保衛(wèi),徐楚韶;高爐煤粉噴吹過程的數(shù)學模型[J];包頭鋼鐵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3 唐光臨,那樹人;煤粉燃燒率的計算及未燃煤粉的行為[J];包頭鋼鐵學院學報;1996年03期
4 余艾冰,杜鶴桂;高爐無鐘爐頂中爐料運動的理論解析[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6年04期
5 王輝;用于預測的貝葉斯網絡[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1期
6 溫良英,白晨光,陳登福,董凌燕,邱貴寶,歐陽奇;回旋區(qū)煤粉燃燒過程與輻射圖像的關聯(lián)性[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9期
7 姚斌,楊天鈞;鐵水硅預報神經網絡專家系統(tǒng)的遺傳優(yōu)化生成[J];鋼鐵;2000年04期
8 程素森,馬祥,楊天鈞;冷卻水水垢對冷卻壁冷卻能力影響的傳熱學分析[J];鋼鐵;2002年07期
9 孫鐵棟,,楊章遠,許志宏;神經網絡方法在預報高爐鐵水硅含量上的應用研究[J];鋼鐵;1996年03期
10 程素森,薛慶國,蒼大強,楊天鈞;高爐冷卻壁的傳熱學分析[J];鋼鐵;199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令坤;左海濱;于仲潔;楊天鈞;;武鋼1號高爐冶煉專家系統(tǒng)的開發(fā)研究[A];2004年全國煉鐵生產技術暨煉鐵年會文集[C];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惠民;國內黃鐵礦燒渣的綜合利用方法[J];化工礦物與加工;1980年04期
2 董德元,賀毓辛;對A.И.Целиков軋制壓力公式之分析——冷軋壓力數(shù)學模型研究之一[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1980年03期
3 邵世菊;我國現(xiàn)行燒結礦轉鼓試驗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建議[J];燒結球團;1980年05期
4 ;天然氣制“冶金用還原氣催化劑”研制取得成功[J];自然雜志;1980年02期
5 唐賢容;;關于燒結生產的精料問題[J];湖南冶金;1980年03期
6 賴聲偉;;新疆地區(qū)含硫復合鐵礦石合理利用途徑的探討[J];金屬礦山;1980年03期
7 陳友善;;含釩鈦爐渣與鐵鋼中碳化釩氮化釩及金屬釩化學相分析方法的研究[J];四川冶金;1980年02期
8 楊子云;;高爐煉鐵爐渣堿度控制計算[J];鞍鋼技術;1980年02期
9 范學光;;國外高爐煉鐵技術發(fā)展概況[J];鋼鐵;1980年04期
10 余景生;;八十年代鋼鐵工業(yè)的技術和研究工作[J];鋼鐵;198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關治洪;劉永清;;含多分布導數(shù)的測度微分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A];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2卷)[C];1993年
2 A.Kremer;I.Carmichael;S.Kohler;尹建威;;降低能源費用和滿足環(huán)保要求的高爐設計[A];1999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上)[C];1999年
3 劉祥官;劉芳;陸劍鋒;李滿喜;蔡漳平;卜敏;高賢成;程克友;;濟鋼350m~3高爐的煉鐵優(yōu)化專家系統(tǒng)[A];1999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上)[C];1999年
4 鐘秋海;付夢印;;人的三種數(shù)學模型的實驗比較研究[A];第二屆全國人—機—環(huán)境系統(tǒng)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5年
5 樓輝映;;21世紀是我國煉鐵結構重組的歷史時期[A];1997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上)[C];1997年
6 林佑金;陸耀輝;;廣州珠江電廠冷卻水工程的試驗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C];1999年
7 高小強;鄭忠;;自組織經驗進化預測模型[A];1999年中國智能自動化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1999年
8 陳芝久;林偉漢;杭玲;;小型制冷壓縮機制冷劑流道的數(shù)學模型研究[A];上海制冷學會一九八九年年會論文集[C];1989年
9 周和敏;李貴奇;狄向華;;直接還原鐵和高爐煉鐵生產流程環(huán)境負荷評價[A];2000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上)——2000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10 陳美發(fā);盧永金;季永興;;崇明北沿灘涂促淤圍墾水流數(shù)學模型研究(之一)[A];第十四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品 吳榮先;[N];中國冶金報;2000年
2 玲玲;[N];山東科技報;2000年
3 ;[N];世界金屬導報;2000年
4 陳守明;[N];世界金屬導報;2000年
5 ;[N];中國建材報;2001年
6 ;[N];中國冶金報;2001年
7 王維興;[N];中國冶金報;2001年
8 中國金屬學會供稿;[N];中國冶金報;2001年
9 葉匡吾;[N];世界金屬導報;2001年
10 劉承軍 南志國;[N];中國礦業(yè)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啟會;高爐冶煉過程的模糊辨識、預測及控制[D];浙江大學;2005年
2 郭術義;高爐回旋區(qū)湍流特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3 史巖彬;基于CFD/NHT分析技術的高爐煉鐵過程建模與仿真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桂利;時間序列方法在臨鋼六號高爐鐵水含硅量預測中的應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1年
2 李淑萍;大顆粒無水硫酸鈉結晶工藝及數(shù)學模型研究[D];華北工學院;2001年
3 陳永國;褐煤溫和氣化試驗及預測焦油產率的數(shù)學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1年
4 賈海朋;擺式列車傾擺機構數(shù)學模型研究及優(yōu)化設計[D];大連鐵道學院;2001年
5 王巖;模式識別技術在煉鐵工藝優(yōu)化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2年
6 陳秋華;高爐槽下配料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2年
7 可素娟;黃河內蒙古河段封河預報數(shù)學模型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2年
8 陳華;后石電廠溫排水的數(shù)學模型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9 劉顯著;爐溫預測及智能控制的研究和實現(xiàn)[D];浙江大學;2003年
10 王康軍;低滲透白云巖儲層酸壓物模與數(shù)模研究及應用[D];西南石油學院;2003年
本文關鍵詞:中國煉鐵高爐數(shù)學模型的研究與應用現(xiàn)狀,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15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ysx/211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