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類型復發(fā)事件數(shù)據(jù)半?yún)?shù)模型的統(tǒng)計推斷
本文選題:多類型復發(fā)事件 切入點:估計方程 出處:《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在生物醫(yī)學、機械工業(yè)、人口學和生態(tài)學等領域中,研究的個體對象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可能經(jīng)歷多次我們感興趣的事件,例如機器發(fā)生故障,患者疾病的發(fā)作等,這種事件在生存分析中被稱復發(fā)事件,相應的復發(fā)時間組成的數(shù)據(jù)稱為復發(fā)事件數(shù)據(jù)。當只對一種事件類型的結果感興趣時,得到的就是單類型復發(fā)事件數(shù)據(jù),如果研究中感興趣的事件類型結果不止一種時,得到的就是多類型復發(fā)事件數(shù)據(jù)。由于復發(fā)事件數(shù)據(jù)具有次序性和相依性,并且由于刪失時間的存在,導致復發(fā)事件數(shù)據(jù)往往是很復雜的。自上世紀80年代起,越來越多的國內(nèi)外學者致力于研究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也得到了許多具有實際意義的結果。關于復發(fā)事件數(shù)據(jù),我們感興趣的往往是協(xié)變量對于復發(fā)事件的影響程度,至今為止學者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回歸模型來研究協(xié)變量對于復發(fā)事件的影響,學者們主要從復發(fā)事件的間隔時間和復發(fā)事件本身這兩方面入手來研究復發(fā)事件數(shù)據(jù)。本文第一章首先介紹了復發(fā)事件的一些背景知識和常用概念以及生存分析在復發(fā)事件研究用到一些定義和基礎知識和本文用到的基本模型和基本估計方法,第二章綜述了學者們在不同的角度下對復發(fā)事件數(shù)據(jù)進行研究的一些成果,本文的第三章在Lin等人于2000年提出的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作為不同事件類型在時刻t與參考事件類型的平均復發(fā)次數(shù)的比較的模型,并給出該模型的參數(shù)估計值,以及估計的漸進性質(zhì)。
[Abstract]:In biomedical, mechanical, demographic, and ecological fields, individual subjects may experience many events of interest to us over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such as machine failure, patient illness, etc. This kind of event is called recurrence event in survival analysi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currence time component data is called recurrence event data. When only interested in the result of one type of event, we get the single type recurrence event data. If there is more than one result of the event type of interest in the study, what is obtained is the multi-type recurrence event data, because of the order and dependence of the recurrence event data, and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censored time, Since -20s, more and more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research and solution of this problem, and obtained a lot of practical results. We are often interested in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covariables on recurrent events. So far, scholars have proposed various regression model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ovariables on recurrent event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background knowledge, common concepts and survival analysis of recurrent events. In the study of recurrence events, some definitions and basic knowledge, basic models and basic estimation methods used in this paper are used. In the second chapter, we summarize some achievements of scholars' research on recurrence event data from different angles. The third chapter is based on the model proposed by Lin et al in 2000.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model which can be used to compare the average recurrence times of different event types at time t with that of reference event type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and give the parameter estimates of the model and the asymptotic properties of the estimations.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O2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志忠;郭興翠;周玉娜;;非線性半?yún)?shù)模型的虛擬觀測法[J];數(shù)學理論與應用;2007年02期
2 李智;曹石云;;殘差自回歸半?yún)?shù)模型的參數(shù)估計[J];經(jīng)濟數(shù)學;2009年02期
3 胡宏昌;徐建成;;半?yún)?shù)模型的小波估計及其在變形分析中的應用[J];測繪科學;2010年05期
4 趙啟龍;王俊雷;戢銳;周慶豐;;基于半?yún)?shù)模型的滑坡段數(shù)據(jù)估計與預測[J];地理空間信息;2012年02期
5 黃凱;;半?yún)?shù)模型精度研究[J];測繪工程;2013年03期
6 張俊;文鴻雁;張顯云;;半?yún)?shù)模型補償最小二乘平滑參數(shù)求解新方法[J];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02期
7 李季;潘孟春;羅詩途;羅飛路;;半?yún)?shù)模型在載體干擾磁場補償中的應用研究[J];儀器儀表學報;2013年09期
8 成平;;關于半?yún)?shù)模型中自適應估計的幾點注記[J];應用概率統(tǒng)計;1985年02期
9 梁華;成平;;半?yún)?shù)模型估計有效性的一些結果[J];科學通報;1993年04期
10 梁華;半?yún)?shù)模型的漸近有效性[J];自然科學進展;199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趙國慶;張建帥;;半?yún)?shù)模型及在大壩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處理中的應用[A];江蘇省測繪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周勇;;生存分析中變系數(shù)風險模型的一些進展[A];中國現(xiàn)場統(tǒng)計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松林;非線性半?yún)?shù)模型最小二乘估計理論及應用研究[D];武漢大學;2003年
2 潘雄;半?yún)?shù)模型的估計理論及其應用[D];武漢大學;2005年
3 胡宏昌;半?yún)?shù)模型的估計方法及其應用[D];武漢大學;2004年
4 諶自奇;半?yún)?shù)模型中的剖面似然方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5 孫靜;若干非參數(shù)和半?yún)?shù)模型的穩(wěn)健估計和特征篩選[D];山東大學;2013年
6 袁裕澤;半?yún)?shù)模型和近單位根過程的統(tǒng)計推斷[D];浙江大學;2011年
7 楊隨根;復雜數(shù)據(jù)半?yún)?shù)模型的統(tǒng)計推斷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4年
8 張君;測量誤差數(shù)據(jù)下半?yún)?shù)模型與非線性模型的若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趙越;半?yún)?shù)模型的統(tǒng)計推斷及其在金融中的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10 馬慧娟;偏差數(shù)據(jù)下的半?yún)?shù)模型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景海;非參數(shù)與半?yún)?shù)模型的估計及應用[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5年
2 王文忠;多類型復發(fā)事件數(shù)據(jù)半?yún)?shù)模型的統(tǒng)計推斷[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3 張光鋒;協(xié)變量缺失下的半?yún)?shù)模型的統(tǒng)計研究與應用[D];重慶理工大學;2015年
4 封維波;半?yún)?shù)模型的進一步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5 桂香;幾種情況下半?yún)?shù)模型的估計及性質(zhì)[D];中南大學;2007年
6 姚婷;帶有鞅差誤差的半?yún)?shù)模型的推廣性質(zhì)和應用[D];南京大學;2013年
7 韓玉濤;中國人口預測的半?yún)?shù)模型[D];河南科技大學;2011年
8 楊秀娟;半?yún)?shù)模型中非參數(shù)分量的同時置信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3年
9 劉運航;半?yún)?shù)模型理論及其在大地測量中的應用[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8年
10 宛立杰;半?yún)?shù)模型的估計與檢驗[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6150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ysx/161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