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信息工程論文 >

差分相移鍵控DWDM系統(tǒng)四波混頻噪聲建模方法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29 08:49

  本文關鍵詞:差分相移鍵控DWDM系統(tǒng)四波混頻噪聲建模方法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密集波分復用 非線性效應 八進制幅度差分相移鍵控 八進制差分相移鍵控


【摘要】:隨著密集波分復用系統(tǒng)(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DWDM)越來越廣泛的運用,該系統(tǒng)中包括四波混頻效應(Four Wave Mixing,FWM)在內非線性效應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為了縮短對DWDM系統(tǒng)數(shù)值優(yōu)化和評估的時間以及提高光纖通信系統(tǒng)頻譜利用率,本文主要做了兩項工作。第一,采用半解析模型來計算色散管理DWDM系統(tǒng)的簡并和非簡并四波混頻的方差,其中調制格式為純的和混合的正交差分相移鍵控(Differential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DQPSK)/差分相移鍵控(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DPSK)/開關鍵控(On Off Keying,OOK)。該模型包括了對于精確數(shù)值結果的各種傳播效應。本文色散管理使用了新的色散圖,由增大有效面積的正色散光纖(Enlarged Effective Area Positive Dispersion Fiber,EF-PDF),色散斜率補償光纖(Slope Compensating and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iber,SCDCF),非歸零色散位移光纖(No-Zero Dispersion Shifted Fiber,NZDSF)組成。用此新模型驗證了,在所有信道具有相同的平均發(fā)射功率和波特率時,混合DQPSK/OOK信道中的FWM噪聲的影響比純DQPSK和混合DQPSK/DPSK信道更嚴重。也表明了對于大量信道而言FWM效率對發(fā)射脈沖的峰值功率有很強的依賴性,主要歸因于由交叉相位調制(Cross Phase Modulation,XPM)誘導的泵浦信道脈沖形狀的準線性演進。第二,基于Optisystem軟件搭建了2.88Tb/s(40-Gbaud/ch)150GHz信道間隔的八進制調制DWDM系統(tǒng)。這里的八進制調制格式包括兩種類型:八進制幅度差分相移鍵控(8 Amplitude Phase Shift Keying,8APSK)和八進制差分相移鍵控(8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D8PSK)。仿真結果表明:當探測信道為8APSK,隨著8APSK幅度調制指數(shù)的增大,抗非線性能力也隨之增大,但綜合考慮到非線性、色散及各種噪聲的影響,調制指數(shù)存在一個最佳范圍;幅度調制指數(shù)優(yōu)化的8APSK信號傳輸性能要優(yōu)于D8PSK,抗非線性的能力也相對較強;在每信道的平均功率一致的情況下,D8PSK調制的泵浦信道相對于8APSK調制的泵浦信道對四波混頻噪聲貢獻要更大一些。
【關鍵詞】:密集波分復用 非線性效應 八進制幅度差分相移鍵控 八進制差分相移鍵控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郵電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N929.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章 緒論7-12
  • 1.1 光纖通信系統(tǒng)發(fā)展歷程及概況7-8
  • 1.2 課題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8-10
  • 1.3 本文主要內容與結構安排10-12
  • 第二章 二進制及四進制差分相移鍵控12-37
  • 2.1 色散圖12-13
  • 2.2 RZ-DPSK與RZ-OOK的比較13-20
  • 2.2.1 使用DPSK傳輸格式后接收機靈敏度的優(yōu)勢14-17
  • 2.2.2 RZ-DPSK和RZ-OOK之間非線性容限的比較17-20
  • 2.3 用數(shù)值模擬建模DPSK性能20-23
  • 2.4 平衡檢測DQPSK23-36
  • 2.4.1 對于單跨傳輸純DQPSK信道的簡并FWM模型23-27
  • 2.4.2 單跨度的非對稱非簡并模型和DQPSK/DPSK/OOK信道的混合組合27-30
  • 2.4.3 對于多跨傳輸?shù)腇WM模型和DQPSK/DPSK/OOK信道的各種組合30-34
  • 2.4.4 對于DQPSK接收器的FWM噪聲導致系統(tǒng)性能的降低34-35
  • 2.4.5 數(shù)值結果與討論35-36
  • 2.5 本章小結36-37
  • 第三章 單信道D8PSK與8APSK傳輸特性分析37-49
  • 3.1 D8PSK信號的調制與解調37-40
  • 3.1.1 D8PSK傳輸系統(tǒng)37
  • 3.1.2 D8PSK的編碼器37-39
  • 3.1.3 D8PSK解調器和接收器39-40
  • 3.2 8APSK信號的調制與解調40-41
  • 3.2.1 8APSK的編碼器40
  • 3.2.2 8APSK解調器和接收器40-41
  • 3.3 D8PSK信號的數(shù)值模擬41-43
  • 3.4 D8PSK系統(tǒng)的非線性損耗分析43-45
  • 3.5 模擬結果與討論45-47
  • 3.6 本章小結47-49
  • 第四章 多信道D8PSK與8APSK傳輸特性分析49-54
  • 4.1 基于OptiSystem的仿真模型49-50
  • 4.1.1 仿真系統(tǒng)基本參數(shù)設置49
  • 4.1.2 非線性分離模型中相關參數(shù)的設置49-50
  • 4.1.3 8APSK調制的探測信道誤碼率近似計算方法50
  • 4.2 仿真結果與分析50-53
  • 4.2.1 中心信道為8APSK調制時的情況51-52
  • 4.2.2 中心信道為D8PSK調制時的情況52-53
  • 4.3 本章小結53-54
  •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54-55
  • 參考文獻55-58
  • 附錄1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撰寫的論文58-59
  • 附錄2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參加的科研項目59-60
  • 致謝6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Kohji Toda,黃金湘;構成正交相移鍵控系統(tǒng)的超聲方法[J];壓電與聲光;1991年02期

2 張劍;;符號內連續(xù)相位差分相移鍵控調制方法[J];電訊技術;2010年08期

3 孫愛英;數(shù)字視頻相移鍵控調制技術[J];山西電子技術;2002年04期

4 劉亮;吳琳;張帆;朱立新;陳章淵;;差分相移鍵控和開關鍵控信號的混合傳輸實驗[J];光學學報;2010年03期

5 張矩森;;相移鍵控(差分相移鍵控)無線電系統(tǒng)所需的幅射帶寬[J];通訊裝備;1979年02期

6 時宏偉;;二進制相移鍵控的異或門實現(xiàn)[J];電訊技術;1989年03期

7 楊俊飛;張效民;潘峰;吳志強;;基于差分相移鍵控的水聲數(shù)據(jù)傳輸技術研究[J];計算機仿真;2006年07期

8 席麗霞;秦江星;趙鑫媛;張曉光;;只需一個解調器的偏分復用差分相移鍵控系統(tǒng)實驗實現(xiàn)[J];光學學報;2011年03期

9 齊鳴;張新亮;黃德修;;可調馬赫-曾德爾干涉儀型差分相移鍵控解調器[J];中國激光;2006年12期

10 黃小晶,楊天祥,王端驤;兩次基帶處理——偏移正交相移鍵控調制技術[J];通信學報;198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方光青;張曉光;許瑋;席麗霞;段高燕;;差分相移鍵控格式產生與解調的實驗研究[A];第一屆中國高校通信類院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余文科;婁采云;邢燕飛;趙曉凡;陸丹;霍力;;差分相移鍵控的非歸零到歸零格式轉換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洪進;40G和100G光通信模塊的發(fā)展和應用[N];人民郵電;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何晶;先進調制格式及其在光纖無線通信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2 何晶;先進調制格式及其在光纖無線通信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滕之禹;差分相移鍵控DWDM系統(tǒng)四波混頻噪聲建模方法的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6年

2 熊勇;偏振復用差分正交相移鍵控信號的傳輸特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趙壯;基于平板波導器件的多階差分相移鍵控信號解調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宋英杰;多進制超相移鍵控調制—MHPSK在衛(wèi)星通信中的應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5 喬軍偉;基于相移鍵控方式的低速數(shù)字通信系統(tǒng)的設計[D];四川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94108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94108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ab6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