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基地被動雷達聯(lián)合檢測技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03 00:50
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主動雷達,被動雷達通過接收分析外界的未知電磁波信號來發(fā)現(xiàn)并定位目標,極大地提高了自身的隱蔽性并且降低了布置成本,但由于較低的外輻射源功率和未知的外輻射源信號形式,單臺被動雷達的檢測性能難以得到保證。通過聯(lián)合多個被動雷達接收站分析不同外輻射源發(fā)射的信號構建成多發(fā)多收的被動雷達網(wǎng)絡,一是可以增大空間分集帶來的增益從而提高檢測性能并減小復雜環(huán)境帶來的影響,二是根據(jù)被動雷達的地理位置和目標回波信號中攜帶的信息參數(shù)可以做到對目標的實時定位。本文將圍繞多基地被動雷達網(wǎng)絡的目標檢測問題進行以下研究:1.本文將被動雷達接收信號建模成多個參考信號(來自不同外輻射源的直達波信號可分離)和一個監(jiān)測信號(目標回波由多個外輻射源的目標散射信號組成),并分析了被動雷達的預處理流程說明這種模型的合理性。在這種模型的基礎上推導了具有多個陣元陣列天線的單部被動雷達在已知噪聲條件下的恒虛警檢測器,并通過仿真實驗給出了該設定門限下理論性能與真實性能的對比;2.根據(jù)被動雷達接收機之間的信息融合在整個組網(wǎng)雷達系統(tǒng)處理流程中的發(fā)生時機不同,本文將多基地被動雷達網(wǎng)絡的聯(lián)合檢測方法分為檢測前融合、檢測后融合和中心化檢測三...
【文章來源】:電子科技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與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歷史與現(xiàn)狀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以及結構安排
第二章 基于外輻射源的被動雷達目標檢測技術
2.1 被動雷達天線接收信號預處理流程
2.1.1 自適應波束形成
2.1.2 盲信道均衡
2.1.3 基于自適應濾波的雜波抑制
2.2 被動雷達目標檢測器的構造
2.2.1 基于TDA補償?shù)木W(wǎng)格化檢測
2.2.2 基于互模糊函數(shù)(CAF)的恒虛警檢測器
2.2.3 基于極大似然準則(GLRT)構造的檢測器
2.3 被動雷達目標檢測器的性能仿真與比較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多基地被動雷達聯(lián)合目標檢測問題
3.1 基于檢測后融合(DBF)的多基地被動雷達聯(lián)合檢測方法
3.2 基于檢測前融合(FBD)的多基地被動雷達聯(lián)合檢測方法
3.3 基于接收信號融合的中心化聯(lián)合檢測方法
3.3.1 基于中心化互模糊函數(shù)(C-CAF)的聯(lián)合檢測方法
3.3.2 基于Gram-GLRT聯(lián)合檢測方法
3.4 聯(lián)合檢測算法的性能仿真及對比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多基地被動雷達的檢測前跟蹤
4.1 被動雷達系統(tǒng)的兩種檢測方法
4.1.1 先檢測后跟蹤方法
4.1.2 先跟蹤后檢測方法
4.2 粒子濾波理論基礎
4.2.1 貝葉斯估計理論及蒙特卡洛積分
4.2.2 序貫重要性采樣及重采樣算法
4.3 粒子濾波方法在被動雷達網(wǎng)絡檢測前跟蹤場景中的特化
4.3.1 被動雷達網(wǎng)絡檢測前跟蹤的粒子狀態(tài)轉移模型
4.3.2 基于虛警代價的粒子權重計算方法
4.3.3 算法流程步驟
4.4 被動雷達網(wǎng)絡檢測前跟蹤仿真實現(xiàn)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全文總結與展望
5.1 全文總結
5.2 后續(xù)工作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非合作雷達輻射源的無源雷達技術綜述[J]. 宋杰,何友,蔡復青,唐小明. 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9(09)
[2]粒子濾波評述[J]. 程水英,張劍云. 宇航學報. 2008(04)
[3]無源探測與跟蹤雷達系統(tǒng)技術及其發(fā)展[J]. 王俊,保錚,張守宏. 雷達科學與技術. 2004(03)
[4]未來戰(zhàn)爭中的“沉默哨兵”——外輻射源目標探測與跟蹤雷達[J]. 王小謨,吳曼青,王政. 現(xiàn)代軍事. 2000(10)
碩士論文
[1]基于TBD的被動雷達目標檢測技術[D]. 尤少欽.電子科技大學 2019
[2]基于多外輻射源的被動雷達目標檢測算法研究[D]. 張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7
[3]基于動態(tài)規(guī)劃的檢測前跟蹤算法研究[D]. 趙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261523
【文章來源】:電子科技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與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歷史與現(xiàn)狀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以及結構安排
第二章 基于外輻射源的被動雷達目標檢測技術
2.1 被動雷達天線接收信號預處理流程
2.1.1 自適應波束形成
2.1.2 盲信道均衡
2.1.3 基于自適應濾波的雜波抑制
2.2 被動雷達目標檢測器的構造
2.2.1 基于TDA補償?shù)木W(wǎng)格化檢測
2.2.2 基于互模糊函數(shù)(CAF)的恒虛警檢測器
2.2.3 基于極大似然準則(GLRT)構造的檢測器
2.3 被動雷達目標檢測器的性能仿真與比較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多基地被動雷達聯(lián)合目標檢測問題
3.1 基于檢測后融合(DBF)的多基地被動雷達聯(lián)合檢測方法
3.2 基于檢測前融合(FBD)的多基地被動雷達聯(lián)合檢測方法
3.3 基于接收信號融合的中心化聯(lián)合檢測方法
3.3.1 基于中心化互模糊函數(shù)(C-CAF)的聯(lián)合檢測方法
3.3.2 基于Gram-GLRT聯(lián)合檢測方法
3.4 聯(lián)合檢測算法的性能仿真及對比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多基地被動雷達的檢測前跟蹤
4.1 被動雷達系統(tǒng)的兩種檢測方法
4.1.1 先檢測后跟蹤方法
4.1.2 先跟蹤后檢測方法
4.2 粒子濾波理論基礎
4.2.1 貝葉斯估計理論及蒙特卡洛積分
4.2.2 序貫重要性采樣及重采樣算法
4.3 粒子濾波方法在被動雷達網(wǎng)絡檢測前跟蹤場景中的特化
4.3.1 被動雷達網(wǎng)絡檢測前跟蹤的粒子狀態(tài)轉移模型
4.3.2 基于虛警代價的粒子權重計算方法
4.3.3 算法流程步驟
4.4 被動雷達網(wǎng)絡檢測前跟蹤仿真實現(xiàn)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全文總結與展望
5.1 全文總結
5.2 后續(xù)工作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非合作雷達輻射源的無源雷達技術綜述[J]. 宋杰,何友,蔡復青,唐小明. 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9(09)
[2]粒子濾波評述[J]. 程水英,張劍云. 宇航學報. 2008(04)
[3]無源探測與跟蹤雷達系統(tǒng)技術及其發(fā)展[J]. 王俊,保錚,張守宏. 雷達科學與技術. 2004(03)
[4]未來戰(zhàn)爭中的“沉默哨兵”——外輻射源目標探測與跟蹤雷達[J]. 王小謨,吳曼青,王政. 現(xiàn)代軍事. 2000(10)
碩士論文
[1]基于TBD的被動雷達目標檢測技術[D]. 尤少欽.電子科技大學 2019
[2]基于多外輻射源的被動雷達目標檢測算法研究[D]. 張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7
[3]基于動態(tài)規(guī)劃的檢測前跟蹤算法研究[D]. 趙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2615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26152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