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信息工程論文 >

基于頭戴顯示的微納結構光學特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7 05:00
  增強現(xiàn)實型頭戴顯示器是一種在觀察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同時顯示虛擬信息的近眼顯示器,近年來廣泛應用于軍事和民用領域。目前,頭戴顯示器正朝著小型化、輕量化、全彩色的方向發(fā)展,因此對系統(tǒng)尺寸和重量、顯示圖像質量和亮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論文圍繞頭戴顯示器中的兩項關鍵技術——全息波導成像系統(tǒng)和微顯示器開展研究,基于光柵理論、廣義斯涅爾定律、表面等離子體激元等現(xiàn)有理論,探索了微納結構對電磁波的調制機理、新型衍射光柵的衍射機理、超表面結構頻率選擇和偏振轉化機理。通過理論推導和嚴格耦合波分析法、有限元法等數(shù)值分析方法,對微納結構光學特性,及其在頭戴顯示方面的實際應用展開研究。研究單色和復合體全息光柵的衍射特性、光譜特性和雜散光現(xiàn)象,建立復合體全息光柵折射率理論模型。通過優(yōu)化幾何結構,提高衍射效率,降低雜散光,獲得了具有較高出耦合衍射效率、較少雜散光的基于復合體全息光柵的彩色全息波導成像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紅、綠、藍光均勻出射。研究一維金屬光柵和體全息光柵組合的雙層耦合光柵的衍射特性、光譜特性和亮度效率,推導了雙層耦合光柵的布拉格條件,優(yōu)化金屬光柵結構,提高衍射效率和亮度效率。將雙層耦合光柵應用于全息波導成像系統(tǒng),獲... 

【文章來源】:東南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基于頭戴顯示的微納結構光學特性研究


部分軍用頭戴顯示器

立體圖像,雙目,雙像,顯示器


頭戴顯示器從最初輔助空軍作戰(zhàn),到如今廣泛應用于軍事、生產、醫(yī)療、教育、娛樂等領域,經歷了結構和性能的幾次更新?lián)Q代。如圖 1-3 所示,按照像源和人眼匹配數(shù)量分類,頭戴顯示器可以分成單像源單目型、單像源雙目型和雙像源雙目型三種。單像源單目型的顯示方式是由一個像源,經過一套光學系統(tǒng),在一只眼睛前成像。這種結構重量較輕,裝配精度要求不高,但是由于雙眼接收的亮度不均,長時間佩戴會引起視覺疲勞或眩暈,頭部單側有壓迫感,且無法顯示深度信息。單像源雙目型的顯示方式是由一個像源,分光后經過兩套光學系統(tǒng),在兩只眼睛前成像。這種方式解決了單像源單目顯示引起的視覺不適問題,但是增大了裝配難度;同時,采用這種方式的像源通常裝配在前額或雙眼之間,系統(tǒng)重心前置,所以降低了佩戴舒適度;此外,分光使得像源亮度減半,這對像源亮度的要求較高。雙像源雙目型的顯示方式是由兩個像源,各自經過一套光學系統(tǒng),在兩只眼睛前成像[15]。這種方式系統(tǒng)最復雜,重量最重,裝配精度最高,但是可以將像源及其光學系統(tǒng)后置,減輕面部承重,提高佩戴舒適度,此外,可以實現(xiàn)較大的視場,以及呈現(xiàn)更為立體圖像。因此,目前雙像源雙目顯示成為了頭戴顯示器的主流方式。

示意圖,反射式,傳輸系統(tǒng),光學


但是缺點為系統(tǒng)較復雜,裝配精度較高[20]。如圖1-5 所示,按離軸光學元件的不同,折/反射式光學系統(tǒng)可以分為平面型、曲面型和波導型。平面型的離軸光學元件有偏振分束鏡、平面反射鏡、相位共軛材料和級聯(lián)反射鏡,曲面型有曲面反射鏡、曲面反射鏡陣列和全反射自由曲面棱鏡,波導型以波導為傳輸載體,以微鏡陣列、棱鏡或衍射元件為波導耦合器。由于平面型和曲面型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折/反射式光學系統(tǒng),所以整個系統(tǒng)體積較大、且較為笨重。波導的使用可以將像源置于遠離人眼的位置,使系統(tǒng)重心后移,同時將光路折返限定在輕薄的波導結構中,減小系統(tǒng)尺寸。波導成像系統(tǒng)主要包括波導及其入/出耦合器。早期的波導耦合器為棱鏡和反射鏡陣列,由于反射鏡需要與波導呈大角度排列,以及棱鏡自身的尺寸限制,早期波導型結構的厚度依然較大。近幾年,衍射光學元件逐漸取代折/反射光學元件,用作平板波導的耦合器,厚度僅為幾微米,進一步減小了系統(tǒng)尺寸和重量。偏振分束鏡 平面反射鏡 相位共軛材料 級聯(lián)反射鏡(a)平面型曲面反射鏡 曲面反射鏡陣列 全反射自由曲面棱鏡(b)曲面型微鏡陣列 衍射元件(c)波導型圖 1-5 折/反射式光學傳輸系統(tǒng)示意圖。分為(a)平面型、(b)曲面型和(c)波導型三類。


本文編號:294114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94114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7f3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