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雙單邊帶離散多音頻信號全光波長變換的多路傳輸系統(tǒng)
本文選題:光通信 + 全光波長變換。 參考:《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17年10期
【摘要】:理論分析和模擬仿真了雙單邊帶離散多音頻(Twin-SSB-DMT)信號經(jīng)全光波長變換(AOWC)實現(xiàn)的多路傳輸。從理論方面研究雙單邊帶信號的產(chǎn)生原理,并對轉(zhuǎn)換光與原始信號光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了分析。通過設置推挽式調(diào)制器雙臂射頻信號,得到左單邊帶為離散多音頻-正交幅度調(diào)制(DMT-4QAM)、右單邊帶為DMT-16QAM的雙單邊帶信號。傳輸速率為20Gbit·s~(-1)的雙單邊帶信號經(jīng)過半導體光放大器中四波混頻效應產(chǎn)生了1~8路高質(zhì)量的轉(zhuǎn)換光,且轉(zhuǎn)換光攜帶原始信號光數(shù)據(jù),從而實現(xiàn)高階信號的多播傳輸。模擬結(jié)果表明:雙單邊帶DMT信號在低成本下提高了頻譜效率和波長帶寬的利用率,改善了整個AOWC系統(tǒng)的性能。從星座圖和誤碼率曲線可以看出,接收端可對8路偏振不敏感的多播信號實現(xiàn)無串擾直接接收,信噪比代價低,進而有利于實現(xiàn)高質(zhì)量的多播系統(tǒng)。
[Abstract]: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are performed to simulate the multiple transmission of Twin-SSB-DMTT signals with dual single sideband discrete multi-audio signals by all-optical wavelength conversion (AOWC). In this paper, the generating principle of double single sideband signal is studied theoreticall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verted light and original signal light is analyzed. By setting the dual-arm radio frequency signal of push-pull modulator, the double sideband signals with discrete multi-audio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DMT-4QAMN) and DMT-16QAM (right SSB) are obtained. The double single sideband (SSB) signal with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20Gbit Schi-1) generates 1 / 8 channels of high quality conversion light through the four wave mixing effect in the 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 and the converted light carries the original signal optical data, thus realizing the multicast transmission of the high order signa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dual single sideband (DMT) signals can improve the spectral efficiency and wavelength bandwidth efficiency at low cost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AOWC system. From the constellation diagram and the error rate curv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receiver can directly receive 8 polarization insensitive multicast signals without crosstalk, and the SNR is low,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high quality multicast system.
【作者單位】: 河北工業(yè)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河北工業(yè)大學天津市電子材料與器材重點實驗室;
【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F2014202036,F2015202331) 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15JCYBJC17000)
【分類號】:TN929.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J.J.蓋盧克 ,孟文杰;單邊帶廣播幾種可能的方案[J];廣播與電視技術(shù);1981年05期
2 錢尚平;;單邊帶發(fā)射機有關(guān)包絡的幾個問題[J];電子技術(shù);1964年10期
3 胡思益;;比較調(diào)頻和單邊帶的制度增益[J];通訊裝備;1980年02期
4 鄭淑文;;單邊帶和獨立邊帶技術(shù)(一)[J];通訊裝備;1981年03期
5 楊玉泉;關(guān)于短波單邊帶廣播的幾點想法[J];廣播與電視技術(shù);1982年05期
6 焦瑞萍;;短波單邊帶廣播研究動向[J];電聲技術(shù);1987年06期
7 陳祖恩;單邊帶發(fā)送與接收[J];廣播與電視技術(shù);1993年02期
8 胡遼林,劉增基,楊國慶;光的單邊帶傳輸?shù)男阅苎芯縖J];光子學報;2004年02期
9 劉香玲;劉增基;李建東;岳鵬;;單邊帶光纖承載射頻系統(tǒng)的性能改進研究[J];光學學報;2011年06期
10 森本重武 ,小兵;短波單邊帶廣播的變遷[J];廣播與電視技術(shù);1982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肖學智;伍浩成;;光信息傳輸和交換中的全光波長變換技術(shù)[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上冊)[C];1999年
2 周田華;;基于取代波長變換器的波長重路由算法研究[A];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新進展——2005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王維濤;安洪勇;;全光波長變換的OptiSystem實現(xiàn)[A];2008'中國信息技術(shù)與應用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一)[C];2008年
4 熊小君;王陸唐;方捻;黃肇明;;采用SOA-Sagnac光纖干涉儀的全光波長變換的研究與實驗[A];第三屆中國光通信技術(shù)與市場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劉剛;余重秀;張茹;楊向東;;時分復用到波分復用信道的全光多路波長變換[A];全國第十一次光纖通信暨第十二屆集成光學學術(shù)會議(OFCIO’2003)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四川 鐘政;消除DE1102型德勁收音機 接收單邊帶節(jié)目時的顫音[N];電子報;2004年
2 成都 黃敏豐 黃柯;單邊帶接收機的455kHz振蕩器[N];電子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毛雅亞;面向相位調(diào)制信號的全光碼型轉(zhuǎn)換與波長變換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2 方捻;全光波長變換器及其在光網(wǎng)絡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大學;2005年
3 楊罕;光通信用短脈沖源的研制及其在波長變換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4 劉剛;全光波長變換[D];四川大學;2004年
5 王肇穎;光纖超短脈沖光源和全光波長變換技術(shù)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6 張雷;波長變換WDM網(wǎng)絡中路由與波長配算法的研究及網(wǎng)絡性能分析[D];電子科技大學;2002年
7 盧嘉;四波混頻效應在Radio-over-Fiber系統(tǒng)和全光波長變換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8 馮歡;超快光網(wǎng)絡中全光再生系統(tǒng)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15年
9 孫振超;全光偽隨機序列發(fā)生與速率倍增系統(tǒng)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10 延雙毅;超高速光通信系統(tǒng)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及其系統(tǒng)實現(xiàn)[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麗鳳;衛(wèi)星導航GNSS新體制信號捕獲與跟蹤方法的研究[D];中國民航大學;2016年
2 張曄;基于受激布里淵散射效應單邊帶信號產(chǎn)生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3 張義軍;ROF通信系統(tǒng)中單邊帶抑制技術(shù)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4 苗鑫;基于FPGA的單邊帶SSB發(fā)送接收系統(tǒng)[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5 胡園園;基于FWM偏振復用OFDM信號全光波長變換的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嚴小玲;基于四波混頻效應的全光波長變換研究[D];江南大學;2016年
7 王長樂;射頻電控光波長變換技術(shù)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8 張寧;全光信號波長變換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8年
9 周慧;正交頻分復用信號的全光波長變換性能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10 王維濤;基于四波混頻效應的全光波長變換[D];聊城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9115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911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