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寬帶定位的AGV定位跟蹤算法研究
本文選題:AGV跟蹤 切入點:超寬帶定位 出處:《信號處理》2017年04期
【摘要】:為了對室內運行的AGV定位跟蹤,本文提出一種基于超寬帶定位的AGV定位跟蹤算法。首先針對3基站TDOA定位方法存在基站附近及其遮擋區(qū)域定位錯誤概率高的問題,本文算法利用目標運動信息輔助降低定位錯誤概率;其次針對室內環(huán)境制約造成機動AGV的跟蹤困難問題,本文算法首先對室內環(huán)境信息進行描述,采用目標預測位置到障礙物區(qū)域的張角作為輔助信息對多模型跟蹤算法中模型集進行更新,最后進行狀態(tài)估計。本文算法將運動先驗信息引入到定位方法中,具有定位準確概率高的優(yōu)點;將環(huán)境先驗信息引入到跟蹤算法,具有錯誤估計概率低的優(yōu)點。通過仿真實驗證明,本文算法具有較低的跟蹤錯誤概率和較高的定位正確概率,能夠有效實現(xiàn)3基站條件下室內運動AGV的定位和跟蹤。
[Abstract]:In order to track indoor AGV loc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AGV location tracking algorithm based on UWB localization. Firstly, the problem of high error probability in the location near the base station and its occlusion region exists in the three base station TDOA location methods. In this paper, the target motion information is used to help reduce the error probability of location. Secondly, aiming at the difficulty of tracking maneuvering AGV caused by indoor environment constraints, this algorithm firstly describes the indoor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The model set of multi-model tracking algorithm is updated with the angle from target prediction position to obstacle area as auxiliary information, and the state estimation i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the prior motion information is introduced into the localization method. It has the advantage of high accuracy probability of location, introducing prior information of environment into tracking algorithm, which has the advantage of low probability of error estim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has lower probability of tracking error and higher probability of correct location. It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positioning and tracking of indoor motion AGV under the condition of 3 base stations.
【作者單位】: 深圳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
【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16B090918084)
【分類號】:TP23;TN9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Rafael Kolic;超寬帶——走近無線自由[J];電子與電腦;2004年04期
2 裁徐涌;跨越斷層,邁向超寬帶[J];通信世界;2004年45期
3 談敏超 ,田振麗 ,傅海陽;超寬帶——下一代的無線技術[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05年04期
4 張冬梅;劉延申;;兩種標準下的超寬帶體系分析比較[J];中國水運(學術版);2006年04期
5 劉洋;王樹勛;孫曉穎;;基于多種調制方式的超寬帶空時網(wǎng)格編碼[J];吉林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7年01期
6 肖尚輝;江毅;;一種超寬帶信道估計算法及其特性[J];信息與電子工程;2007年02期
7 李新苗;李有明;徐鐵峰;;一種改進型低復雜度的超寬帶信道估計算法[J];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2009年04期
8 楊海波;王艷芬;張傳祥;;認知超寬帶與IEEE 802.11aWLAN的共存研究[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2期
9 焦春雨;常文革;;超寬帶SAR圖像道路提取算法適應性研究[J];雷達科學與技術;2012年06期
10 劉富國;;一種S型的超寬帶左手結構設計[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1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尋覓;歐陽繕;鄧洪高;;一種超寬帶穿墻雷達的目標信號檢測方案[A];第十三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7)論文集[C];2007年
2 王旭輝;;超寬帶網(wǎng)絡技術研究[A];寬帶中國戰(zhàn)略與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30)論文集[C];2012年
3 明艷杰;;超寬帶定位技術在礦井下的應用[A];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第21屆全國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學術會議暨第3屆中國煤礦信息化與自動化高層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1年
4 周先軍;胡修林;張?zhí)N玉;;基于有噪模板的超寬帶快速捕獲算法[A];2005年全國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5 肖尚輝;江毅;;一種低采樣率的超寬帶信道估計算法及其性能分析[A];第十三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7)論文集[C];2007年
6 孟凡寶;;高功率超寬帶電磁脈沖產(chǎn)生和輻射[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1999)[C];1999年
7 宋朝暉;劉志惠;張勝輝;邱景輝;;一種低剖面超寬帶巴倫的研究[A];2003'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C];2003年
8 江瑛;楊宏春;王雄;;新型超寬帶均勻漸變巴倫的設計與研究[A];2009年全國天線年會論文集(下)[C];2009年
9 何玉娟;王德強;劉丹譜;;超寬帶室內多徑信道統(tǒng)計特性[A];第九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10 何玉娟;王德強;劉丹譜;;超寬帶室內多徑信道統(tǒng)計特性[A];第九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巍 李宏宇;203所 超寬帶捷變頻技術國際領先[N];中國航天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曾婭;“超寬帶”將以從未想象的方式連接世界[N];人民郵電;2014年
3 本報記者 曾婭;華為領導超寬帶產(chǎn)業(yè):面向未來的路從腳下開始[N];人民郵電;2014年
4 記者 高遠心;更多超寬帶產(chǎn)品加速問世[N];電子資訊時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盧子月;“超寬帶、無邊界”助運營商應對數(shù)據(jù)洪流[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13年
6 中新;超寬帶新技術助您隔墻長眼[N];廠長經(jīng)理日報;2000年
7 朱新亞;超寬帶踏上漫漫征途[N];中國計算機報;2005年
8 記者 劉純友;新技術“剪掉”電視機信號線[N];安徽日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姚春鴿;面向商業(yè)成功 釋放超寬帶潛能[N];人民郵電;2013年
10 朱新亞;超寬帶命運未定[N];中國計算機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林杰;隨機投影的觀測方法及其在超寬帶信號采樣中的應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2 李邦宇;超寬帶生物雷達成像及生命信號檢測關鍵問題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2年
3 晉良念;超寬帶穿墻雷達成像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4 陳列尊;超寬帶中紅外光參量放大技術及其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5 張偉軍;UWB-HPM空間目標探測雷達實驗系統(tǒng)及其相關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6 李衍忠;超寬帶脈壓雷達信號產(chǎn)生系統(tǒng)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0年
7 周時鳳;超寬帶光放大用新型發(fā)光材料的設計,制備和光學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鄒倩穎;超寬帶電磁場傳播特性模擬與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6年
2 曹煜;微波通信系統(tǒng)中六端口技術的研究與應用[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3 陳培哲;超寬帶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4 馬瑞霞;超寬帶混沌穿墻雷達的成像研究和抗干擾性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5 黃博;低剖面平面模塊化超寬帶陣列天線的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6 MORANDY Yohann Georges Emile;一款超寬帶慣性定位系統(tǒng)[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7 劉咸陽;低剖面超寬帶電小天線設計[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6年
8 王一帆;超寬帶寬波束天線研究與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9 王瑞振;基于SIW的超寬帶端射天線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10 羅明藝;超寬帶及OFDM信號仿真軟件模塊人機接口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6660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66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