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無率糾錯碼和高階QAM調制的收端速率自適應方案
本文關鍵詞:基于無率糾錯碼和高階QAM調制的收端速率自適應方案 出處:《電子學報》2017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無率糾錯碼 正交幅度調制 自適應解調 速率自適應 互信息
【摘要】:現(xiàn)有的自適應解調方案中調制階數(shù)最高僅限于16,且方案分析和設計中沒有考慮信道編碼的譯碼環(huán)節(jié).本文研究適用于高階QAM的自適應解調算法,并結合無率糾錯碼提出一種收端速率自適應方案.接收端有多種解調模式,每種解調模式刪除一個符號中不同數(shù)量的、似然比絕對值最低的幾個比特,以提高解調比特的可靠度和平均互信息.從互信息分析的角度,得到在滿足要求的譯碼誤碼性能時,譯碼所需要的碼字長度的理論結果,進一步給出在譯碼復雜度約束條件下解調模式的選擇方案.以256-QAM調制星座和Raptor碼為例對方案進行了仿真,驗證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和方案的有效性.
[Abstract]:In the existing adaptive demodulation schemes, the maximum modulation order is limited to 16, and the decoding link of channel coding is not considered in the scheme analysis and design. In this paper, an adaptive demodulation algorithm suitable for high-order QAM is studied. The receiver has multiple demodulation modes, each demodulation mode removes a different number of bits in a symbol, and the likelihood is lower than the absolute value of several bi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average mutual information of demodulated bits, from the angle of mutual information analysis,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of decoding codeword length are obtained when the performance of decoding error code meets the requirements. Furthermore, the scheme of demodulation mode selection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decoding complexity is given. The simulation of the scheme is carried out by taking 256-QAM modulation constellation and Raptor code as exampl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scheme are verified.
【作者單位】: 重慶郵電大學移動通信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61471076) 重慶市基礎與前沿研究計劃(No.cstc2015jcyj A40047) 長江學者和創(chuàng)新團隊發(fā)展計劃(No.IRT1299) 重慶市教委科學技術研究項目(No.KJ1600413)
【分類號】:TN911.3
【正文快照】: 1引言自適應編碼調制(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Coding)[1]技術是通信系統(tǒng)中的鏈路自適應技術之一,雖然此技術能夠適應信道特性波動,實現(xiàn)可靠和高效的信息傳輸,但是反饋的開銷較大,反饋控制的復雜度高,同時由于反饋時延帶來的信道狀態(tài)信息誤差可能導致AMC設置出現(xiàn)偏差.對于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婧;劉輝;;鏈路層中速率自適應方法研究[J];電信快報;2008年02期
2 張軍勝;孫沛;萬毅;;一種抗抖動的魯棒性速率自適應算法[J];通信技術;2008年09期
3 郜金剛;;速率自適應業(yè)務終端的設計與實現(xiàn)[J];無線電工程;2009年11期
4 陳松;;一種速率自適應技術的設計[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11年09期
5 喻衛(wèi);匡羅貝;徐明;;一種適用于車路網(wǎng)的速率自適應算法[J];計算機工程;2012年11期
6 曹登昊;鄢楚平;王朝翔;劉芳;;基于802.11的混合鏈路調制速率自適應算法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1年06期
7 王俊;朱翠濤;;速率自適應的無線Mesh網(wǎng)擁塞控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0年19期
8 王航;李德偉;黃海洋;劉志強;陳家雄;;速率自適應透明光傳輸設備方案設計與實現(xiàn)[J];光通信技術;2013年06期
9 馬欣昕,羅濤,尹長川,樂光新;一種新的多用戶多速率自適應MC-DS-CDMA傳輸方案[J];通信學報;2004年12期
10 龍玲麗;楊虹志;梁庭;熊開封;潘小琴;;基于四連桿機構的速率自適應扇形顯示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4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李耀民;張向榮;周正;;速率自適應的TH-SS PPM UWB系統(tǒng)[A];中國航空學會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yè)全國第八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2 馬欣昕;羅濤;尹長川;樂光新;;一種新的多用戶多速率自適應MC-DS-CDMA傳輸方案[A];第九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3 王永利;孫文利;劉澄;;無線局域網(wǎng)中基于博弈論的速率自適應機制[A];2009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機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9年
4 陳耶帆;章堅武;;結合速率自適應的虛擬MIMO傳感網(wǎng)絡跨層優(yōu)化[A];浙江省電子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上海電信新業(yè)務開發(fā)拓展中心 胡曉宇;ADSL升級版更加精彩[N];人民郵電;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吳可鏑;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無速率碼的編譯碼技術與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2 蔣道霞;移動Ad Hoc網(wǎng)絡擁塞控制關鍵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學平;IEEE 802.11n MAC層關鍵技術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2 邊策;微波通信鏈路中速率自適應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3 李傳虎;基于糾刪碼的速率自適應傳輸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4 李芳芳;基于IEEE 802.11n Block ACK機制的速率自適應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6年
5 王傳超;一種速率自適應低階調制解調器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山東大學;2016年
6 范召;無速率Spinal碼的FPGA實現(xiàn)[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7 程冬水;基于WiFi平臺的TDMA協(xié)議設計與實現(xiàn)[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8 李文達;基于IEEE 802.11 Block ACK機制的鏈路自適應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7年
9 張軍勝;無線網(wǎng)絡速率自適應算法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10 盧坡;彈性散射通信中的速率自適應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4323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432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