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時間因素的無線傳感網(wǎng)絡信任模型
本文關鍵詞:基于時間因素的無線傳感網(wǎng)絡信任模型 出處:《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無線傳感網(wǎng)絡 信任模型 時間因素 直接信任 間接信任 綜合信任
【摘要】:考慮到WSN節(jié)點的交互時延和能耗問題,提出一種基于時間因素的WSN信任模型。在計算直接信任度和間接信任度時引入時間衰減因素,使離當前時刻越遠的信任值衰減越大,對整體信任度的影響越小,通過反饋控制機制動態(tài)更新簇內節(jié)點和簇頭節(jié)點的信任度,使整體信任值具有時效性,對節(jié)點信任度的評價更精確可靠。實驗結果表明,該信任模型能夠有效降低無線傳感網(wǎng)絡節(jié)點之間的交互時延并提高模型的穩(wěn)定性及可靠性,在對交互時延要求較高和低能耗的WSN環(huán)境下能夠發(fā)揮更好作用。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dela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WSN nodes, a time-dependent WSN trust model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time attenuation factor is introduced to calculate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trust levels. The further away from the current moment, the greater the attenuation of the trust value, the smaller the impact on the overall trust, through the feedback control mechanism to dynamically update the trust degree of the cluster nodes and cluster head nodes, so that the overall trust value has timelines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ust mode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teraction delay between nodes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It can play a better role in the WSN environment with high demand for interactive delay and low energy consumption.
【作者單位】: 南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重點基金項目(14A121)
【分類號】:TP212.9;TN915.08
【正文快照】: 0引言傳統(tǒng)的基于密碼體制的防御機制因為傳感器節(jié)點的能量問題而無法在傳感器節(jié)點中大規(guī)模使用[1-4],同時,來自WSN內部的攻擊也是影響WSN安全的重要因素,攻擊者可以利用WSN的特點,對簇內節(jié)點或者重要的簇頭節(jié)點集中進行攻擊,使得網(wǎng)絡由于關鍵節(jié)點的失效而失效。WSN內部攻擊具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琳;劉婧文;王汝傳;王海艷;;基于改進D-S證據(jù)理論的信任評估模型[J];通信學報;2013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米;陳建忠;牛英滔;;基于云模型與證據(jù)理論的通信電子防御效能評估[J];計算機工程;2017年06期
2 趙治國;譚敏生;夏石瑩;王舒;;基于時間因素的無線傳感網(wǎng)絡信任模型[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7年04期
3 程曉榮;李天琦;;電網(wǎng)數(shù)據(jù)可信性度量模型研究[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2期
4 徐軍;;不確定性理論的信任建模研究綜述[J];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2017年01期
5 王星;王志鵬;咼鵬程;周東青;杜文紅;王超;;應用D-S證據(jù)理論的雷達工作模式特征層融合識別[J];空軍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04期
6 葉偉;馬福恒;周海嘯;;加權優(yōu)化的D-S證據(jù)理論在大壩安全評價中的應用[J];水電能源科學;2016年06期
7 李道豐;張小萍;鐘誠;黃汝維;;基于灰度多屬性關聯(lián)的動態(tài)信任評價模型研究[J];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2016年06期
8 馬滿福;張正鋒;;基于可拓云的網(wǎng)絡信任評估[J];計算機應用;2016年06期
9 楊凱;楊曉元;馬建峰;;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中一種基于D-S證據(jù)理論的監(jiān)測機制[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16年02期
10 張智威;孫子文;;基于蟻群算法的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節(jié)點可信安全路由[J];傳感技術學報;2016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蔣黎明;張宏;張琨;徐建;;開放系統(tǒng)中一種基于模糊修正的證據(jù)信任模型[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1年08期
2 楊凱;馬建峰;楊超;;無線網(wǎng)狀網(wǎng)中基于D-S證據(jù)理論的可信路由[J];通信學報;2011年05期
3 李致遠;王汝傳;;P2P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的動態(tài)安全信任管理模型[J];通信學報;2011年03期
4 朱友文;黃劉生;陳國良;楊威;;分布式計算環(huán)境下的動態(tài)可信度評估模型[J];計算機學報;2011年01期
5 陳超;王汝傳;張琳;;一種基于開放式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模糊主觀信任模型研究[J];電子學報;2010年11期
6 孫玉星;黃松華;陳力軍;謝立;;基于貝葉斯決策的自組網(wǎng)推薦信任度修正模型(英文)[J];軟件學報;2009年09期
7 田春岐;鄒仕洪;王文東;程時端;;一種新的基于改進型D-S證據(jù)理論的P2P信任模型[J];電子與信息學報;2008年06期
8 張琳;王汝傳;張永平;;一種基于模糊集合的可用于網(wǎng)格環(huán)境的信任評估模型[J];電子學報;2008年05期
9 黃海生;王汝傳;;基于隸屬云理論的主觀信任評估模型研究[J];通信學報;2008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寧宇鵬,曹元大;開放網(wǎng)絡中信任模型的研究[J];計算機工程;2005年04期
2 朱艷春;劉魯;張巍;;在線信譽系統(tǒng)中的信任模型有效性分析[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6年07期
3 朱艷春;劉魯;張巍;;在線信譽系統(tǒng)中的信任模型構建研究[J];控制與決策;2007年04期
4 宋俊昌;蘇成;;信任模型中安全問題的研究[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08年11期
5 鄒木春;;基于本體的動態(tài)信任模型構建[J];科技信息;2008年36期
6 陳桂茸;蔡皖東;徐會杰;晏沛湘;王劍平;;網(wǎng)絡輿論演化的高影響力優(yōu)先有限信任模型[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7 楊帆;曹建英;高振東;;淺析網(wǎng)絡信任模型[J];隴東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8 徐強;;電子商務公開密鑰基礎設施的信任模型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3年19期
9 盧震宇,戴英俠,鄭江;基于認證中心的多級信任模型的分析與構建[J];計算機工程;2001年10期
10 高福令,陳福,劉云;公開密鑰基礎設施及其信任模型[J];中國數(shù)據(jù)通信;200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丁倩;甘早斌;魏登文;;移動Agent交易實體間的信任和聲譽研究[A];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2 劉萬志;師恩培;;一種防節(jié)點策略性欺詐行為的網(wǎng)格信任模型[A];2009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機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9年
3 羅柏發(fā);蔡國永;;信任的激勵機制研究[A];廣西計算機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余杰;李舟軍;李夢君;;一種網(wǎng)格中的時間相關雙層信任模型[A];2006年全國理論計算機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劉義銘;李愷;邱敏;;P2P網(wǎng)絡信任模型的研究[A];第十一屆保密通信與信息安全現(xiàn)狀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譚運寶;鐘誠;張尊國;;一種基于鄰居合作監(jiān)測的移動Ad hoc網(wǎng)絡信任模型[A];2008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機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8年
7 劉云;;PKI的信任模型[A];第十八次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8 張景安;趙慧勤;;P2P網(wǎng)絡中模糊信任模型研究[A];2009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機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9年
9 徐承軍;陶德馨;;混合結構P2P系統(tǒng)的信任模型研究[A];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與傳動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一)[C];2007年
10 李剛;李季;;基于加權信任向量的混合結構式P2P網(wǎng)絡信任模型[A];2009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機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關振勝;不同的信任模型[N];計算機世界;2006年
2 周曉娟;無線網(wǎng)絡可移植“信任模型”[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6年
3 周瑞輝 馮登國;PKI系統(tǒng)的常用信任模型[N];計算機世界;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歐嵬;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用戶行為可信性關鍵技術及信任模型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2 孟憲佳;面向云計算和社交網(wǎng)絡用戶的信任模型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3 韓祺yN;P2P網(wǎng)絡監(jiān)控與信任安全機制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4 李慧;Web2.0環(huán)境下的信任模型與爭議發(fā)現(xiàn)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5 馬毅;基于簇結構的P2P網(wǎng)絡路由優(yōu)化與信任模型研究[D];東北大學;2013年
6 楊墨;開放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自適應信任模型及其應用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7 魏登文;面向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移動Agent信任模型及其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8 王東安;網(wǎng)格計算中信任模型及其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計算技術研究所);2006年
9 王江濤;普適計算環(huán)境下的信任模型及相關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10 吳曉凌;面向服務的動態(tài)信任模型和信任管理[D];武漢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翔翔;P2P網(wǎng)絡安全中信任模型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2 孫海寧;P2P環(huán)境下可信協(xié)作計算模式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3 陸新洲;基于拍賣理論的電子商務信任模型研究[D];南昌大學;2015年
4 劉東旭;GeTrust:基于擔保的結構化P2P網(wǎng)絡信任模型[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5 沈元重;STrust:基于社會關系特征的P2P網(wǎng)絡信任模型[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6 陳建鈞;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中基于信任鏈的信任模型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學院;2015年
7 嚴定宇;基于強弱聯(lián)系反饋的多媒體社交網(wǎng)絡信任模型[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8 王舒;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信任模型研究[D];南華大學;2015年
9 劉瑩;云計算環(huán)境下信任模型研究及其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D];安徽師范大學;2015年
10 邵幸海;P2P網(wǎng)絡信任模型的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3833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38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