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代物的單光子雙電離研究
【學位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O56
【部分圖文】:
的新的物理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義。同步輻射光為光源,結合飛行時間質譜,研究苯取代物(單光子雙電離過程。本章中我們首先概述原子分子電離、子電離研究以及苯和苯的取代物雙電離研究現(xiàn)狀等。子電離離所需要的能量方式來講,原子分子電離可以分為以下幾電離 (collisional ionization)是指能量足夠大的光子、電子、離子撞擊氣體中的分子或子中的價電子釋放出來而成為陽離子的過程。如圖 1.1 所測量的時間和空間尺度遠遠大于單次碰撞的時空尺度,因入射粒子在 t=-∞開始發(fā)射并通過散射軌道在 t=0 時刻和靶
) 單電離(Single Ionization)、雙電離(Double Ionization)及多次電離(MultipleIonization)如圖 1.2 所示,電子在吸收光子能量后脫離原本所在的電子軌道,形成一個于基態(tài)的離子和一個自由電子,圖中帶陰影的實線表示原子分子的電離限Ionization Energy, IE)[18]。如果一個電子脫離電子軌道則為單電離,對應的能閾值為一次電離限。兩個電子脫離則是雙電離,對應的能量閾值為二次電離限,個電子脫離則是多次電離。原子的一次電離限一般在 20eV 以上,而分子的一電離限在幾個 eV 到十幾個 eV 之間,多原子分子二次電離限一般是其一次電限的 2 到 3 倍,多次電離涉及的能量則更高。分子的單電離幾率遠大于多次電幾率,目前對于分子雙電離及多次電離的研究遠沒有單電離充分。而分子多電涉及到更多電子關聯(lián)、電離解離通道競爭及能量分配等,其電離物理機制及蘊的新現(xiàn)象已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電子在低勢壘方向上可能通過隧穿進入電離態(tài)而被電離,即為隧穿電離(Tunneling Ionization,TI)[25](圖1.3(c))。超短強激光與原子分子相互作用中,隧穿電離是一種基本的物理過程,并由此產生許多新的物理現(xiàn)象,比如:非序列雙電離(Non-sequential DoubleIonization, NSDI)[26],閾上電離(Above threshold Ionization,ATI)[27],高次諧波的產生(High-Harmonic Generation, HHG)[28]等等。(a) (b) (c)圖 1.3 單光子電離(a),多光子電離(b)和隧穿電離(c)示意圖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姜曉明;王九慶;秦慶;董宇輝;盛偉繁;程健;徐剛;胡天斗;鄧虎;陳福三;龍鋒利;陸輝華;岳軍會;李春華;孫毅;陳錦暉;董海義;蔡泉;徐偉;李明;常廣才;鄭紅衛(wèi);陶冶;劉鵬;劉景;孫冬柏;黎剛;石泓;曹建社;譚園園;;中國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及其驗證裝置工程[J];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14年10期
2 周曉國;唐小鋒;劉世林;盛六四;;量子態(tài)選擇的分子離子解離動力學:閾值光電子-光離子符合成像技術的應用[J];中國科學:化學;2013年12期
3 單曉斌;孔蕊弘;王思勝;趙玉杰;張允武;盛六四;郝立慶;王振亞;;NSRL原子分子物理實驗線站的性能[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09年09期
4 曾昭權;;同步輻射光源及其應用研究綜述[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5期
5 譚偉石;蔡宏靈;吳小山;;同步輻射光源簡介[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星宇;電子/離子—分子碰撞電離及電荷轉移過程中分子多中心效應的理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
2 吳英;電子碰撞原子內殼層電離截面的實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詹友勝;利用同步輻射光電離質譜技術研究甲苯分子離解光電離動力學[D];東華理工大學;2017年
2 張檢明;1.0MeV電子碰撞原子內殼層電離截面的實驗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4年
3 朱治祥;光電離/垂直引入飛行時間質譜儀調試及可反射真空紫外光電離源的研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4 劉哲;基于強電場電離放電技術的甲烷制氫實驗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576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ulilw/2857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