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物理論文 >

基于非線性效應的頻率間隔可切換光學頻率梳產生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15 08:49
【摘要】:光學頻率梳(OFC)是指在頻域內由一系列離散的、等間隔的頻率分量組成的頻譜,且譜線之間具有穩(wěn)定的相位關系。在時域中,OFC被視為規(guī)則的且具有固定重復頻率的超短脈沖,此超短脈沖可作為以微波原子鐘為基礎的時間頻率標準達到GHz量級。而光學頻率標準可達到THz量級。因此,OFC可作為連接微波頻率和光學頻率的橋梁,使其進一步提高時間計量的精度和準確性。隨著時代以及光通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因光學頻率梳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而且,它是繼超短脈沖激光出現(xiàn)后在激光領域后起之秀。本論文的研究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內容,研究并設計了兩種方案,這兩種方案都使用了高非線性光纖,主要應用了它的非線性。本文主要的工作和研究內容如下:(1)提出了基于馬赫曾德爾調制器(MZM)的光學頻率梳產生方案。該方案使用了一個馬赫曾德爾調制器(Mach-Zehnder Modulator,MZM),一段高非線性光纖(High Nonlinear Optical Fiber,HNLF)和一個檢偏器(Polarization Detector,POL)。經過MZM調制后的信號經高功率摻鉺放大器(High Power Erbium Doped Amplifier,HP-EDFA)放大后注入到(High Nonlinear Optical Fiber,HNLF),經過四波混頻效應后獲得一個光學頻率梳(Optical Frequency Combs,OFC)。在偏振控制器(Polarization Controller,PC)和檢偏器的作用下改變了光信號傳輸?shù)钠駪B(tài),可消除輸出OFC譜線的基座,使得輸出的OFC的功率譜線分布更加均勻。(2)提出了基于非線性效應的頻率間隔可切換光學頻率梳產生方案。該方案主要使用了一個1:99的保偏耦合器以及一段高非線性光纖(High Nonlinear Optical Fiber,HNLF)。光信號在傳輸時受HNLF的非線性效應(受激布里淵效應,級聯(lián)四波混頻效應)的影響從而產生等間距的光頻率梳。因光纖中的瑞利散射效應以及調整PC后光信號偏振態(tài)變化的影響進而輸出間距可切換的OFC。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O43
【圖文】:

時域,頻域,光學,頻率


重慶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而其在時域上則表現(xiàn)為重復頻率穩(wěn)定的飛秒脈沖激光,設時域上真空中兩個相鄰脈沖的間距為 ¨,脈沖重復頻率為 。通常,在飛秒級的超短脈沖激光中,單個脈沖時間內的激光所能震蕩的時間十分得短,不到幾個光學周期。飛秒光學頻率梳的群速度和相速度之間會因空氣介質、雜質或者其他色散介質的干擾而產生差異,因此載波與脈沖包絡之間的相位關系會發(fā)生變化[6-8]。通常,在激光器的內腔中,激光每振蕩一次,它的載波(carrier)和脈沖包絡(envelope)都會發(fā)生一個相位偏移,其偏移的大小表示為 。當然,這種相位偏移在頻域上也有與之相對應的表現(xiàn)形式,其表現(xiàn)為:所有縱模分量都沿著頻率軸有一個偏移頻率,這個頻率稱為初始偏移頻率,也可叫做零頻率,其大小可表示為 。如下圖 1.1 所示

光學,頻率,方法,級聯(lián)


圖 1.2 光學頻率梳的產生方法1.2.1 基于外調制器法由于單個調制器得到的輸出光譜的質量不高,所以一般都是級聯(lián)相同或者不同調器來得到頂部平坦、數(shù)量更多等等特性的光頻率梳輸出。平坦且等頻率間隔的光頻梳有許多應用,如射頻光子學、全光信號處理、光學任意波形產生以及用于光通信的波分復用源等等。1.2.1.1 基于級聯(lián)相位調制器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敬文;;密集波分復用系統(tǒng)中的光纖非線性效應及其影響[J];無線互聯(lián)科技;2014年05期

2 吳義芳,王文華,鄭樂民;四波混頻非線性效應和腔各向異性對橫向塞曼激光特性及其應用的影響[J];中國激光;1988年01期

3 張世昌;電子回旋脈塞中Vlasov方程的高階擾動解[J];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學報;1988年S2期

4 Syed M.Tariq;唐愉拉;;利用有限元方法考慮非線性效應對射孔流動特性的評價[J];油氣井測試;1989年04期

5 杜勇;河口變形效應與涌潮的形成[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1989年03期

6 李家春,馬云麗;不平底部圓形港池中的有限振幅駐波[J];科學通報;1989年16期

7 樂時曉;胡志平;方云才;;強激光非線性傳播[J];激光技術;1989年03期

8 史隆培;鐵電共振和非線性效應[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1年03期

9 王立勇;畢然;;財政政策對私人投資的非線性效應及其解釋[J];統(tǒng)計研究;2014年11期

10 沈自強;任志君;萬旭;應朝福;;五次非線性效應對高斯脈沖啁啾演變的影響[J];激光雜志;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旭東;李淑靜;曹學敏;張春紅;謝常德;王海;;弱光下的非線性效應[A];第十三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2 王文清;夏蒙棼;;大振幅離子聲波的非線性效應及碰撞的耗散效應[A];1994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3 蔡烽;繆泉明;顧民;沈泓萃;;海浪的非線性效應及其產生原因[A];2006年度海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李曉東;張大明;王菲;陳長鳴;張峰;劉天際;孫小強;;層間互溶對DR1/SU-8材料非線性效應的影響[A];全國第15次光纖通信暨第16屆集成光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5 郭璐;衛(wèi)棟;陳海霞;熊德智;王鵬軍;張靖;;銣原子熱蒸氣中強非線性效應產生的激光模式圖樣的實驗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6 朱繹曉;解春瑜;夏志超;;利用非線性效應實現(xiàn)光信號3R再生[A];第九屆中國通信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7 方慧娟;劉正東;鄭軍;曾福華;;量子調控下的非線性效應[A];2007年中國青年光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許雄;吳若無;韓慧;曾勇虎;汪連棟;;Ka波段信號鏈路非線性效應研究平臺的設計[A];2017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中冊)[C];2017年

9 李明健;陳龍;倪明玖;張年梅;;磁場對流道插件力學行為的非線性效應分析[A];中國力學大會-2015論文摘要集[C];2015年

10 李淑靜;楊旭東;曹學敏;張春紅;謝常德;王海;;Tripod系統(tǒng)中基于Double EIT窗口的交叉Kerr非線性效應[A];第十三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非線性效應及其管理[N];人民郵電;2003年

2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 王迎春 李勇;波分管理也有四“小龍”[N];通信產業(yè)報;2009年

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DWDM與光纖技術的發(fā)展[N];人民郵電;2000年

4 若水;擁抱光網(wǎng)絡T級別時代[N];人民郵電;2013年

5 ;WDM持續(xù)發(fā)展須解決四大難題[N];人民郵電;2004年

6 ;光纖技術演進趨勢[N];通信產業(yè)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虹先;光OFDM系統(tǒng)中非線性效應及緩解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2 王萬里;超高速光纖傳輸系統(tǒng)中非線性效應機理與監(jiān)測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8年

3 徐艷飛;多載波光纖通信系統(tǒng)中非線性效應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4年

4 李青華;部分相干光在光纖中的非線性效應研究[D];清華大學;2016年

5 侯尚國;基于多種非線性效應的超分辨成像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2015年

6 彭擁軍;基于光纖非線性效應的全光信號處理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7 郭巧杭;基于典型生物體的力學仿生和幾何非線性效應研究[D];福州大學;2014年

8 謝彥喬;基于非線性效應的集成型全光信號處理器件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9 寇軍;熱原子系綜中非線性效應的研究及全光開關的實現(xiàn)[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唐靜;高速全光OFDM系統(tǒng)性能分析及其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倫;基于非線性效應的頻率間隔可切換光學頻率梳產生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9年

2 許悅;基于CO-OFDM的WDM系統(tǒng)四波混頻噪聲理論及仿真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8年

3 姚海濤;數(shù)字背向傳輸算法及環(huán)形WDM-PON瑞利噪聲抑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7年

4 李璐;超導重力儀非線性效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7年

5 陸少帥;光力系統(tǒng)中的克爾非線性效應[D];北京郵電大學;2018年

6 喬翠芳;四能級Tripod原子系統(tǒng)中相干增強的非線性效應[D];太原科技大學;2016年

7 王絨;大功率電波在等離子體中的非線性效應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8 陳心敬;高速超長距離DWDM光傳輸系統(tǒng)中非線性效應的影響及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9 張麗英;弱光下的非線性效應[D];南昌大學;2006年

10 王哲;頻域非線性效應估計方法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71417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ulilw/271417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765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