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規(guī)則荷載下飽和砂土孔壓模型研究
本文選題:土力學 + 不規(guī)則荷載。 參考:《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4年S1期
【摘要】:提出一個適合分析不規(guī)則荷載作用效果的孔壓模型,該模型以等幅荷載液化試驗及孔壓模型為基礎,基于殘余孔壓累積原理,利用微分法和疊加法分別構造并進行優(yōu)選。利用等幅荷載液化試驗、人工調(diào)制不規(guī)則荷載液化試驗以及地震波輸入動三軸液化試驗對所提模型進行檢驗,結果顯示:(1)模型可以較好模擬等幅荷載液化試驗;(2)模型可以較好描述人工調(diào)制不規(guī)則荷載液化試驗結果;(3)模型可以模擬不規(guī)則地震荷載作用下的孔壓增長規(guī)律,且對不同地震波型導致的孔壓增長規(guī)律也有較好復現(xiàn);(4)模型參數(shù)少,能實現(xiàn)孔壓實時分析,運用方便。
[Abstract]:A pore pressure model which is suitable for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irregular load is proposed.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liquefaction test and pore pressure model of constant amplitude loa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residual pore pressure accumulation, the differential method and the superposition method are used to construct and select the pore pressure model respectively. The proposed model is tested by the liquefaction test of constant amplitude load, manual modulated irregular load liquefaction test and seismic wave input dynamic triaxial liquefaction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1 / 1) model can better simulate the liquefaction test under constant amplitude load. The model can better describe the results of artificial modulated irregular load liquefaction test. The model can simulate the law of pore pressure growth under irregular earthquake load. Moreover, the model parameters of pore pressure growth caused by different seismic wave types are less, and the pore pressure analysis can be realized in real time, and it is convenient to use.
【作者單位】: 哈爾濱理工大學;黑龍江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378164) 黑龍江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GZ07C505)
【分類號】:TU441;TU43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江美英;駱亞生;王瑞瑞;郭鴻;;應力路徑對飽和黃土孔壓的影響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03期
2 安慶軍;宋林輝;梅國雄;宰金珉;;三軸CD試驗穩(wěn)定控制標準討論[J];工程勘察;2008年02期
3 劉飛;佴磊;呂巖;徐麗娜;;草炭土路基填筑過程力學特性試驗[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1年02期
4 陳津民;;二談土力學中的孔壓系數(shù)[J];巖土工程界;2009年10期
5 白冰,周健;周期荷載作用下粘性土變形及強度特性述評[J];巖土力學;1999年03期
6 譚卓英,吳恒,王思敬,張永雙,張建國;巖石孔底斷裂控制機理研究[J];廣西科學;1999年04期
7 孟上九,曹文海,袁曉銘;地震荷載下土體殘余應變及孔壓研究綜述[J];世界地震工程;2001年03期
8 夏建中;;橫觀各向同性土體二維固結孔壓影響范圍分析[J];科技通報;2006年04期
9 沈揚;周建;龔曉南;劉漢龍;;主應力軸循環(huán)旋轉對超固結黏土性狀影響試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08年10期
10 周健,王浩;軟粘土卸載特性計算模型研究[J];力學季刊;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銳;袁曉銘;;固結比對飽和砂土孔壓增量的影響[A];人水和諧及新疆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中國科協(xié)2005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梅國雄;夏君;趙維炳;宰金珉;;關于太沙基一維固結方程若干問題的探討[A];工程排水與加固技術理論與實踐——第七屆全國工程排水與加固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蔡袁強;王軍;;雙向循環(huán)荷載作用下飽和軟黏土動力特性研究[A];第二屆全國環(huán)境巖土與土工合成材料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8年
4 黃俊;蔣忠信;;泥炭質(zhì)土孔壓觸探試驗研究[A];第四屆全國工程地質(zhì)大會論文選集(三)[C];1992年
5 石云;劉春平;廖欣;;斷層性質(zhì)對附近孔壓分布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A];中國地球物理2010——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六屆年會、中國地震學會第十三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6 李蘇春;雷秋生;;粘性土剪切帶與屈服應力的探討[A];蘇州市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匯編(2008-2009)[C];2010年
7 吳輝;胡黎明;;真空預壓處理地基的解析理論與數(shù)值模擬[A];巖石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8 魯曉兵;王淑云;張旭輝;;飽和砂土中水層形成及演化分析[A];第八屆全國工程地質(zhì)大會論文集[C];2008年
9 祝介旺;李新年;王思強;楊志法;;黃河沖洪積土強夯作用下孔隙水壓力增長與消散規(guī)律[A];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學術論文匯編·第三卷(地球環(huán)境·工程地質(zhì)與災害)[C];2003年
10 康景文;符文熹;賴正發(fā);胡靜;鄭建新;顏光輝;;軟土地區(qū)群井抽水試驗地基沉降數(shù)值分析研究[A];第二屆全國地下、水下工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魏瑋 周楓 張國保;地上模擬研究6000米地層[N];中國石化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張業(yè)民;突變理論在巖土與結構工程中的若干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2 陳穎平;循環(huán)荷載作用下結構性軟粘土特性的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3 王坤;考慮起始比降的軟土地基一維固結理論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王富強;自然排水條件下砂土液化變形規(guī)律與本構模型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5 郭林;復雜應力路徑下飽和軟粘土靜動力特性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6 國振;吸力錨錨泊系統(tǒng)安裝與服役性狀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蒲進菁;粉砂質(zhì)海床對管跨渦激振動響應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8 眭素剛;考慮滲流、地震作用的典型尾礦壩穩(wěn)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宇;易貢滑坡沖擊振動液化數(shù)值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2 楊鵬;應力路徑對飽和原狀黃土的變形強度特性的影響[D];西安理工大學;2007年
3 趙慧;循環(huán)荷載作用下粉土的破壞標準和動力特性的試驗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4 韋會強;擋土墻土體漸進破壞試驗研究與數(shù)值模擬[D];同濟大學;2007年
5 陳運濤;淺層真空預壓技術在中心漁港吹填地基中的應用與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張昌軍;西安地區(qū)黃土斜坡人工降雨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7 江美英;應力路徑對飽和黃土強度變形及孔壓特性影響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0年
8 占鑫杰;軟黏土中碎石樁成樁過程模擬及成樁后固結分析[D];湖南大學;2011年
9 張志淵;高速鐵路列車特殊振動下土體動三軸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10 薛彩虹;基于ABAQUS軟件的巖體滲流—應力耦合效應分析[D];武漢工業(yè)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20067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200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