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的全景海霧圖像去霧算法
本文關鍵詞:一種改進的全景海霧圖像去霧算法
更多相關文章: 全景海霧圖像 暗原色先驗 改進霍夫圓變換 環(huán)形天空區(qū)域 全局大氣光
【摘要】:海上霧天條件下采集的全景圖像通常存在對比度低、飽和度低和顏色失真等現(xiàn)象,嚴重影響全景視覺圖像采集系統(tǒng)的性能。由于應用經典暗原色先驗算法處理全景海霧圖像時,會出現(xiàn)由于非天空區(qū)域存在高亮物體,導致全局大氣光估計不準確從而影響去霧效果的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一種改進暗原色先驗的全景海霧圖像去霧算法。結合海上全景圖像的特點,對暗原色先驗算法中的全局大氣光估計方式進行了改進:首先設計了一種改進霍夫圓變換算法提取全景圓形海天線,進而分割出全景圖像中的環(huán)形天空區(qū)域;然后在環(huán)形天空區(qū)域利用暗原色先驗理論來準確估計全局大氣光值;再利用全局大氣光值得出透射率,并借助引導濾波優(yōu)化透射率;最后通過逆運算還原出無霧圖像。實驗結果和客觀評價指標表明,改進算法能夠有效提升圖像的對比度和清晰度,改善全景海霧圖像的質量,滿足實際應用需求。
【作者單位】: 哈爾濱工程大學自動化學院;蘇州長風航空電子有限公司;
【關鍵詞】: 全景海霧圖像 暗原色先驗 改進霍夫圓變換 環(huán)形天空區(qū)域 全局大氣光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409053) 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E201414,F201414)
【分類號】:TP391.41
【正文快照】: 1引言我國具有綿長的海岸線和廣闊的海洋領土,海洋維權執(zhí)法及海上搜救任務繁重。常規(guī)視覺系統(tǒng)由于視角小,存在觀測盲區(qū),不易滿足海洋環(huán)境下全方位、遠距離監(jiān)控的需求;而全景視覺系統(tǒng)以其“成像一體化、360度大視場、旋轉不變性”等優(yōu)點,無需安裝多個攝像頭或隨動系統(tǒng)就能獲得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魏海亮;邵利民;李茂林;;基于Mie理論的激光霧中傳輸衰減特性研究[J];艦船電子工程;2014年01期
2 沈廣德,趙振維,林樂科,金燕波;海霧對3毫米波傳播特性的影響研究[J];紅外與毫米波學報;2000年06期
3 馬忠麗;文杰;梁秀梅;;海霧下的視頻圖像去霧算法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4年09期
4 尹文言;王益民;;海霧對94GHz雷達的后向散射特性[J];電波科學學報;1991年Z1期
5 馬忠麗;文杰;郝亮亮;;海面艦船場景的視頻圖像海霧去除算法[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14年09期
6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永平;劉曉波;王亞男;;冷空氣影響下的黃東海海霧特征分析[A];第五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熊勇;蔣輝明;;霞浦水門地區(qū)春季海霧的分析及預報[A];S1 災害天氣研究與預報[C];2012年
3 張守寶;高山紅;齊伊玲;;一次黃海海霧逆溫層成因的觀測分析[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災害天氣事件的預警、預報及防災減災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4 張?zhí)K平;任兆鵬;;下墊面熱力作用對黃海春季海霧的影響——觀測與數(shù)值試驗[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人工影響天氣與大氣物理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5 裘杭培;葉玲萍;;臺州市2009年沿海海霧天氣分析[A];第六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9年
6 楊萬裕;鄧方俊;高領花;應迪;;浙江中部沿海海霧特征及預報著眼點分析[A];第六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袁夏玉;高山紅;王永明;張守寶;;一次伴隨海霧的大氣波導數(shù)值模擬及其成因分析[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9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huán)境[C];2011年
8 任兆鵬;張?zhí)K平;;下墊面熱力作用對黃海春季海霧影響的數(shù)值研究[A];中國氣象學會2008年年會第二屆研究生年會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9 徐杰;黃寧立;過霽冰;;一次冬季黃東海海霧的觀測分析與數(shù)值模擬研究[A];第八屆長三角氣象科技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程相坤;徐杰;傅剛;蔡冬梅;;一次黃海海霧數(shù)值模擬研究[A];遼寧省氣象局、丹東市氣象局、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氣象分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潮汐海平面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計算物理專業(yè)委員會、山東(暨青島市)海洋湖沼學會2011年聯(lián)合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環(huán)境學院 張?zhí)K平;我國海霧研究面臨機遇與挑戰(zhàn)[N];中國氣象報;2009年
2 記者 譚允 通訊員 楊綺薇;八部門開展珠三角海霧預報研究[N];廣東科技報;2006年
3 唐貴江 楊綺薇;科學家首次大規(guī)模研究珠三角地區(qū)海霧預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4 張建江;海霧[N];中國漁業(yè)報;2010年
5 課題負責人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環(huán)境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傅剛;揭示海霧的秘密[N];中國氣象報;2011年
6 周寬宏;開展航線海霧預報刻不容緩[N];中國氣象報;2002年
7 滬科;我國將開展海霧海面風監(jiān)測[N];中國氣象報;2006年
8 本版編輯邋姜云飛 張聲敏 記者 姜成坤 李實yN;“海霧”罩濱城 航班大面積延誤[N];大連日報;2008年
9 ;航海人急盼撥霧見青天[N];中國氣象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郝增周;黃、渤海海霧遙感輻射特性及衛(wèi)星監(jiān)測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7年
2 衣立;黃海海霧/層云的空間分布及云底高度遙感方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3 郭敬天;海霧形成與發(fā)展機制的觀測分析與數(shù)值模擬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4 黃輝軍;華南沿海海霧及其邊界層結構的觀測分析[D];南京大學;2013年
5 岳巖裕;春季南海海霧微觀特征和霧水化學組分的觀測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3年
6 呂晶晶;南海北部海霧宏微觀結構及霧水沉降特征觀測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4年
7 李鵬遠;黃海海霧的觀測和基于WRF模式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兆鵬;黃海春季和夏季海霧過程的觀測分析與數(shù)值試驗[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2 屈鳳秋;一次華南沿海海霧過程的觀測分析與數(shù)值模擬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8年
3 張曦;廈門春季海霧宏微觀結構觀測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年
4 盧博;CALIOP海霧檢測及其在MODIS日間海霧遙感中的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5 張守寶;高壓系統(tǒng)影響下黃海海霧的形成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董克慧;海霧的二維數(shù)值試驗與海霧預報[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7 齊伊玲;典型黃海平流海霧形成機制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王燕濱;黃、渤海3個海島海霧的氣候特征及統(tǒng)計預報[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9 王冠嵐;北大西洋海霧發(fā)生頻率的氣候學特征[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徐杰;冬春季黃渤海海霧的觀測分析與數(shù)值模擬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6158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615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