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計算的哲學探究
本文關鍵詞:情感計算的哲學探究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和人類對計算機的依賴性不斷增強,如何實現(xiàn)計算機的智能化越來越受到企業(yè)和學者的重視。人工智能創(chuàng)始人之一明斯基(M. Minsky)在1985年提出“問題不在于智能機器能否有任何情感,而在于沒有情感機器如何實現(xiàn)智能!盡IT媒體實驗室皮卡德(R. W. Picard)認為,情感是人類信息交流中自然和社會的部分,人們在與計算機進行交互時會很自然的用到情感。因此,如果我們想讓計算機真正具有智能并適應我們,能與我們自然地進行人機交互,則它們就應該具有情感識別和表達能力,并應該有情感,具有我們現(xiàn)在稱之為情感智能的東西。情感計算是和諧人機交互與人工智能領域中日益受到關注的的新的研究方向,也是信息科學、智能科學、神經(jīng)科學、生理及心理科學、認知科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新結合點。情感計算以哲學的理念更新引發(fā),并以多學科理論融合和技術的方式存在,是現(xiàn)代計算機智能技術的集萃和創(chuàng)新,在推進人類社會現(xiàn)代化的偉大事業(yè)中,將發(fā)揮巨大的作用。本課題的研究,堅持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科學發(fā)展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從科學哲學的角度,并把計算機技術、心理學、認知學和社會學等多學科結合起來,借助跨學科分析方法、實證方法,闡述情感計算原理,探討情感計算的哲學本原,分析情感計算技術應用的社會價值和哲理意義,有效地推進了人類生存技術的情感化、人類生活界面的智能化和人類生存工具的人性化。結論認為,雖然理論界存在很多的爭論,但是人們的爭論恰恰說明了情感計算的現(xiàn)實艱巨性,同時也說明了情感計算的歷史必然性,學術爭論能更好的促進技術的理論發(fā)展和現(xiàn)實發(fā)展。情感計算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情感計算技術不僅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動力,是社會發(fā)展的要素,同時也體現(xiàn)了社會文明倫理的發(fā)展。情感計算集中了社會文明的發(fā)展趨勢和人們的生存、倫理、發(fā)展要求。隨著計算機智能技術和交互技術的發(fā)展,人類生存技術趨于情感化,人類活動界面與空間的智能化,人類生存和發(fā)展工具的人性化,必將進一步促進整個人類社會信息化的實現(xiàn)。
【關鍵詞】:情感計算 人機交互 認知科學
【學位授予單位】:東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TP-02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9
- 1. 緒論9-15
- 1.1 情感計算研究綜述9-12
- 1.2 課題研究目的與意義12-14
- 1.3 課題研究的方法14-15
- 2. 情感識別與情感計算15-23
- 2.1 情感的定義15-17
- 2.2 關于情感的主要觀點17-20
- 2.3 情感計算的關鍵技術研究與依據(jù)20-23
- 3. 情感計算體現(xiàn)的哲理內(nèi)涵23-33
- 3.1 情感計算的路徑23-26
- 3.2 統(tǒng)一價值理論26-28
- 3.3 計算主義實在觀28-29
- 3.4 宇宙的計算本質(zhì)29-30
- 3.5 情感的守恒性——情感具有規(guī)律性和兩極性30-31
- 3.6 情感守恒性的哲學論證31-33
- 4. 結論33-41
- 4.1 研究的基本結論33-35
- 4.2 情感計算的現(xiàn)實意義與應用展望35-41
- 參考文獻41-45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45-46
- 致謝4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志良;人工心理學──關于更接近人腦工作模式的科學[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0年05期
2 郭麗娟;;淺談情感計算[J];福建電腦;2006年02期
3 王玉潔;王志良;王國江;陳鋒軍;王懷威;;一種情感模型的研究[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4 張穎,羅森林;情感建模與情感識別[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3年33期
5 張迎輝;林學娋;;情感可以計算——情感計算綜述[J];計算機科學;2008年05期
6 李真;王志良;張雪元;李慶恩;;具有情感和語音交互能力的虛擬人系統(tǒng)[J];計算機工程;2006年20期
7 高紅亮;;對人工智能及其發(fā)展的哲學思考[J];可編程控制器與工廠自動化;2010年06期
8 劉燁;付秋芳;傅小蘭;;認知與情緒的交互作用[J];科學通報;2009年18期
9 萬軍紅;;情感計算[J];上海電機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10 劉琳;;情感計算理論認識與思考[J];天津科技;2007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傅小蘭;[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2 傅小蘭;[N];計算機世界;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蘇莊鑾;情感語音合成[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2 劉偉鋒;人臉表情識別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3 楊國亮;人工心理相關技術研究—面部表情識別與情感建模[D];北京科技大學;2006年
4 于冬梅;情感計算關鍵技術研究[D];東華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晉濤;情感守恒假說及其認知意義[D];山西大學;2007年
2 林本敬;情感虛擬人技術在人機交互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6787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rengongzhinen/678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