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想象人類: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機互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26 15:30
人工智能技術環(huán)境下的人機互動研究,需要反思西方人文主義傳統(tǒng)的理論話語,轉向"后人文主義"的理論視角。首先,人文主義思想中潛存著文化霸權和人類中心主義思維模式,應予反思和清理,從而辨明"人"在"人機交互"中的位置;其次,人工智能技術推動了人機互動中的"人"逐漸進入"后人類"狀態(tài),而所謂"人性"的內涵也隨之變革,超越了歐洲啟蒙意義上的"人性";最后,人機互動研究理應轉向情感研究與身體研究的哲學理論向度,探索情感感知、身體知覺能力的回歸與再生,進而重新想象"人類"。
【文章來源】: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8,36(02)CSSCI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走向后人文主義視角的人機交互研究
二、想象“后人類”:人機互動研究中的“人性”變革
三、人機互動研究的“情感轉向”與“身體轉向”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當機器人成立作家協(xié)會[J]. 韓少功. 讀書. 2017(06)
[2]西方傳播學對人機互動的研究及其啟示[J]. 陰雅婷. 新聞界. 2017(02)
[3]試論人工智能技術范式下的傳媒變革與發(fā)展——一種對于傳媒未來技術創(chuàng)新邏輯的探析[J]. 喻國明,姚飛. 新聞界. 2017(01)
[4]逃離人類紀[J]. 貝爾納·斯蒂格勒.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2016(02)
本文編號:3001354
【文章來源】: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8,36(02)CSSCI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走向后人文主義視角的人機交互研究
二、想象“后人類”:人機互動研究中的“人性”變革
三、人機互動研究的“情感轉向”與“身體轉向”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當機器人成立作家協(xié)會[J]. 韓少功. 讀書. 2017(06)
[2]西方傳播學對人機互動的研究及其啟示[J]. 陰雅婷. 新聞界. 2017(02)
[3]試論人工智能技術范式下的傳媒變革與發(fā)展——一種對于傳媒未來技術創(chuàng)新邏輯的探析[J]. 喻國明,姚飛. 新聞界. 2017(01)
[4]逃離人類紀[J]. 貝爾納·斯蒂格勒.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2016(02)
本文編號:30013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rengongzhinen/3001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