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磁流變減振器結構設計與優(yōu)化
本文關鍵詞:車用磁流變減振器結構設計與優(yōu)化
更多相關文章: 磁流變液 磁流變減振器 結構設計 多目標優(yōu)化 電磁仿真
【摘要】:振動造成機械零件磨損,對機械系統(tǒng)性能造成損害,減振器越來越受重視,特別是在車輛上,人們對舒適性的要求越來越高,被動減振器已難以滿足人們的要求,隨著磁流變效應的發(fā)現(xiàn),磁流變半主動減振器逐漸成為這個領域研究的熱點,磁流變減振器穩(wěn)定性好、可控性強、結構簡易、響應速度快,是車輛減振器理想的選擇,無論是懸架、座椅、發(fā)動機懸置,磁流變減振器在車輛上都得到了廣泛應用。(1)本文針對某轎車懸架減振器的要求,選擇合適磁流變液材料,設計了磁流變減振器主要結構參數(shù),并計算了功率、可調系數(shù)、輸出阻尼力、磁阻大小、響應時間等減振特性。(2)根據所設計磁流變減振器的結構參數(shù),建立結構模型并進行電磁仿真分析,研究了磁流變減振器的各個結構尺寸變化對阻尼通道處磁感應強度的影響,并比較了單雙線圈的磁場分布情況。(3)為了提高所設計的磁流變減振器的減振性能,采用遺傳算法對減振器結構參數(shù)進行多目標優(yōu)化,在滿足輸出阻尼力和體積要求等限制條件下,使磁流變減振器的阻尼力可調系數(shù)和線圈功率都得到優(yōu)化。對優(yōu)化后的磁流變減振器進行電磁仿真,驗證其各個區(qū)域磁感應強度的大小是否符合要求,仿真結果表明:優(yōu)化后的磁流變減振器能滿足設計要求且有較好的減振性能。
【關鍵詞】:磁流變液 磁流變減振器 結構設計 多目標優(yōu)化 電磁仿真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U463.33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緒論9-16
- 1.1 課題的研究背景與意義9-11
- 1.2 國內外發(fā)展現(xiàn)狀11-13
- 1.2.1 磁流變液材料研究現(xiàn)狀11
- 1.2.2 磁流變減振器力學模型研究現(xiàn)狀11-12
- 1.2.3 磁流變減振器結構設計研究現(xiàn)狀12-13
- 1.3 磁流變減振器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13-14
- 1.4 本文主要研究內容14-16
- 第2章 理論模型16-29
- 2.1 磁流變減振器基本原理16-18
- 2.1.1 磁流變液流變機理16-17
- 2.1.2 磁流變液組成17-18
- 2.2 磁流變減振器工作模式18-19
- 2.3 磁流變減振器結構型式19-20
- 2.4 動力模型20-23
- 2.5 剪切閥式磁流變阻尼器阻尼力計算模型23-28
- 2.6 本章小結28-29
- 第3章 磁流變減振器結構設計29-37
- 3.1 磁流變阻尼器結構29
- 3.2 阻尼器設計要求29-30
- 3.3 磁流變減振器設計30-35
- 3.3.1 設計變量定義30
- 3.3.2 材料選擇30-32
- 3.3.3 結構參數(shù)設計32-33
- 3.3.4 磁路計算33-35
- 3.3.5 強度校核35
- 3.4 減振性能計算35-36
- 3.4.1 響應時間計算35-36
- 3.4.2 阻尼力可調系數(shù)計算36
- 3.4.3 功率計算36
- 3.4.4 阻尼力計算36
- 3.5 小結36-37
- 第4章 電磁場有限元分析37-52
- 4.1 軟件介紹37-38
- 4.2 模型建立38-41
- 4.2.1 仿真設置38-41
- 4.3 結構參數(shù)對工作間隙處磁感應強度影響分析41-42
- 4.3.1 平均磁感應強度求解過程41-42
- 4.4 結果分析42-51
- 4.4.1 缸筒厚度42-44
- 4.4.2 阻尼通道間隙44-46
- 4.4.3 電流46-47
- 4.4.4 線圈槽深度47-48
- 4.4.5 線圈槽長度48-50
- 4.4.6 雙線圈仿真分析50-51
- 4.5 小結51-52
- 第5章 磁流變減振器多目標優(yōu)化52-62
- 5.1 多目標優(yōu)化方法52-54
- 5.1.1 多目標優(yōu)化問題52
- 5.1.2 求解思路52-53
- 5.1.3 多目標優(yōu)化特點53-54
- 5.2 優(yōu)化模型建立54-57
- 5.2.1 目標函數(shù)54-55
- 5.2.2 約束條件55-56
- 5.2.3 設計變量56-57
- 5.3 優(yōu)化結果分析57-61
- 5.3.1 優(yōu)化求解57-59
- 5.3.2 優(yōu)化結果分析59-61
- 5.4 小結61-62
- 總結與展望62-63
- 參考文獻63-68
- 致謝68-69
- 附錄A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6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許永興,曹民;磁流變減振器優(yōu)化的設計計算[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4年08期
2 孫景工;任旭東;高振海;牛福;段德光;;一種應用于救護車輛的磁流變減振器的實驗研究[J];機床與液壓;2007年03期
3 劉韶慶;周孔亢;袁善發(fā);姚斌;賈永樞;;單筒磁流變減振器散熱性能研究[J];拖拉機與農用運輸車;2008年02期
4 陳杰平;陳無畏;祝輝;朱茂飛;;單出桿汽車磁流變減振器設計與試驗[J];農業(yè)機械學報;2009年03期
5 段敏;蔣東升;王庚封;;基于混合工作模式的磁流變減振器工作性能仿真[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1期
6 鄒明森;凌麗;;汽車磁流變減振器的特性研究[J];科技風;2012年04期
7 郝泉成;于洪路;關鐵鷹;;汽車磁流變減振器的靜動態(tài)特性分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1期
8 閆占輝;關鐵鷹;;汽車磁流變減振器的靜動態(tài)特性分析(英文)[J];機床與液壓;2013年06期
9 張登友;唐銳;楊百煉;唐龍;羅順安;張平;趙光明;;車輛磁流變減振器溫度特性的試驗研究[J];客車技術與研究;2013年03期
10 余淼,廖昌榮,李立新,陳偉民,黃尚廉;磁流變減振器控制研究[J];化學物理學報;200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8條
1 王戡;鄭玲;;基于廣義回歸神經網絡的磁流變減振器模型辨識研究[A];第六屆全國電磁流變液及其應用學術會議程序冊及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徐姍;黃宜堅;;磁流變減振器的優(yōu)化設計[A];第六屆全國電磁流變液及其應用學術會議程序冊及論文摘要集[C];2011年
3 熊超;呂建剛;張進秋;李勇;;履帶車輛磁流變減振器阻尼特性理論及實驗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2002年
4 張思才;徐友鉅;廖昌榮;;微型汽車懸架系統(tǒng)磁流變減振器研究[A];四川省振動工程學會2002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5 嚴世榕;劉紹娜;;基于磁流變減振器的振動壓路機動力學控制仿真[A];2009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張進秋;歐進萍;熊超;呂建剛;;半主動懸掛系統(tǒng)磁流變減振器動力性能試驗[A];第八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摘要[C];2003年
7 易靖宇;黃宜堅;;磁流變減振器的AR雙譜分析[A];第六屆全國電磁流變液及其應用學術會議程序冊及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祝世興;麻力;田靜;;間隙式節(jié)流通道磁流變液阻尼器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上)[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王劍鋒;磁流變減振器結構優(yōu)化及半主動懸架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2 劉韶慶;磁流變可調阻尼減振器的特性研究[D];江蘇大學;2007年
3 陳杰平;基于磁流變減振器的汽車半主動懸架設計與控制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楊小衛(wèi);磁流變減振器磁路分析及磁流變半主動懸架控制策略研究[D];江蘇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孫鴻;磁流變減振器設計及控制系統(tǒng)仿真[D];吉林大學;2006年
2 王戡;集成永磁直線發(fā)電機的汽車自供電磁流變減振器研究[D];重慶大學;2013年
3 王眾;泵式磁流變減振器設計及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4 曹和利;車用磁流變減振器結構設計與優(yōu)化[D];湖南大學;2016年
5 唐利波;活塞內流道磁流變減振器熱耦合分析及減振效果研究[D];湘潭大學;2016年
6 潘杰鋒;磁流變減振器結構設計及優(yōu)化[D];重慶大學;2010年
7 鐘銀輝;汽車磁流變減振器的分析與設計[D];重慶工學院;2008年
8 姜成林;集成相對速度自傳感磁流變減振器結構設計與優(yōu)化[D];重慶大學;2013年
9 鄭福淼;泵式磁流變減振器設計及其在汽車中的仿真應用[D];吉林大學;2014年
10 張亞東;自供能磁流變減振器能量平衡分析與實驗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7384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qiche/738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