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某乘用車主動轉向系統(tǒng)的設計與仿真
本文關鍵詞:基于某乘用車主動轉向系統(tǒng)的設計與仿真
更多相關文章: 主動轉向 最優(yōu)控制 AMESim ADAMS
【摘要】:轉向系統(tǒng)是控制車輛行駛路線和方向的重要裝置,其性能對車輛的操縱穩(wěn)定性有著直接的影響。以線控轉向為代表主動轉向系統(tǒng)可以根據(jù)車輛行駛速度的不同,通過電機輸入從而改變轉向機構的傳動比,兼顧低速轉向的靈敏與高速轉向的穩(wěn)定。然而在自主品牌中,搭載主動轉向的車型可謂是鳳毛麟角。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一方面是成本方面的考慮,更多的是對作動系統(tǒng)可靠性的憂慮。前輪主動轉向系統(tǒng)(AFS)通過行星輪機構將電機的轉角疊加到方向盤轉角中去。即使在電機失效的情況下,車輛轉向性能也沒用完全喪失。本文以某自主品牌車型為平臺。在分析車輛性能的前提下,將AFS系統(tǒng)增加到整車系統(tǒng)中去。設計AFS控制系統(tǒng),并在仿真環(huán)境下比較AFS對車輛操穩(wěn)性能的提升。本文首先從概述當前國內外在主動轉向系統(tǒng)方面的研究成果出發(fā),闡述了主動轉向系統(tǒng)的研究意義,總結AFS的設計需求與功能。本文在第二章,綜合考慮加工成本等的因素,提出一種雙行星輪轉動機構。在分析該雙行星輪傳動特點的基礎上選定了行星機構的具體參數(shù),并選配了電機驅動系統(tǒng)。接著本文分析當前AFS控制策略存在的問題:1.不考慮車輛非線性特性,用理論公式計算變傳動比曲線。2.僅注重控制效果而忽略車輛允許的最大轉角(其中代表就是PID控制策略)。本文選用MSC.ADAMS建立整車模型,用AMESim建立AFS轉向系統(tǒng)模型,由于AFS主要與轉向管柱是速度耦合,為保證轉向電機工作穩(wěn)定,本文為選用PID控制閉環(huán)控制AFS電機轉角,保證AFS系統(tǒng)的性能。在此基礎上,本文將ADAMS與AMESim集成到Simulink中,由于考慮到單純的PID控制策略的不足,本文對AFS控制策略加以優(yōu)化,選用變傳動比前饋控制與最優(yōu)控制作為AFS的控制策略。并將控制策略集成到上述仿真環(huán)境中,分別對汽車在轉向盤角階躍、雙移線、掃頻轉向和水滑路面角階躍四種典型工況下汽車不同車速時的性能分析對比,同時觀察了所有工況下,AFS系統(tǒng)電機的轉角,方向盤力矩等信號。仿真結果表明:在設定車速之內可以控制整車的橫擺角速度增益,保證了駕駛性能的穩(wěn)定,同時最優(yōu)控制系統(tǒng),不斷修正車輛的車身側偏角與橫擺角速度,減少了車輛在轉向過程中橫擺角速度的波動,以及減小了車身的側偏角。
【學位授予單位】:西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U463.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勵;余卓平;高曉杰;;寶馬主動轉向技術概述[J];汽車技術;2006年04期
2 鄭四發(fā);李西朝;李克強;連小珉;;基于電子地圖信息的車輛主動轉向仿真[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11期
3 高曉杰;余卓平;張立軍;蔣勵;;機械式前輪主動轉向系統(tǒng)的原理與應用[J];汽車工程;2006年10期
4 段海燕;高戈;;主動轉向系統(tǒng)在客車中的應用[J];客車技術與研究;2007年04期
5 徐耀耀;翁建生;;車輛半主動轉向設計及控制策略研究[J];機械科學與技術;2011年06期
6 張碩;余強;周辰雨;閆光輝;;主動轉向系統(tǒng)的傳動比研究[J];機械科學與技術;2013年10期
7 季鵬凱;沈斌;陳慧;章桐;;主動轉向系統(tǒng)的神經網絡模型逼近自適應控制的研究[J];汽車工程;2014年01期
8 季鵬凱;沈斌;陳慧;章桐;;主動轉向系統(tǒng)魯棒控制的研究[J];汽車工程;2013年12期
9 黃炳華;陳禎福;;汽車主動轉向系統(tǒng)中轉向阻力矩的分析與計算[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8年06期
10 徐耀耀;翁建生;金智林;馮濤;;基于主動轉向和差動制動的車輛防側翻控制[J];計算機仿真;2011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魏建偉;主動轉向控制機理及其干預時EPS系統(tǒng)轉向路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左云洲;某輕型車主動轉向與主動制動多變量魯棒集成控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2 劉杰;基于某乘用車主動轉向系統(tǒng)的設計與仿真[D];西華大學;2016年
3 吳春偉;主動轉向系統(tǒng)的設計及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4年
4 張欽超;汽車主動轉向關鍵技術研究[D];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1年
5 徐峰;汽車主動轉向系統(tǒng)中無刷電機的仿真和控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6 徐耀耀;基于半主動轉向技術的車輛防側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7 劉文文;融合主動轉向功能的新型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控制特性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4年
8 劉寶會;轎車主動轉向系統(tǒng)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岑達希;基于主動轉向與差動制動的汽車防側翻控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10 杜松;某轎車主動制動與主動轉向相平面協(xié)調控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1515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qiche/1151582.html